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走进济南市章丘区刁镇街道太平庄,如同一幅徐徐展开的美丽画卷,干净整洁的院落,绿意盎然的花卉,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是建设美丽乡村重要一环。去年以来,章丘区因地制宜,探索创新,走出一条适合章丘发展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新路子。经过仅仅一年半的治理,街巷污水横流现象得到解决,农村人居环境有效提升,河湖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提升,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双赢。
政府引导 群众自建管网收集创新实施
记者来到太平庄村刘才章大爷家,谈起如今的居住环境,刘才章大爷高兴得合不拢嘴,他告诉记者,原来,污水都是随意往大街上一泼,夏天蚊蝇多,长时间蒸发不掉的污水气味难闻。建设了农村污水处理设施,不仅净化了环境,也彻底解决了群众的生活污水排放难题。
2020年,章丘区开始实施村内污水管沟建设,区级定建设标准、定补贴标准,镇村自己建,先干后补,得到村民的一致认可。
拿到章丘区水务局统一设计的图纸后,全村党员干部带头,干群一鼓作气,仅用了2个月就在大街小巷建了2286米管沟,管沟末端低点建了4个收集池,形成了一张污水收集大网。村里制定了村规民约,禁止乱倒乱排,随处倾倒污水的没有了,现在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农村污水收集管网建设方法对、速度快、效果好,对此,章丘区城乡水务局局长赵德峰表示:“自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实施以来,区委、区政府将其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认真调查研究,听取基层群众呼声,制定了标准清晰、操作性很强的实施方案。
截至目前,章丘区670个村已有400多个完成了村内污水收集管网建设,建设进度与效果远远超出预期。这一方式充分调动了农村干部群众的积极性,与通过区级招标实施的“政府部门干,群众一边看”形成鲜明对比,而且节省了大量投资。
经测算,补贴式的群众自建比政府组织招标的建设方式节省投资1/3以上,并且把水务部门工作人员解脱出来,不再天天为了工地迁占协调、工程质量盯守占用大量的人力物力,真正建设成群众满意、部门省心、政府放心的民生工程。
因地因量制宜农村污水站灵活高效
污水收集后如何处理?
10月25日,在太平庄村村头,一辆绿色吸污车正在抽取密闭收集池内的污水,据工作人员介绍,该村4个收集池,每月拉运3-4次,就近到辛东污水处理站进行处理。
章丘区城乡水务局排水管理中心主任张晓东介绍:“村内污水经管网收集后,其中30%的村可以直接纳管接入现有的4座城区污水处理厂处理,另外70%的村需要通过建设小型污水处理站解决。如果每个村建站,由于污水产生量小,污水站运行不起来,造成设备闲置浪费。为此,我们组织技术人员和镇村干部到先进地区学习,因地因量选址建站。
目前,已经选址建设40处,主要集中在镇街驻地、农村社区、人口1500人以上的村庄附近。控制在3公里范围内,每个镇街2辆罐车就可以满足拉运要求。当前,各站的运营成本虽高于城区规模化大型污水处理厂,但完全在可控范围内。”
建管一体建立长效运营机制
辛东污水处理站如何运营?效果怎样?能否长久?带着疑问,记者来到刁镇街道辛东污水处理站。
一进辛东站,记者被清澈见底的出厂水展示喷泉深深吸引,污水净化竟变成了景观,吸引路人驻足观看,清流沿着天蓝色的渠道缓缓流入门前的河道,原来的臭水沟变成了清水河。
该站占地约640平方米,覆盖方圆3千米以内14个村庄的生活污水,日处理能力达480立方米。污水站采用的是模块化设备工艺,处理后的水质达到城市污水处理厂一级A排放标准。
章丘区城乡水务局副局长王辉介绍,为彻底解决污水处理设施重建轻管、有建无管或因费用问题无法长久有效运行等问题,年初,章丘区采取建设管理运维一体化模式,通过招标选取了两家专业污水处理企业,统一建站标准和运维标准,厂站均建有进、出水远程监测设施,从平台上对运行情况一目了然。年底政府对处理达标率进行考核,按考核情况付费,规模化、智能化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成本。
一圈走下来,章丘区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中,坚持区级定标准,镇村自己干,发动广大群众积极投身污水收集管网建设,节省了大量投资,建设速度、效果远超预期;因地制宜,根据实际分别采取拉运模式、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就地处理模式和纳管模式处理污水,灵活使用,保证了实施效果;污水处理设施采取建设、管理、运维一体化模式,保障了设施长期有效运行。
(本报记者张群)
新闻推荐
今年预计播种冬小麦330万亩 截至20日已完成103.3万亩济南:运用新技术抢抓墒情播种冬小麦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这在任何时候都是真理。当下正值秋收秋种关键期,“三秋”生产的顺利推进,既是确保秋粮丰收、完成...
章丘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章丘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