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赵吉仁 通讯员 王吉中 闫斌学
金昌市创新***方式,通过***专项贷款的集中高效使用,走合作社带动基地的脱贫致富路子,实现了的转变,使一批贫困村逐步走出了困境,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效应。在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带动下,形成的设施农业基地、设施养殖基地,较好地实现了以产业连片开发带动区域贫困农户整体脱贫。永昌县毛家庄村、七坝村、西湾村的成功案例,激励着更多贫困村因地制宜走特色脱贫致富的路子。
毛家庄:村民有了股权证
今年9月30日,在永昌县新城子镇集中发放***专项贷款现场,全镇29户建档立卡的贫困户拿到了145万元扶贫贷款。这笔贷款承载着他们脱贫致富的希望。
今年,省政府通过金融扶贫贷款工程,向金昌市下达了5100万元***专项贷款。金昌市将贷款分配给全市15个重点贫困村,贫困户每户可以得到5万元贷款。金昌市将每户的贷款额度提高到8万元,如果农户要申请8万元的***专项贷款,5万元由省政府全额贴息,3万元由市财政全额贴息。财政出资3500万元,组建成立了永昌县扶贫开发担保有限公司,专门为贫困户提供扶贫贷款担保,已累计为3408户贫困户担保发放贷款2.22亿元。
新城子镇地处永昌县西南部,属于祁连山沿线浅山区,海拔高,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农业生产条件差。全镇有13个村,其中9个村被确定为扶贫开发村,贫困人口呈“插花型”分布。因贫困户原始积累薄弱,自主脱贫能力弱,不仅存在贷款难的问题,同时也存在贷款怎么用的问题。
毛家庄村就是这个镇的典型贫困村。村党支部书记陈志安说,由于来自农业的收益很低,青壮年劳动力便大量进入城市务工,导致农村“空巢”现象日益突出。只有把农民组织起来,整合农村各方面的资源和力量,使农业生产经营的结构更优、效益更高,才能实现脱贫致富的目标。
今年7月16日,毛家庄村鞭炮齐鸣,一派喜气洋洋的热闹景象,加入合作社的贫困群众高兴地领到了农民股份合作社的股权证。
2013年10月,毛家庄村党支部书记陈志安和5名社长筹资300万元资金,成立了农民股份合作社。合作社实行以土地入股和资金入股相结合的股份结构,保底租金和盈余分红相结合的分配制度,民主管理、利益共享、风险共
担的运作模式。当年,合作社流转土地1050亩,纯收入90多万元。2014年,合作社流转土地3200亩,入股农户发展到16户,入股资金达到260万元,实现净利润99.1万元,户均收入6万元,入股农户投资回报率达到39.8%。今年,加入合作社的农户达到75户,贷款入股资金720万元,流转土地7000亩。
11月26日,记者来到毛家庄村采访时,正巧永昌县委书记马国兴也来调研。说起这个村的合作社,马国兴说,农村贫困群众在与市场融合、获得金融信贷支持、抵御风险等方面存在各种局限,以股份合作社的形式,由致富带头人带领贫困群众共闯市场、共享收益,是一条实现***的有效途径。
七坝村:“吃干榨尽”的产业链
永昌县六坝乡七坝村成立的海量辣椒专业合作社,在永昌县是远近闻名的合作社示范带动脱贫的成功范例。
六坝乡七坝村是15个省级建档立卡贫困村之一,现有贫困户51户180人。近年来,这个村的海量辣椒专业合作社以生产销售反季节陇椒和高原夏菜为主,辐射带动全乡发展日光温室1459座,发展高原蔬菜3800亩,带动86户贫困户顺利脱贫,走出了一条新型经营主体带动、产业发展引领的扶贫新路子。
今年,为了用足用活扶贫专项贷款,充分发挥合作社示范带动效应,加快全村脱贫致富步伐,七坝村针对扶贫贷款“怎么贷”、“怎么用”、“用在哪”等问题,村“两委”班子、驻村帮扶工作队与贫困户经过多次讨论,按照“风险最小化、利益最大化”的原则,确定由海量辣椒专业合作社以“资金入股保底分红、合作运营带动脱贫”的方式,与贫困户建立利益联结体,贫困户以8万元扶贫专项贷款入股,期限为3年,每年按8%的比率分红。
七坝村贫困户刘殿守,今年与合作社签订了脱贫增收带动协议。他对记者说:“只要将8万元扶贫专项贷款入股合作社,即便有风险也全部由合作社承担,我们每年不仅能拿到入股分红6400元,还不担任何风险,可以说是旱涝保收。”
村党支部书记杨文成对记者说:“今年已有45户贫困户与合作社、乡政府签订了三方脱贫增收带动协议,农户将扶贫专项贷款入股合作社,使资金变成股金,让分散的扶贫专项贷款集聚起来,既解决了合作社的融资问题,也解决了扶贫专项贷款确保农户收益的问题,实现了农户脱贫与合作社发展互利双赢。”
杨文成介绍说,经过近几年的发展,现在,海量辣椒专业合作社已经形成了“育苗—种植—贮藏—销售”的完整产业链条,实现了各个环节利润的“吃干榨尽”。目前,合作社已建成辣椒收购仓库3间,蔬菜集约化育苗中心1个,建成日光温室216座。产品已经在新疆、青海、兰州、广州等地形成了稳定的销售市场。2014年,合作社经营收入达3000万元,实现利润147万元。
西湾村:规模养殖增效益
走进永昌县新城子镇西湾村,看到的、听到的都是这个偏僻的小村落正在悄然发生的变化。
西湾村是全省“插花型”重度贫困村之一。这个村有天然草场12.8万亩,养羊在这里有着悠久的历史。2012年以来,西湾村抓住政府大力支持草食畜牧业的契机,利用信用社提供的草食畜牧业贷款,建成了西湾综合农民养殖示范区,引进新的肉羊、种羊品种,形成了规模化养殖。目前,村里已建成4个养殖小区、16个养殖场,养殖区的肉羊存栏量达到3500只,饲草玉米种植面积达1500亩,还修建了16个青贮池。在养殖示范小区的带动下,这个村逐渐成了当地多胞胎小尾寒羊养殖基地,村民张生辉、赵继军、赵守宏也成为村上的养殖大户,走上了致富路。
西湾综合农民养殖示范区的发展壮大,带动了玉米、饲草种植,使种植业也获得了转好收益。2013年,人均收入从上年的7000多元上升到1万多元,87%的贫困户实现了自主脱贫。
“西湾效应”不仅使外出务工人员陆续回乡,激发了村民立足家乡脱贫致富的积极性,还吸引了山丹、民乐等地的投资。
在西湾村村委会,记者看到墙上挂的《西湾村***项目路线图》显示,今年7月至12月,将完成对传统肉羊品种进行改良等扶贫任务。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王国权介绍说,明年,要利用12.8万亩天然草场,扩大牦牛养殖规模。同时,动员本村留守妇女、老人发展家庭乡土养殖,养殖土圈猪、土鸡、兔子和鸽子。
“西湾案例”激励着更多贫困户因地制宜地走特色脱贫致富路子。在新城子镇,市级以上示范性合作社已发展到5家,建成标准化养殖小区8个,土地流转示范园区11个。在合作社的带动下,不仅使种植和养殖业产生了规模收益,农产品初加工等关联产业也得到发展,吸纳本地务工人员2500多人。
新闻推荐
外埠要案◇记者金振华通讯员王永旺常金山关键词:金昌39小时逃逸案鑫报讯10月16日19时37分,金昌市河西堡镇发生一起重大交通事故,在金昌市第一人民医院门前,有2名年轻女子被一辆疾驰...
永昌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永昌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