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嫩小子学打铁,挣了钱来腰里掖,回家塞给二爹娘,赶集籴粮不挨饿”。这是我孩提时在老家章丘常听到的一首童谣。说起济南市章丘区人们首先想到的是曾在中国几千年文明史上尽领风骚的宋代女词人李清照、明代戏曲家李开先等文化名人,但是这里还被誉为“铁匠之乡”,打铁便成了一个绕不开的话题。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统计,章丘境内约有38万人以打铁为生养家糊口。解放前,铁匠们的创业史,是铁匠的血泪和汗水浸泡的辛酸史。
至今我还清楚地记得小时候在街头看打铁的情景。一台红炉支在路边,风箱一吹,红彤彤的火焰窜起老高,随着铁锤的叮当声,铁花溅起,到了掌灯时分,此景更是美不胜收。那是出来”打跑铁”的。也称“老少炉”,即大夫掌钳,妻子拉火,儿子抡锤。他们风餐路宿,常常是“二把车子三张嘴,一箱,一钳,一手锤。”真是“早行鲁中胡山下,夜宿蒙岭斜石堆。锤点一落,火星四射,他们浑身的衣裳被烧成了马蜂窝似的窟窿。
更有不少人为了生计闯关东,到关外打铁谋生。“关东红炉多如林,一听口音章丘人,问声老乡饥和寒,满面阴云泪纷纷”。我的大姐夫年纪不大就闯关东打铁,后来加入了沈阳某机械厂成了一名锻造工人。1955年参加援蒙技术工人队伍,在蒙古人民共和国一待就是数年。令他引以为豪的是,他在异国他乡曾见到了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
铁匠成了老家人们的骄傲。抗日战争时期,很多铁匠搭伙投入军工生产,为正规部队和地方抗日武装生产兵器。他们在一缺图纸,二缺机械设备的简陋厂房里,凭着自身绝妙的手艺,生产出了被称之为“章丘造”的“三八式大盖枪”等武器,为抗日战争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一口铁锅价值6999元,你信吗?当下章丘铁锅还就真卖出过这个价。自从央视《舌尖3》播出后,章丘铁锅成了“网红”。它原来是经过12道工序,一千度以上高温锤炼,沿用热锻、冷锻传统手工打铁工艺,三万多锤锻打而成。
铁匠精神,就是工匠精神,也是大国工匠精神的缩影。随着铁锅走向世界,铁匠精神必将发扬光大。这是中华文化几千年精神文明的传承。“打铁还需自身硬”,我们理当学习铁匠精神。
新闻推荐
截至3月25日,济南市章丘区37个党政部门全部完成领导班子配备、机构组建、挂牌运行、人员转隶和部门“三定”规定印发,实现...
章丘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章丘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