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暑假,王和新都会在黄河岸边劝阻在河里戏水的学生。“差一步掉进深渊无法生还。”这本是一句描写爱情的歌词,却也形象地描述了“野游”中存在的危险。据了解,仅在今年6月上旬,山东省便已有3地7名少年溺亡,一个个悲痛案例的背后映射出防溺水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6月21日下午,为了避免溺水悲剧的再次发生,减少本可以避免的意外伤害,济南市甸柳第一小学邀请济南市章丘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百姓宣讲员、黄河阻泳第一人——王和新,到校为学生开展了名为“孩子是爹娘的宝,一个都不能少”的防溺水安全教育主题活动。文/记者侯宝之图/记者王晓峰
学生水中憋气模拟溺水
“陡滩,是一种受河水冲刷形成的水下地形。”王和新开场便向在场的学生和家长介绍了野游中比较重要的一个危险源,“有的学生在河边戏水时,可能前一秒水还只没到膝盖,再往前一步就已经没过头顶,有些人在水中忽然消失就是因为不幸误入陡滩。”
王和新告诉记者,除了陡滩外,水底大量淤泥、水草等复杂情况更增加了溺水的危险,“一旦溺水后,10分钟内没有被及时抢救上岸,存活的几率就很低了。”
为了加深学生对溺水危险的印象,王和新在现场准备了十个盛满水的水盆,并找了十个学生上台体验水中憋气,10人中憋气时间最长的为30秒。“眼睛里进水了,什么也看不清,内心里就已经慌了,不敢想象自己在河里溺水时的无助和恐慌。”参与体验的学生孟田雨说。
2011年8月,因为村中一个高中生救同学后不幸溺亡,王和新开始沿黄河进行义务阻泳工作。为了阻止学生在危险水域“野游”,8年来,王和新通过亲身试水,走进学校、社区开展义务宣传野游的危害性,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数以万计的学生。
记者从甸柳一小了解到,为了增强学生的安全教育,除了有学生在现场听讲外,每个班的学生也通过视频直播收看了活动全程。
以身试险展示水中的危险
“我平时会游泳,孩子也偶尔会跟着游泳。”学生家长楚晓晖表示,在日常生活中,他观察到,夏季溺亡的学生大多是13岁到17岁的青少年,“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自主意识比较强,不容易劝阻,但是自救能力还不是很强,容易发生危险,这次活动也提醒我们要在平时的生活中增强对孩子的防溺水安全教育。”
王和新告诉记者,在8年的阻泳过程中,他发现中、高考结束后的学生是野游常见的人群,“考试结束后,这些学生容易放松甚至放纵自己。”王和新说,在最初劝阻野游学生时,他也会收到“你管得着吗”“河又不是你家的”等回复,“但是在看到我认真下水以身试险展示水中的危险后,大多数学生也都马上离开了。”在活动现场,王和新向甸柳一小学生展示自己下水视频时,每到惊险时刻,台下便传出阵阵惊呼。
“以前,我在东营老家,曾和朋友多次到一个小池塘游泳。”学生张亦驰告诉记者,那个小池塘有一米多深,水底有的地方甚至有淤泥,“当时没有意识到危险性,后来告诉父母后被训斥了一顿,今天看到野游这么危险,也感到非常后怕,往后再也不敢去这种地方游泳了,如果有朋友去,我也一定竭力劝阻。”
劝阻身边“野游”人
据公开资料显示,6月2日到6月9日,德州、青岛、枣庄三地市共有7名学生溺水身亡。6月10日,山东省人民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未成年人防溺水工作的紧急通知》。
《通知》中指出,各级有关部门要加强对有水体景观的地质公园、湿地公园、矿山采坑及地面沉陷积水区,池塘、水库、深沟、拦河坝闸、输水渠道、水电站、施工河段等保持有深水的位置和农田建设项目等重点区域安全防护情况的检查;学校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充分利用暑假前这一重要时段,进一步加强汛期安全教育特别是防溺水教育。
记者注意到,早在今年4月16日,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发布了名为《绷紧安全弦坚决防范学生溺水事故发生》的2019年第1号预警。
“溺水事故对个人、家庭以及社会造成的危害触目惊心,我们要牢记这些惨痛的教训,提高防范意识,具备防溺水的能力。”校长杨兴永表示,学校通过活动实现防溺水安全教育的同时,更希望学生们能学习王和新义务阻泳的精神,劝阻身边野游的人,“我们安全的同时,也要让更多的人安全。”
新闻推荐
济野发起“关爱本土物种 共建生态中国”活动“高原舞王”“蓝面猴”“白眉侠”这里都能看到
白眉长臂猿金丝猴黑叶猴马来熊本组照片均由宫玥雯摄一说起野生动物,你会想到什么呢?狮子、长颈鹿、河马、羊驼等“...
章丘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章丘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