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入住的马安社区
刚刚过去的这个冬天,气温比往年要更低一些,但家住章丘区马安社区的684户居民却不用再为取暖问题担心了。去年11月,他们和羊歩岭社区的回迁群众一起,正式搬进了配套齐全、环境优美的安置房。未来三年,章丘区还将有1300万平方米、8万套安置房陆续交付使用。
2017年起,章丘立足区情,大刀阔斧地开展棚改旧改(征收拆迁)工作,两年时间拆迁面积已超过1000万平方米,4.6万户居民告别了低矮、破旧的老房子。
不破不立,破而后立。安置房建设是棚改旧改(征收拆迁)工作能否顺利完成的最后一个环节,关系到百姓的安居乐业。对此,章丘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将其列为“一把手”工程,专门成立了安置房建设指挥部,由区长担任总指挥,全面负责安置房建设的统筹协调和组织调度,并建立起区级层面的指挥体系,多次召开专题推进会议,总指挥每月调度一次安置房建设,研究建设过程中出现的相关问题,高质高效做好安置房建设,让回迁群众早日搬进新家。
找准重点
全力构建“大安置”格局
随着棚改旧改(征收拆迁)工作的持续深入,章丘区审时度势,找准任务重点,及时将工作重心从“拆”转到“安”上来,全力构建“大安置”格局。在指挥部全面负责安置房建设的基础上,各镇(街)相关部门成立了指挥领导小组,拿出专人负责,专职调度安置房建设相关工作,形成了一个工作顺畅、指挥有力的运行机制。
除此之外,指挥部人员力量也进行了优化调整,委派44名思想站位高、专业技术强的同志到安置房建设一线,担任项目驻工地代表,与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各镇(街)相关部门包项目负责人共同构建“四位一体”现场管理体制,全面全程负责安置房安全、质量、进度和文明施工,全力保障广大群众早日搬进质量好、环境优的安置房。
三个最好
牢固树立“高起点”目标
建设伊始,章丘区就旗帜鲜明地提出建“位置最好”“质量最好”“配套最好”安置房的目标,“三个最好”理念层层传递,在各参建单位中也形成了共识。
选址定界过程中,在符合地质条件等客观要求的基础上,安置房建设被纳入到全区整体发展蓝图中,选址在交通相对便利、设施相对完善的地段,保障其“位置最好”;设计上章丘区安置房项目全部立足高起点、执行高标准,特别是保温性能方面,所有安置房全部选择新型外墙保温材料,外窗由中空两玻塑窗升级为中空三玻断热铝合金材质,节能标准提高到了75%,安置房内部装饰则以“简装”取代“毛坯”,让老百姓置办家具后即可“拎包入住”,此外引入中铁建工、中铁十四局、中铁十九局三家央企,保障安置房建设“质量最好”;配套建设方面,不仅水、电、气、暖等设施一应俱全,还与教育部门协作,引入高水平公立幼儿园教学资源,同时,建设有社区服务中心等公共配套设施,让群众尽享便利生活,并高标准实施环境打造,小桥流水、绿树环绕成为各安置社区的“标配”,保障回迁群众的生活品质。
回应关切
百姓过上“有盼头”生活
安置房涉及群众的切身利益,社会关注度非常高,百姓十分关心。2018年11月起,章丘区安置房建设指挥部在电视、报纸等媒体开设了“安置房建设巡礼”专栏、专版,设置了《记者专访》《施工擂台》《规划展示台》《咨询台》等板块,对外公布了咨询电话和邮箱,多渠道认真倾听广大市民的意见建议,解答百姓关注的问题,并及时对外公布安置房建设进度。截至目前,已经累计出版、播出11期,公开回复群众来信40余件。
此外,章丘区在安置房建设过程中积极采纳群众意见,从群众中公开推选村民代表,定期在各安置房工地开展“村民代表看新居”活动,让村民代表成为安置房建设正能量的见证者和传播者,让回迁群众有了回迁入住的“盼头”,真正营造“市民关心我用心,市民支持我努力,市民期待我负责”的良性互动氛围。
(本报记者 王永 通讯员 孟令天)
新闻推荐
3月14日,济南市章丘区检察院第二党支部开展主题党日活动,支部书记王勇同志主持会议,组织党员干警学习《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
章丘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章丘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