作者:李永明
□实习生 赵尚梅记者 李永明
患尿毒症的41岁济宁农家女杨玉香一直在等待合适的肾源,却一直没能成功。生命垂危之际,她决定捐献出自己的器官,挽救他人。5月16日下午4点40分,在省千佛山医院病房,杨玉香病逝,她捐献出了自己的两个眼角膜和一个肝脏,成为山东启动人体器官捐献工作以来第十例人体器官捐献者。
苦苦等待:
器官移植配型始终未成
杨玉香来自济宁市嘉祥县嘉祥镇护山村,患有慢性肾衰5年,当她知道自己的病情时,已是今年4月份,从那时起,她就一直在等合适的肾源。
16日中午,在省千佛山医院,记者了解到,杨玉香已处于深度昏迷状态,她的丈夫和外甥等亲属都守在病床前。据急诊科主任蔡卫东介绍,由于配型不成功以及治疗资金等原因,杨玉香已丧失最佳的治疗时机。
“目前患者处于尿毒症终末期,大脑已经无反应。”蔡卫东说:“14日晚,杨玉香由济宁市人民医院转入省千佛山医院,当时患者已全身衰竭,处于深度昏迷状态,随时都有生命危险。”
随即,医院组织专家团队积极抢救,“我们不会放弃希望,会坚持到最后。”蔡卫东说。
弥留之际:
她决定捐器官挽救他人
当得知自己生命垂危时,杨玉香做出了捐献人体器官的决定。
杨玉香的外甥王文龙告诉记者:“舅妈家里经济条件不好,主要靠舅舅卖早餐赚钱,因为缺钱,大儿子考了536分,连重点高中都没法上,最后去参了军。”
王文龙说:“当时,在我们当地医院,舅妈看到有一个19岁小女孩,得了同她一样的病,也等肾源,觉得很可惜、很心酸。”杨玉香告诉王文龙,自己经历过这种痛苦,知道这滋味,很想帮助她们,自己唯一的愿望就是把器官捐献给其他人。
护山村村主任黄尊立说:“一个月前,杨玉香本人曾找过我,那时她透析完还能活动,她说:‘自己身体不好了,总感觉自己身上难受,等我没有气时,我就把眼角膜捐出去\’。”
“当时我还没太敢相信,以为她开玩笑。”黄尊立说,隔了没几天,杨玉香又找到他,说要捐献眼角膜和肝脏,其他的没什么可捐的,死后直接火化。
完成遗愿:
捐出两个眼角膜和一个肝脏
16日下午4点10分,杨玉香离世,根据她的遗愿,山东省红十字会为其进行了人体器官捐献,杨玉香捐出的两个眼角膜和一个肝脏,将用来帮助其他等待器官移植的患者。
蔡卫东说:“目前肾脏移植需求很大,因为周期长、供体少、资源匮乏,再加上传统观念的影响,很多需要移植的患者因为没有等到合适的肾源,失去了最佳的治疗机会。”
山东省红十字会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自2010年10月全省启动人体器官捐献试点以来,杨玉香是第十例人体器官捐献者。目前,我国每年通过捐献获得器官移植的患者还不足等待移植患者的百分之一,即每年都有百分之九十九的患者在病痛中继续等待或者死去。
新闻推荐
本报讯 近期,嘉祥县公安局积极推进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与县农信社等金融部门协作,在人流相对密集、治安形势复杂的区域,统一布放集警用服务、金融服务、便民服务于...
嘉祥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嘉祥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