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恩广
康家庄自明清以来就是章丘县城以北有名望的文明古庄,从我记事起就知道有这样几句民谣:“金旧军银回村,金镶玉的康家庄。”从这个民谣中就道出了康庄的风韵和传统文化的底蕴内涵。
从水寨去康庄,经过几十米长的康家狮子大桥,桥下流淌着碧波翻滚的绣江河水,鱼翔浅底,鹅鸭嬉戏,鸳鸯成双。绣江河畔清风拂面,柳浪闻莺。漫步在狮子桥上,自然生态的盛景使人如入仙境。桥西头,便是康家东门,门的南北两边砌有花墙、石崖,抬头便看见门的匾额上刻着蓝底金色“拱绣迎旭”闪闪发光四个大字,两边悬挂着蓝底金色的楹联:“户本东开速睹一轮红日远,水从南至贯听十里绣江声。”彰显出文化古庄的气息。
进东门迎面便看见四棵参天松柏,树间有一丈多高的龟驮碑。古门里的北面是通往奶奶大庙里的石门,石门的东西两边竖立着和石门连在一体的石碑,碑文记载着光绪年间重修康家狮子大桥的事迹和当时募捐者的姓名。刚懂事起,家父就给我讲解这两面碑的碑文,因为上面刻着我曾祖父董遐龄的名字。家父给我讲述当时董遐龄坐着独轮小推车,去天津北京旧军孟家各大祥子号募捐的故事。因为他父亲董连成曾是天津祥子号的掌柜的,而且他叔父董连元是各大城市谦祥益的创始人。石门西边碑文中第一个募捐者就是谦祥益。
在这里我讲一讲奶奶庙的两个奶奶(玉皇大帝的大女儿和三女儿)起驾“走社”的故事。我五六岁时,记得有一年七月十五“走社”,三月三赶庙会唱大戏。这里单说一下“走社”的盛况:四个人抬着奶奶的銮驾,一出庙门“马子刀”(即是一个彪形大汉舞动着像关老爷那样的大刀)走在前面,随后两面铜锣和两面大鼓鸣锣开道,随后便是有康庄关帝庙住着的觉云老和尚为首带着二三十个和尚,一面诵经一面吹奏着民族管弦乐器,浩浩荡荡护拥着两个奶奶的銮驾,向四外庄里“走社”。各家门口预先摆好祭品供桌等候奶奶的到来,当奶奶的銮驾来到时,由当家人随同全家老少烧香磕头祭拜,并且当家人提出求医问药和询问凶吉等要求。这时有两个架乩扶銮的人相对拿着一个罗圈支着一根筷子,在盛着小米的传盘上写画一通,便念出答案。有一人在一旁记录。然后奶奶的銮驾方才离去。那时我是孩子,随着人山人海看热闹。据说有一家往年许下的愿,来年给老奶奶尝尝他家种的酸石榴,这年忘记摆在供桌上,这次应起驾走的时候,奶奶的銮驾老在就地打转,抬驾的人就是走不动,有人问你家许过愿吗,这才忽然想起石榴的事来,拿出以后方才离去。此故事真假无人考证。
从东门往西走,便是一条笔直的东西大街,首先经过一棵枝叶繁茂、形状像条巨龙般的古槐,树的周围大部分是些高门大户,楼庭瓦舍有名望的人家,树东边的东楼里的举人家。树西边是屏门和秋叶门,这些人家都是些名门望族,书香门第。门匾上写着“积德行善”“诗书继世”“仁孝清廉”等字样,门两边的瓦联上写着:“治家有方和为贵,带人要诚礼当先”,门的前面有光洁如镜的青石制作的上马台和拴马桩,可以看出这些人家的身份地位和对国学礼教的重视,洋溢着浓厚的传统文化气息。再往西走,便是皂荚树,三个人连手也搂不过来,像一把大伞,人称是一棵风水宝树,保护着有名的大家族“大栏圊庄园”。
再往西走,便是康庄中心的气势宏伟、庄严肃穆的康庄董氏家庙。家庙坐北朝南,有三道刻着龙凤图案花纹的屏门。第一层门的外围是青砖砌成的花墙,墙里是两棵参天古柏,树间是碑林,碑上刻着历代祖先的传奇事迹和书法题辞。两边是驱邪的钟馗高大塑像。第二、三层门之间东西两边有两个一人多深的月牙池,中间是人行道,池中的水清澈见底,水面上飘动着水莲花,水莲下面漫游着成群的红金鱼,池的周围砌有护栏。月牙池的四周种着奇花异树盆景,芳香扑鼻,之间有各种形态的假山,漫步在两池中间的人行道上欣赏着这、绚丽景色,似乎置身于天堂仙境一般。
进去第三层门是青砖灰瓦建成的,飞檐走兽、雄伟壮观的董氏祠堂,正面是高台大殿两侧是厢房,大殿之中供奉着远祖董仲舒和太始祖董志先及始祖董士安的画像。三大祠堂里悬挂着按世序辈分先后祖先的画像和族谱祖训,以及儒家的经典五常“仁、义、礼、智、信”,八德“忠、孝、仁、爱、信、义、和、平”,各种道德辞章。家庙有专人看护,常年香火不断。再往西走是红庙和三官庙及西门。
全庄周围有护城河圩子墙,四面环水,据说战乱年代土匪张鸣九闹章丘时,都没有进得庄来,因为把城门一关,吊桥拉起,有护庄看院的队伍,用土枪土炮保卫着全庄的安全。那时的康庄五大庙宇和古老的庄园汇于一城,风光无限,呈现出民族文化内涵深厚的古村风貌。
康庄所以称之文明古村,因为在明清时期就是个董氏宗族的独姓庄,老祖宗就是家庙里供奉的董仲舒,他老人家是我国中华民族儒家学说的创始人之一,东汉时就称儒家大师。历代的康庄儿女就流淌着祖先董仲舒的血脉,承载着祖先的基因,因而自古以来受儒家思想影响至深,家庙不单是祭祀祖先的场所,更重要的是进行祖训、家教家风等各种民族文化的道德教育基地,是由有文化、有教养、有名望的杰出祖先做主持领导,全庄家族成员定时来这里受教育和进行交流、互助等各种礼仪性的活动。一旦出现不走正道、不务正业的人,会在这里受到祖训的批评教育,严重者会受到族规家法的惩治约束,从而提升了族亲、友亲凝聚力。
每逢过年时,家家都将老的轴子(家谱)悬挂(叫“请”)在正堂里来祭奠。大年三十晚上,家家在家门口几乎同时点燃捆好的谷秸或玉米秸并放起鞭炮,这叫“照厅”,一片火海,满街筒子灯火通明,这是驱鬼辟邪。大年初一,各家互相在老的“轴子”前磕头拜年。增强了宗族感情。正月十五玩龙灯,当地人叫“办龙玩”,抬芯子,唱大戏,好不热闹。
庄里常年有私塾学堂,《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朱子治家格言》,特别是儒家经典《大学》是孩子们的必修之课,那时的学生作业,写仿、打算盘,我的书法基础就是那时在私塾学堂里打下的。人们从小就受到《大学》里所强调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德教化。综上所述全庄人都是董仲舒的后代,血脉一统,孝悌至上,亲情永固,敬老爱幼,和睦相处,造就了章丘有名望的文明古村。
当今社会,国富民强,盛世华年,康家儿女没有忘本,道德伦理得到了回归重建,良好的家风传统得到了恢复,康家有志之士又重建了奶奶庙和董氏家庙,出资募捐修建奶奶庙的发起主事人是康家书记赵文正和董先刚等人,出资募捐重建董家祠堂的发起主事人是董家“九公”董家安、董家森、董翔声、董奎声、董恒波、董银、董传舰、董光旭、董先岭,特别是恒波、董银、传舰他们到处奔波,找资料,寻根求源,操心劳神筹划修复族谱和家谱,他们是董氏宗族优良家风传统的继承者、传承者、领路人,他们不但敬承了祖先的孝悌美德,而且也成为后代人修身、孝老、荫子、友亲、谊朋的典范。这些善行提升了族亲友亲的凝聚力,让人们看到了董氏家族的希望和光明。这将使康庄在今后的岁月里更加文明、繁荣昌盛。希望今后的奶奶庙和董氏家庙不要成为复辟封建迷信文化的载体,董氏祠堂也不要单纯是祭祖奉颂的场所,应该成为老祖宗传下来的儒家经典“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教育基地,成为进行祖训、孝老、爱幼、家教、家风和国学的教育基地,成为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的教育培养中心。我衷心祝愿康庄儿女人丁兴旺,精诚团结,和睦相处,发愤图强,能够品学兼优,德才兼备,成为建设强大国家和谐社会的栋梁之才。
新闻推荐
在这个吸贩毒团伙中,章丘吸毒人员刘某,因吸毒被单位辞退,仍不知悔改,沉迷冰毒,家里的存款、房子都被他吸得一干二净。妻...
章丘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章丘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