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济南 今日章丘 今日平阴 今日济阳 今日商河
地方网 > 山东 > 济南市 > 今日章丘 > 正文

守望文心 《大汶河文集》序言

来源:章丘晨报 2019-11-28 08:11   https://www.yybnet.net/

◇翟伯成

我多次去过石匣。一提起石匣,会有一种亲切感。金秋时节再次去石匣,方知石匣有如此多的美景,美轮美奂;如此多的故事,令世人惊艳。对石匣的了解,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看到了于永宗老师建立的一个“诗社”般的大汶河文化群,诸多文化人记录石匣、赞美石匣,让我们更进一步熟悉石匣、了解石匣。今年初,我们策划建设了章丘梆子博物馆,年中,又举办了石匣过半年暨民俗文化节。一时石匣热闹起来,成了乡村文化建设的典范。近来我们又重点征集挖掘石匣、赢汶河之源的历史文化,准备编辑出版《乡村史话》。

于老师把大汶河文化群的相关文章汇集起来,编纂了几十万字的《大汶河文集》,让我写序。我欣然接受,写此感想,权作序言。

收到《大汶河文集》书稿,阅读后,终于多了一份感性的、具象的、具有丰富诗意细节的记忆。众多文人的诗词、散文、细心考证,倾注了对石匣的热爱,这可以说是我们从未有过的一份珍贵的感受。

深夜阅读这份石匣的乡村记忆,是件惬意之事,掩卷沉思,我仿佛看到了勤劳的石匣村民挥耒垦荒、筑舍修篱,看到了石匣的山河秀美。“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这是孟浩然笔下的乡村之景,也是我们这代人所经历过的普通乡村的生活场景,石匣俨然。

边读边想,生活在石匣的于老师,以及群里的作家们,用笔记录了石匣的乡村事物及乡村记忆。这些美的事物,这些乡村的记忆,无形中提示我们,现代文明进程中,那流失与缺失的部分正是这深处的美的事物与记忆。对于远离乡村,久居闹市的人来说,重温这份记忆,重温内心深处的柔软部分,唤起正在日益远去的文化乡愁,是多么的必要!

在这本书中,于老师的初心,宁静而细密,他在提取记忆深处的事物过程中,始终遵循唯实、唯美原则,使得整本书在温暖的文字里,形成了一个忠实地源于乡村的事物圈,让人在其中感受其细节的同时,感受着来自乡村的过往年代的时间品质。在《大汶河之恋》、《满怀乡愁的梨园绝唱》、《在石匣的春天里等你》、《深山藏古寺,云里听梵音》、《乡村记忆故乡的月亮》、《水墨石匣,雨上清明》、《故乡的老戏》、《家乡有戏梆子腔柳子调》、《那些年的青葱岁月》等一系列的篇章中,即是这种唯美记忆的真实而完美体现。在作者的这种唯美记忆里,我们看到了乡村的事物美和心灵美,湛蓝的天空,清澈的溪流,清新的空气,祥瑞的家燕,美丽的红蜻蜓,淳朴的民风,高亢的梆子腔、“攒个羊”的凝聚文化力量、向善向上的精神,等等。而这些,正是需要我们重温的珍贵记忆。

我一直认为,在当下的现代文明进程中,我们最缺乏的是向后看的品质,文化尤其是文学与科技正相反,在某一层面上,文学须促退,却回到永恒之美,退到事物的本真上来。这本书中的石匣乡村旧事,其独特的乡村记忆,它其中的一些乡土元素,找回了记忆与时间的温度。

乡音亘古今,乡愁暖人心。我们常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其实,一方人同样滋养了一方水土。于老师是石匣村人,他的文学记忆,他的“诗社”情怀,是石匣村过往岁月的独特记录,这记录有别于史志,这是温暖的、唯美的乡村往事重现。也使得我对石匣终于有了第一次感性的文字认识。

能看到多远的过去,就能看到多远的未来!

我们期盼着石匣美好的未来。

己亥年仲秋

新闻推荐

预防一氧化碳中毒全市在行动安全宣传深入社区、学校、人员密集场所

本报11月24日讯(记者邹建明)冬季是一氧化碳中毒事件的高发季节,为做好济南市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预防,普及防范一氧化碳...

章丘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章丘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听 证 会 公 告2019-11-26 11:17
猜你喜欢:
评论:( 守望文心 《大汶河文集》序言)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