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陈巨慧
由陈晓卿导演重磅打造的美食探索之旅《风味人间》将于10月28日在腾讯视频首播。跨六大洲、涉二十地,遍寻中华美食,《风味人间》将以前所未见的辽阔视野,展现中华美食在全球语境下的独特性,追溯中华美食在人文历史中的奇妙渊源。陈晓卿这位“中国最会吃的导演”能否再度掀起美食纪录片的收视热潮呢?
立足于全球视角的美食探索
10月8日,《风味人间》片方发布的3张定档海报上:云海翻腾中偶现几只水饺、雾气腾腾之间生菜犹如重重山脉、笼屉半开的包子宛如空中一盏弦月,将平常食物和人间美景相结合,正应和了天高、地阔、乡愁三种情怀,浓浓的人文气息扑面而来。
该节目是曾执导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第二季的陈晓卿导演再次拍摄的美食纪录片作品,因此备受瞩目。同期发布的定档预告中,极具地域特色的中国美食荟萃,还有众多海外美食亮相,可看出《风味人间》承载了更大格局:在全球视野里审视中国美食的独特性,在历史演化过程中探究中国美食的流变,深度讨论中国人与食物的关系。这种立足于全球的视角,成就了一个多元的“美食探索纪录片”。
据悉,《风味人间》团队跑遍全球六大洲二十多个地区,在全球化的展示中体现与中国食品的对比,其中中国美食占七成。陈晓卿表示:“国外的美食,有一部分是奇观性的食物,会引起大家好奇心,而更多的是‘东西方的不谋而合\’,是中国观众看到会会心一笑的食物。”而为了生动记录美食之“美”,《风味人间》采用了显微摄影的方法,从食盐结晶到豆浆点卤,纤毫呈现,力保给观众极致的视觉体验。
“风味”IP为纪录片注入活力
观众熟悉陈晓卿源于央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去年10月,陈晓卿正式离职央视,加盟腾讯视频。这位“中国最会吃的导演”说:“研究美食,恰恰是为了找到现代饮食习惯背后那些遗落的传统”。
此次,腾讯视频纪录片频道自主研发的“风味”IP矩阵,除了8集纪录片《风味人间》,还有伴随《风味人间》播出的脱口秀《风味实验室》,以及原汁原味呈现地方美食的微纪录片《风味原产地》。其中,《风味实验室》中,蔡澜、李诞、范湉湉、梁文道、白岩松等名人食客将和陈晓卿一起,全面透析“风味”的台前幕后,为这趟美食探索之旅加磅加料。
腾讯视频纪录片频道的用户28岁以下占比70%,可以说纪录片的观看群体已经是以90后、00后为代表的人群。现今视频网站纪录片的用户越来越趋于年轻化,而《风味人间》用IP化的形式打造内容矩阵,用不同类型的内容全方位立体呈现“风味”。
商业化纪录片更应考虑观众感受
过去,纪录片总是给人或阳春白雪,或刻板学术的印象。近年来,纪录片日益被大众接受与关注,6年前,《舌尖上的中国》的热播,更是探索出了一条纪录片成功商业化之路。今年播出的《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中,“十二道工序,十八遍火候,1000℃高温冶炼,36000次捶打……”的章丘铁锅一夜之间火遍全国,一锅难求;纪录片《水果传》播出后,来自水果相关产业的果品商、果饮商、互联网鲜果平台,纷纷开始下订单,有的新奇水果一夜断货,纪录片对年轻消费市场的带动力可见一斑。
既然年轻群体是纪录片的主要受众,势必要打造个性化的优质内容才能成功吸引这一群体。但如今,国内纪录片行业创作人才依旧匮乏,内容创新不足、产业链断裂、宣传营销滞后,过分商业化导致纪录片广告化现象频生,也让纪录片存在沦为单纯商业手段的风险。例如口碑大不如前作的《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不仅被网友吐槽存在诸多常识性错误,片中的“推荐”也遭到了网友的质疑,被认为有广告之嫌。
早在2004年,陈晓卿就提出商业纪录片的概念,他认为商业化纪录片和故事化纪录片最大的差异,是商业化纪录片会更考虑观众的感受,就像之前在“舌尖”里做过的实践一样,“我们从来不会告诉观众,什么东西是好吃的,而只是告诉观众你吃到的是什么味道,非常的朴实。”陈晓卿表示,自己始终在尝试用接近观众经历的方式,用能够触动观众神经的元素,让每个人都能感同身受。《风味人间》能否将品质与商业化完美融合,令人期待。
新闻推荐
五彩山村—红山翠谷九如山“红颜容”木桶酒店假日期间,自驾车辆停满景区停车场。“荷花荷叶烂漫秋,最美亦是泉城游...
章丘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章丘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