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昌新闻 永昌新闻
地方网 > 甘肃 > 金昌市 > 永昌新闻 > 正文

河西堡镇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

来源:甘肃经济日报 2018-12-28 01:00   https://www.yybnet.net/

本报记者赵吉仁

今年,永昌县河西堡镇积极创新工作方式,深入开展“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试点工作,动员社会组织参与治理,为广大群众提供了个性化、多样化社会服务,打通了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

构建大党建治理机制

今年,永昌县河西堡镇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领导作用,构建地企联动的大党建治理机制,通过“党建+”模式,让每个党组织肩上有重任,处处有担当。同时,以网格化管理为基础,集中推选楼栋长、院落长、门庭长、商铺长,组成“亮眼睛+长耳朵”工作队、大妈大爷工作队等志愿者组织,将志愿服务延伸到社会各个角落。积极探索“党群联建、会议联动、服务联心”模式,实现了“大事共议、实事共做、难事共解”。社区社会治理推进组每月召开一次联席会议,将征集到的社会治理议题进行梳理,确定协商内容,组织实施解决。网格工作组每月召开两次“说事会”,说身边的好人好事、说政府管理不到位的大事小事,把居民的合理需求提交议事会协商解决。

永昌县河西堡镇镇长愈天德对记者说:“我们从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日常评说的烦恼问题入手,围绕‘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试点工作,建立了地企联动的大党建治理机制及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自我管理、多方调解等治理机制,计划用两年时间,使全镇社会治理格局有所改善,让老百姓办事顺心、住得舒心、过得安心。”

增强全社会服务能力

老百姓的认可是对政府工作最大的肯定。近年来,河西堡镇为使老百姓的幸福感、获得感得到满足和提升,不断加大各方面投入力度,截至目前,已完善了城镇路网、供水网、排污网等“7网”工程,并在镇区建设绿色景观、园区建设绿色屏障、企业建设绿色工厂、农村建设绿色银行。加快建设商业步行街、美食城、公厕等公共服务设施,真正为居民群众提供贴心、舒心、放心的优质服务。

不断加强志愿者队伍建设,积极探索志愿服务新模式,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将社区养老、助残、助弱等工作委托志愿服务机构统一管理,提升志愿服务效率,壮大志愿者队伍。不断吸收公务员、教师、医生、律师等专业人员加入志愿者队伍,提高志愿服务质量。

推进全民参与治理

在河西堡镇昌河路社区二楼,宽敞明亮的阅览室里,小学生聚精会神听辅导老师解答问题。河西堡镇昌河路社区党总支书记蒋淑娟对记者说:“今年,我们成立了智慧小课堂,专门聘请大学生义务给孩子们辅导作业,开展读书、做游戏等活动,家长们很支持,孩子们参与度也很高。”

除了在社区推出“三单”服务和开办智慧小课堂外,河西堡镇还建立了道德银行,由镇上成立诚信公民道德建设银行总行,各社区成立分行,并将“道德积分”和商业银行、工商税务、信用体系、企业招工以及农民集体配股等涉及群众利益的信用评价事项相挂钩,大大提升了居民的参与度。

蒋淑娟告诉记者,昌河路社区辖区内百货公司平房建于上世纪80年代初期,年久失修,墙体破败不堪,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经相关部门研究,决定拆除该处危房。有9户老年居民因各种原因,始终不愿搬离旧居。今年6月,昌河路社区就该危房拆除事宜,邀请相关领导,组织社区“三委”成员、党员代表、利益相关居民召开了社区第一次协商民主百姓议事会,这9户居民最终达成拆迁协议。

河西堡镇还积极创新工作方式,在医院开展医风医德教育,简化就医就诊程序,定期上门开展慢性病综合防控等健康服务;在学校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通过对学生德育教育、日常行为等教育,将正能量传递到每个家庭;在企业成立企业联盟会,引导企业创新节能减排、关爱员工发展、补位公共服务、参与公益慈善。

新闻推荐

散文 遥望永昌钟鼓楼 □赵兴高

古人建钟楼、鼓楼或钟鼓楼,多为报时。清晨敲钟,城门开启;傍晚出鼓,城门关闭,此即所谓晨钟暮鼓。永昌钟鼓楼除报时之外,另有教化...

永昌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永昌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河西堡镇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
频道推荐
  • 近日,漳县检察院联合漳县公安局城关派
  • 为有效遏制大货车交通违法行为,改善道
  • 陇西:“三强”行动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大地回春添新绿植树造林正当时
  • 安财山: 发展藏羊养殖 带富左邻右舍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