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历史文化底蕴深厚,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深入民间开展大规模普查、发掘、整理、申报等工作,不断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制,加强非遗保护体系建设。目前济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国家级7项、省级54项、市级289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国家级6人、省级19人、市级138人。现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5个、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1个、省级传统工艺工作站试点1个。
第五届非遗博览会明日启幕
济南市成功承办了第一、三、四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2015年6月非遗博览会永久落户济南。
首届中国非遗博览会参展项目达622项。为期4天的博览会,协议签约金额达432亿元,成为全国影响广、规模大、规格高、项目多、品类全、成效好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交易盛会。
第三届中国非遗博览会参展项目700余项,协议签约金额达409亿元,80余万各界群众见证了非博会的空前盛况。第三届非遗博览会以“非遗:我们的生活方式”为主题,突出了非遗产品博览交易、整体性保护成果展示、非遗衍生品开发和生产性保护技术创新交流展示等三大特色内容。
第四届非遗博览会以“非遗走进现代生活”为主题,汇集了优秀非遗项目1000余项,观众50余万人次,现场交易额4000余万元,是历届博览会中规模最大、项目种类最全、活动内容最丰富的一届非遗博览会。
第五届中国非遗博览会将于今年9月13日至17日举办,活动将以舜耕国际会展中心为主场馆,同时还将走进社区,在传播方式上发挥新媒体和网络直播平台作用,将办成济南人民身边的非遗博览会、全国人民看得见的非遗博览会。
不断加强传承人队伍建设
截至目前,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评选了6批市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同时推荐参加国家级、省级非遗项目和代表性传承人评审工作,已建立起国家、省、市、县区四级非遗名录和传承人保护体系。
2014年市财政设立非遗保护专项资金100万元,其中每年市财政给予市级传承人每人4000元经费补助,其余用于项目补助和开展宣传展示活动。2018年市财政将专项资金提高到800万元,对非遗项目的扶持力度持续加大。
多年来,济南市积极扶持非遗传承人开展传承工作。自2008年以来,市文化馆常年开设“非遗公益传习班”,聘请非遗传承人授课,10年来培养了数以千计的学员。2017年,市文化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又进一步开拓思路,首次通过媒体面向社会公开遴选济南微雕项目传承人,开办了济南微雕传习班,由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王天明亲自授课,较好地解决了济南微雕面临“技高无人学”的困境。今年6月,济南市启动了知名传承人公开招聘学员工程,让更多像济南微雕这样的好项目好手艺,能走上持续传承发展的道路。
建立传统工艺振兴项目库
济南市目前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7项、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54项、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282项,涵盖了包括传统舞蹈、传统技艺在内的十大类别。济南市从实际出发,针对非遗项目实行分类管理,突出扶持重点,有序推进实施传统工艺振兴工程、传统舞蹈活力再现工程。
传统工艺涵盖衣食住行各个领域,与人们生产生活联系紧密,是我国非遗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非遗项目门类中的传统技艺、传统美术与传统医药等。目前,济南市共有126项市级非遗项目属于传统工艺类,几乎占据济南市市级非遗项目总数的一半。在国家2017年3月份出台《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之后,济南市于6月份启动建立了济南市传统工艺振兴项目库,经推荐、申报、评审,和圣文刀等5个非遗项目被列入首批项目库,市财政给予了专项经费补贴。今年济南市将继续推进传统工艺振兴工程,评审出第二批传统工艺振兴项目库项目5项,仍给予市财政专项经费资助。
建设一批“非遗传承示范社区”
保护非遗的关键在于活态传承,全民参与才能使非遗保有持久的生命力。近年来,济南市积极推进非遗走进社区和校园,广受社会各界的欢迎和好评。
今年5月,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与市教育局联合启动非遗传承与学校教育融合工程,建立起非遗常态化教育机制。该项工程对新开设非遗校本课程的学校给予扶持,激发学校开设非遗校本课程的积极性,同时推动传承人走进学校开展公益培训,拓宽传承人培养的覆盖面。
为促进非遗扎根乡村、社区,济南市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在常年开展“非遗进社区”活动的基础上,实施非遗传承示范社区建设工程与历史文化展示工程。济南市在全市范围内建设了一批“非遗传承示范社区”,6月评选出10个非遗传承示范社区,分为项目传承类示范社区与传习培训类示范社区。其中,历下区历山路社区以东舍坊高跷闻名,市中区舜雅社区长期开展剪纸、吕剧、京剧传承活动,天桥区堤口庄社区的猫蝶富贵、四蟹灯有着稳定的传承队伍,万盛园社区组织开展的社火脸谱传习活动有声有色,历城区烟厂社区常年坚持杨班侯式太极拳的习练,章丘区三德范村的芯子、旱船、秧歌、舞龙等多个非遗项目传习活动红红火火,平阴县孔村社区的太平拳、独轮车、舞龙等多个非遗项目传习活动都颇具特色,商河县袁窦村更是历史悠久的秧歌古村,鼓子秧歌远近驰名,以上8个社区均被评为项目传承类示范社区;市中区秀文社区长期开展的济南剪纸、济南叶雕传习活动,济阳县韩家社区开展的黑陶制作技艺培训活动,被评为传习培训类示范社区。 (本报记者 陈炜敏)
新闻推荐
建成之初的北园立交桥。(胡磊翻拍)济南解放的隆隆炮声,距我们已70年。70年来,济南这座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城市不断穿...
章丘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章丘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