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昌新闻 永昌新闻
地方网 > 甘肃 > 金昌市 > 永昌新闻 > 正文

■散文 岁 月 遗 痕 鸳 鸯 池

来源:金昌日报 2017-08-16 11:16   https://www.yybnet.net/

□赵兴高

鸳鸯池是永昌县河西堡镇的一个村,位于金川河古河道西岸,著名的鸳鸯池遗址即发掘于此。

数千年前,金川河出阴山汹涌北去,沿河形成了鸳鸯池、三角城等远古文明。现在虽然水干河枯,但河道两岸的村名和这条河依然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如河道东边的村叫河东村,河道西边的村叫河西村。河水流过一座山峦时,像是累了要歇歇似的,绕出一个巨大的湾来,这个村因此叫山湾村;河水缓处积沙成丘,丘丘相连,聚而成窝,这儿的村因此叫沙窝村。河水继续下流,在山峦之间左突右冲,如巨龙般不可阻挡,成为当地一大景观,这儿的村因此叫龙景村。

只是鸳鸯池村的村名缘何而来?难道这儿曾经有过一湾水塘,水塘里有过成双成对的鸳鸯?

我曾带着这个问题,走访过鸳鸯池村,虽然没人能说得清村名的来历,但每个人都说,这儿出过古物,而且是很古的古物,是在1970年永昌电厂扩建时挖出来的。鸳鸯池村民所说的古物,就是距今4150多年前母系氏族繁荣阶段的石器、陶器、骨器,属马家窑文化的半山类型。

上世纪70年代初,甘肃省博物馆曾选送一批文物参加全国出土文物展,和铜奔马等一同在故宫展出的就有鸳鸯池的陶器。鸳鸯池因此而蜚声国内外,其中一件折线纹彩陶筒状杯,还编入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年版初中二年级历史教材。

在鸳鸯池遗址中发现了割体葬仪。所谓割体葬仪,就是彼时先民去世后,送葬者要割下自己的趾骨、指骨或腿骨陪葬。鸳鸯池遗址中有些墓葬骨架缺趾骨、指骨或腿骨;有些墓葬中骨架完整,旁边则以陶罐装趾骨、指骨或腿骨陪葬,显然是割体葬仪。对这种古老的葬俗,无论赋予何种历史定义,都是极有研究价值的。

鸳鸯池先民的饰物也饶有兴味,他们的许多饰品都很精美。如沈从文先生在《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中,就对鸳鸯池出土的笄,在质地、形制上做过深入研究。我曾见到过那枚笄,笄身细长,呈圆棒式,一端作尖,另一端镶有36粒小骨珠,并在柄部顶端镶一椭圆形骨片,片上刻有五个同心圆。这枚笄,即使以现在的审美标准看,亦属精致饰品。还如一件彩陶上镶嵌有绿松石,弥足珍贵。另一件饰品上的六十四格图案,很像是象棋棋盘,因此被专家称为中国象棋的鼻祖图。巧合也好,继承也罢,总之鸳鸯池的一些图形,完全符合今人的美学原理和力学原理。

我国在新石器遗址中,共挖掘出4件“护身符”,其中一件即出土于鸳鸯池。这块“符”用白色带黑色斑点的白云石料磨成,呈椭圆形,上部有一穿孔,制法为先刻浅槽,再镶以骨饰,眼圈镶白色骨环,眼睛为黑色眼珠,鼻口镶大小不同的骨环,以表现人面的五官。神态和其他地方出土的保护神相似。该符所雕属哪种神像呢?据专家分析,应该是女先祖,由于当时处于母系氏族时期,人类最早塑造的神像首先是自己的先祖,所以鸳鸯池神像可能是氏族部落的始祖女神。由此来说,这尊像应该是金昌最早的先祖雕像。

鸳鸯双栖双宿,人们常将鸳鸯比作恩爱夫妻。据说,夫妻紧握对方的手,浸入池中,能使日后的生活更加美满幸福。我曾见一对年轻人,去鸳鸯池村寻找池水,并想看看池中的鸳鸯,见鸳鸯池仅存地名,便失望而归。后不久又在永昌县博物馆见到这对年轻人,女孩一再央求讲解员要摸摸鸳鸯池出土的陶罐。

最近听说,河西堡镇要建一座鸳鸯池公园,脑海中便浮现出公园一景来:一件硕大的陶罐,斜倚在公园入口处,水从陶罐口不停地流出来,流成一湾水塘,一对对鸳鸯在水中游来游去。

(选自《甘肃日报》)

新闻推荐

金昌市现代农业发展势头良好 上半年完成农业增加值2.48亿元

本报讯(记者王玮)日前,记者在有关会议上了解到,金昌市坚持节水特色安全循环的农业发展方式,调结构、提品质、创品牌、促融合、抓改革,现代农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升,农...

永昌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永昌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散文 岁 月 遗 痕 鸳 鸯 池)
频道推荐
  • 近日,漳县检察院联合漳县公安局城关派
  • 为有效遏制大货车交通违法行为,改善道
  • 陇西:“三强”行动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大地回春添新绿植树造林正当时
  • 安财山: 发展藏羊养殖 带富左邻右舍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