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干部正在拍摄《法官说“典”》视频。
拍摄团队逐字商讨视频文案的修改。
党员干部不断开展形式多样的专题学习。
在章丘区相公庄街道桑园村,章丘区人民法院的法官又和村民聚在一起,聊起了近期村里的大事小情。
“法官不仅给我们就地讲法律、解决问题,还能把这些百姓事儿拍成‘电影’搬上普法舞台呢!”一位村民说。在这份“满意度”背后,一支以党员为主的队伍不得不提——《法官说“典”》的“演员们”。
共30余人,熟练运用300多项法条,至今已经拍摄制作30期普法短视频……《法官说“典”》作为章丘区人民法院今年5月1日上线的一档民法典普法宣传类节目,让群众有了处理问题的锦囊。
遇到事儿,打开手机找《法官说“典”》,“保准能明白事里的道道儿。”老百姓将《法官说“典”》褒奖为“课堂”。“演员们”火了,意味着法离着百姓更近了。
两分钟背后千头万绪
深夜,章丘区人民法院法官张莲还在对着镜子反复练习表情,纸上的文字早已倒背如流。对于“演员们”来说,《法官说“典”》做到既专业又能深入人心,实属不易。
平时,法院党组以《南泥湾》《霓虹灯下的哨兵》等老电影、纪录片为例,让年轻党员感悟党课意义。“原来党课能这么有趣,大家听得入了神。”章丘区人民法院审委会专职委员任文明表示,法院推出的《法官说“典”》,成员以党员为主,也是想通过有趣的表达、接地气的展示,让老百姓“听得入神、用得顺手”。
近日,记者来到《法官说“典”》拍摄室。书桌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释义(下)》《民法典及相关司法解释汇编》等书籍中,夹着标注了不同姓名的书签,这是法官们为了拍摄视频查阅资料留下的痕迹。
书架旁边,一张张被修改过无数次的原稿堆成了整整齐齐的“小山”,从生老病死到衣食住行,从婚姻家庭到生产经营,这其中涵盖的300多项法条,以审判过程中的案例分析为基础,化身为一个个真实的小故事,出现在《法官说“典”》的视频画面中。
看起来娴熟自如的镜头表现,是“演员们”从气息训练、语音面貌、情景再现到普通话、拍摄制作等的无数次训练。对于“十八般武艺”的掌握与学习,占据了他们大部分的业余时间。
一期节目只有短短两分钟,背后却藏着千头万绪……
“民味”课堂
拍了,谁看?看了,咋用?
为了让民法典真正走进寻常百姓家,章丘区人民法院的党员干部将《法官说“典”》带进了社区、学校和乡镇、村居,按照“两分钟学懂一个法律知识”的标准,引导群众知法、懂法、守法、用法。
“最近,老刘遇到了一件烦心事儿,民法典里有权威解答”……一棵老槐树下,《法官说“典”》开讲,村民们沏上茶、拿着马扎,一坐就是一下午。
啥是“高利贷”?真的有假离婚?孩子出生前享有民事权利吗?你家娃热衷于游戏打赏怎么办?村民爱听,还要得益于这堂课的“民味”。章丘区人民法院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通过多渠道倾听民意、了解民情,让《法官说“典”》源于生活、贴近民众。出现在大街小巷的《法官说“典”》受到了广泛关注,收获了不少“铁粉”。
“这是我给儿子买的婚房,中途遭遇了‘一房两卖’。”桑园村村民赵元军说道,通过观看学习《法官说“典”》的法律知识,“咱老百姓也能摸清这里面的道道儿”。
“如果能达到这样的效果,那视频的目的就达到了。我们从案例分析到法条释义,就是为了让饱含‘法味’的权威法条更有‘民味’,让老百姓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法院的党员干部们一边介绍,一边将《法官说“典”》的小册子分发到村民手中。
党员心中燃起“一团火”
“如果把村民代表和专业人士也请到咱们镜头里,会有怎样的效果?”在每一次的《法官说“典”》总结大会上,党员干部们的奇思妙想,总能迸发出创意十足的“金点子”。
“未来,法院将邀请专业人士、第一书记等群体,参与到视频录制中来。针对群众的问题,用法律服务和专业知识全面解答,真正实现党建引领下的为民服务。”章丘区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赵悦红表示,《法官说“典”》作为法院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的方式之一,在做好普法宣传的同时,也锻炼了基层党员干部的综合服务能力,打造了全院上下抱团取暖的凝聚力。
民法典体系宏大、包罗万象,《法官说“典”》想要走得更远,需要权威的法条释义、深入浅出的案例分析、生动精辟的文字,这都需要在丰富的知识储备中达成。
“因此,法院将不断开展形式多样的专题学习,推动党员干部先学一步、深学一层,激发内生法治动力,力求形成‘头雁效应’,自上而下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任文明表示,法院共有137名党员,《法官说“典”》的上线,在党员干部的心中燃起一团火,让法治精神不断传承深入人心。
(济南日报融媒报道组记者孙慧娟赵晓明杨晨)
更多内容,请扫描二维码观看。
新闻推荐
眼下,在章丘区相公庄街道梭庄村,农学博士毕业的刘备正忙着走访农户,在田间地头指导用肥用药。最近,他又有了一个新的身份...
章丘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章丘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