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记者,却记录时代;只争朝夕,让余热生辉。对散落的红色印记,磨破了鞋,花白了发,保护性挖掘,抢救性整理,《红色印记》一书映初心。 ”郭际奎就是这样一位“红色印记”的探寻者。今年75岁的郭际奎退休前在济南章丘法院工作。他心胸坦荡,满怀激情,对美好生活充满向往;他乐于奉献,不计得失,深受广大民众赞扬。
2018年,济南市章丘区委老干部局深入开展了“红色记忆传承”活动,对全区离休干部和建国前老党员的先进事迹,“抢救性”的记录整理下来,形成“生动教材”广泛宣扬出去,为章丘“红色历史”充盈实物,让章丘“红色基因”永续传承。郭际奎欣然接受了这一重任,牵头成立了“红色记忆”探寻志愿服务队,从此,不辞辛劳,四处奔波,怀着对抗战老兵、建国前老党员的敬仰激情,行走于章丘全境。
“没有忘记这些老党员,就是没有忘记咱们共产党员的根,这就是一种革命精神、革命意志的传承”,这是郭际奎逢人必讲的一句朴实的话。他带领志愿组人员,外出自付公交、租车等费用,自费购买牛奶、油、面等慰问品,上门看望老党员、老同志,累计无偿出资达1万余元。自己凭着有良好的摄影技术,用于采访活动。为了给老同志留下他们珍贵的历史印记,郭际奎走遍了章丘村村落落,行程达3600公里,自己的鞋子都磨破了十几双。他采访拍照了抗战老兵9人、建国前老党员47人、离休老干部6人,平均年龄在90岁以上。
郭际奎说:“我自愿参加采访活动,图的不是报酬和名利,而是出自内心里对革命前辈的尊敬、崇拜。采访的过程,也是受教育的过程。通过采访,自己不仅在老党员、老干部身上学到了对党忠诚的革命品质和百折不挠的革命意志,而且也学到了一种“知足常乐”的健康心态。
朱振东 袁乃锋
新闻推荐
本报7月12日讯(记者戴升宝)日前,随着架梁机缓缓移动,最后一跨长40米、重190吨预制箱梁平稳就位,齐鲁交通济南大东环项目唐...
章丘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章丘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