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生宋彤彤记者王凯报道
本报济南讯近日,山东省“互联网+”新型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启动会在山东省立医院召开,旨在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探索建立“山东省立医院(三甲)+基层卫生服务机构”跨区域、机构的技术协作平台,构建以行政区域为单位的新型健康服务体系,以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高区域健康综合服务能力和技术水平。
重构区域医疗生态,建设“互联网+”新型健康服务体系。据省立医院院长秦成勇介绍,作为山东省卫生健康行业主动顺应互联网技术潮流的重要举措,项目建设将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突破时间空间限制,打通信息孤岛壁垒,建立省级专科诊断中心、教育培训中心、临床数据共享云平台、分级诊疗协同平台,以及面向大众的互联网公共健康服务平台。通过开展跨机构、跨学科的技术、管理协作,大胆进行新型区域健康服务体系在管理体制、运营机制等领域的创新,提高区域医疗资源的整体运营效率,并不断总结、探索不同级别健康医疗服务机构间分工协作、利益分配、服务衔接、分级诊疗、健康管理等实践经验,创造深化医改的“山东模式”。
“互联网+”新型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将为山东省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据省立医院副院长王荣介绍,远程医学作为一种全新的医疗服务模式已经在山东省各医疗机构间广泛开展,目前山东省远程医学服务平台已联网全省530多家医疗机构,以及新疆、西藏、青海等山东省援建的县区医疗机构,每年开展远程门诊、远程会诊、影像学会诊、病理会诊、细胞学会诊、心电图诊断、远程教育、远程健康管理等远程医疗服务达1万例左右,并逐步实现远程重症监护和远程查房,使广大基层以及偏远地区的患者能够共享大型医院的优质医疗资源,降低医疗费用,减轻群众负担。
“互联网+”新型健康服务体系的建设将不断进行多项体制机制的创新和探索。首先是建立远程医疗制度,自2018年起,医疗机构要建立预约诊疗制度、远程医疗制度、临床路径管理制度、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制度、医务社工和志愿者制度、处方点评制度6项制度;其次,建设省级远程医疗服务(监管)系统,在为卫生计生行政管理部门、医疗机构综合管理提供数据服务的同时,支撑基层医院远程业务申请到签约医院或医联体医院的自动分诊,为基层患者提供优质医疗服务资源;第三,加强远程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开展远程视频会诊、远程病理及医学影像诊断、远程专家门诊等服务,积极发挥远程医疗作用,促进省级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延伸。
“互联网+”新型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将实现七大目标:一是搭建患者信息共享平台,在保障安全及隐私的前提下实现各级健康医疗服务机构间病案、健康信息互能共享;二是建立分级诊疗管理流程,建立分级诊疗评估机制,通过远程会诊和网上绿色通道实现上下级医院双向转诊;三是完善基层检查、上级诊断服务模式,县(区)级医院的检查图像,可通过远程医疗网络上传至相应诊断中心,由省级专家出具诊断报告;四是实现远程重症监护,实时监测危重患者的生命体征;五是构建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模式,通过为患者提供多种签约方式,完善健康管理、服务流程,整合区域医护等健康服务资源,探索建立由专科医生、全科医生、护理师、临床药师以及健康管理师为主的团队签约模式;六是建立互联网健康监测系统,设立可穿戴式设备服务站,实时采集、监控辖区内人群健康信息,及时发布预警、专项管理;七是实现远程教育和培训,分别开展面向医生的远程医疗技能培训和面向大众开展的健康教育。
首批选择省立医院、省医学影像研究所、淄博市中心医院等10家省(市)级医院,以及济南市市中区、槐荫区、章丘区及阳谷县、东明县、蒙阴县、费县等7家县(区)级医院及上述7县(区)所辖的全部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中心作为协同单位。项目计划2018年6月、7月完成省、市、县、乡四级远程医疗专线网络建设,满足多级医疗机构间技术协作、职能分工要求;8月、9月上线电子病历共享、分级诊疗、双向转诊流程系统,实现健康档案信息互联互通,并为居民提供多种签约方式和精准化健康管理服务;到12月在省、市级医院建立面向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的区域专病诊断中心,在县级医院建立区域影像、心电诊断中心以及区域检验中心;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为患者提供首诊、疾病随访、疾病咨询、健康监测、居家养老等“互联网+”健康服务。
新闻推荐
地震应急疏散示范性演练现场本报6月20日讯(记者周福宝通讯员刘晨)日前,由市地震局、章丘区政府主办的地震应急疏散...
章丘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章丘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