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岁的傅体禄躬身教坛38年,培育两千多优秀农机人才
农村长大,学习推广农业机械是理想
5月7日上午,在高新区潍坊农科院宿舍,记者见到了今年83岁的傅体禄。他身体微弓,受病痛困扰记忆力衰退,行动有些蹒跚,但衣着干净、戴一副眼镜,身上散发着知识分子的气息。老人不擅言辞加上记忆力减退,他的事迹多通过老伴陈效兰的讲述展开。
1935年1月,傅体禄出生在章丘市枣园镇南皋埠村,因父母早亡,他一直跟着叔叔一家生活。年少的傅体禄学习成绩出类拔萃,自小学起就担任学生会主席、儿童团团长,在历城读中学期间也是三年连任班长,“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的奖状贴满了墙。
傅体禄自小在农村长大,平常也要帮着叔叔家干一些农活儿,亲身体会过农民刨地、播种、收割的艰辛,因此在中学毕业选择学校时,傅体禄毅然填报了南京的华东农业机械化学校,将学习推广农业机械作为了自己的理想。“这是全国第二所农业机械化学校。”傅体禄说,当时农业机械十分稀罕少见,普通农户根本用不到,会使用和维修的人非常少,懂得其构造原理的更是少之又少。
老人回忆,当时读书不收学费,但他家庭条件十分困难,一日三餐为“两湿一干”,即只有中午一顿饭能吃上大米干饭,早饭和晚饭都靠喝稀饭打发,这对于正在长身体的傅体禄来说格外难熬。
在华东农业机械化学校学习期间,傅体禄不仅学习成绩优异,还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在校期间就入了党。
成绩突出,25岁获评全国先进生产者
1957年,傅体禄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了。当年7月,他被分配到山东省昌潍农业学校任教。
任教期间,他先后主讲过《农机化》《物理》《电工》《农机管理与运用》等课程,编写了《农机化与电气化》《农机管理与运用》《电工学》等教材,解决了当时新建专业教材短缺的难题。不仅如此,他还致力于新型农业机械、新技术的研究创造,1958年他成功研制养蚕生产自动线样机参加山东省科技成果展览会,《大众日报》予以报道。
傅体禄全身心地投入学生教育与管理中,平均每天在校工作达11个小时以上,被大家誉为“闲不住的人”。
1960年春,地委成立工作组安排昌潍农校一部分老师和学生赴昌邑指导农业生产。正在昌潍农校调干班学习的陈效兰任副组长,而傅体禄则是这个工作组的组长,由此两人相识。因工作关系接触比较多,两人慢慢相知相爱。
正是在这一年的5月份,因工作突出,25岁的傅体禄出席了山东省教育和文化、卫生、体育、新闻方面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单位和先进工作者代表大会,被授予先进工作者称号;同年6月,他出席全国教育和文化、卫生、体育、新闻方面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单位和先进工作者代表大会,被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受到时任党和国家领导人刘少奇、周恩来等的接见。
傅体禄,曾用名付体禄,1935年1月生,1960年6月出席全国教育和文化、卫生、体育、新闻方面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单位和先进工作者代表大会,被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1995年3月自山东省昌潍农业学校退休。60年匆匆而过,当年风华正茂的少年郎如今已是步履蹒跚,留下的是满天下的桃李和一张张荣誉证书。5月7日,记者有幸探访了傅体禄,聆听他的感人事迹。
忘我工作,儿子出生时仍在岗位上
年仅25岁就获得了至高无上的荣誉,年轻的傅体禄并没停下耕耘的脚步。
1963年,陈效兰与傅体禄成婚。“他一心扑在工作上,家里的事关心的比较少。”陈效兰告诉记者,多年来,学生每天出早操,他都是提前赶到操场。“一些年轻老师说,他们到学校的时候,傅老师早就把打扫卫生等一些杂活都干完了,弄得他们很不好意思。”
让陈效兰一生难忘的是她生大儿子的时候。1966年8月,陈效兰临盆在即,傅体禄却在临朐驻点回不来,只能由同事将她送到了医院。期间生产不顺利需要手术,术后没有人陪护,陈效兰一个人扛了过来。“我一个人在医院里住了半个月,医生问我怎么还不出院,我说没有人来接我,我自己出不了院。”陈效兰说,接到单位的信后,丈夫才从临朐赶了回来,在家待了三天后,又急匆匆地赶了回去,一去又是四十天。
1995年3月,从教38年的傅体禄从学校退休了。在校期间,他历任农机、机电专业主任,学校纪委负责人、教务处主任等职,在思想、教学、科研等方面做出了显著成绩,先后12次出席昌潍地区或潍坊市先进工作者、模范共产党员代表会议,三次出席山东先进代表会。1980年至1984年,他先后主持完成了山东省农机局下达的“中耕机具试验选型”等三项科研任务,1993年还研究成功了“瘫痪病人自动床”并获得国家实用新型发明证书。
更让傅体禄引以为豪的是,从教以来,他为党和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农机技术人才,经他亲自培养和教育过的中专、大专毕业生达2000多人。
关心时政,见证了潍坊的建设发展
虽然退了休,傅体禄也闲不住,每天到小区阅览室读书看报,看《新闻联播》《海峡两岸》是他雷打不动的习惯。
自1957年来到潍坊,傅体禄在潍坊生活已经逾60载,他乡早已成故乡。光阴荏苒,他为潍坊播撒着自己的热血,也见证着潍坊一步步变大变强。“我们2005年搬到这里,以前这一片还是郊区,没几年已经成了市中心。”陈效兰说,他们最直观的感受是潍坊的城市建设和交通发展日新月异。“北海路往南到安丘,往北一直通到滨海,修的非常好。”傅体禄说,他一直关注着潍坊农机行业的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成就,仍需加大马力,取得更大突破,让老百姓都用上先进的农业机械。
文/图本报记者周晓晴
新闻推荐
济南供电公司员工奋战9个月 济南地铁首座主变电站提前4个月启用可满足整条R1线联调联试
110千伏大学城主变电站是济南轨道交通R1线的主要供电枢纽点击查看原图工作人员正在大学城主变电站进行送电检查点击查看原图5月5日下午,济南市轨道交通R1线110千伏大学城主变电站内,来自济南供电公...
章丘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