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饿了吗《舌尖3》海报
在众人的企盼中,暌违4年的《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以下简称《舌尖3》),终于在狗年新春与全国观众见面,眼下正在央视热播。依然是充满让人食指大动、垂涎欲滴的生动画面,但由于主创团队的“大换血”,不少观众也注意到《舌尖3》和前两季相比,无论是内容、取材,还是讲述视角等方面都发生了变化。对此,有人不买账,有人为新变化点赞。
节目组力求创新突破
截至记者23日发稿时,《舌尖3》已经播出了四集,分别是《器》《香》《宴》《食养》。
虽然仍延续着“近观饮食之美,远眺中华文化的魂魄”的宗旨,但不同于前两季对美食与情感的着力展现,第三季的总导演刘鸿彦同样在节目深度探索了中国人是如何一点点“吃”成了今天的样子。
细心的观众可以发现,在《舌尖3》中,视野投射更加广泛,对食物、人物和文化的周边关联性事物有了较大篇幅的展现。比如第一集播出的《器》,就从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角度,展现中国烹饪器具一路走来,伴随着文明不断前行,新材料的发明、发现与应用,中国烹饪方式产生的飞跃。“这些器物沾染着烟火,沉淀着岁月,在天长地久的使用中,这些器物陪伴着我们每一个人的成长,美食消散,器物永恒”。
节目播出后,章丘铁锅一夜爆火,淘宝卖断货。刘鸿彦则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舌尖3》开发出多个新创主题方向,都是之前没有触碰的。因为《舌尖3》力求从历史演化过程中探究中国美食的迁徙与融合,深度讨论中国人与食物的关系。“纪录片跟这个时代有密切关系,即使主题是食物,也不是单纯讲食物,《舌尖3》不是教人做饭的片子,是讲食物和食物背后故事的片子。”
观众口碑两极化
导演组的良苦用心,最终化为呈现在荧屏上的《舌尖3》。但从已播出几集的观众反馈来看,评论呈现出了“冰火两重天”的两极化评价。
有粉丝在微博为新一季“舌尖”狂点赞,“一到八点就备好零食,搬着小板凳准备看电视”“我觉得《舌尖3》挺好啊,传统技艺里穿插着自然的人文情怀,让我们更了解中国美食文化。”
但也有网友指出,《舌尖3》与前两季相比明显呈现出节奏快、语速急、美食画面出镜变少等特点,“感觉叙事有点碎,重点也不是很明显,观看节奏不太舒服。”“后期怎么用上高亮白的滤镜调色?色调冷冰冰,看着没什么食欲。”
从豆瓣网上的网友打分数据来看,《舌尖1》和《舌尖2》分别是9.3和8.4分(满分10分),而《舌尖3》的评分截至23日下午,已经跌至5.7分。
一些来自专业领域观众的评价,则指出《舌尖3》中出现了不应出现的常识性错误。如微博认证为中国渔业协会原生水生物及水域生态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的周卓诚就指出,节目在讲述到“莼鲈之思”的相关段落时,画面将大口黑鲈错当作古文中的鲈鱼,“开什么玩笑?不但分类属于不同目差距甚远,而且(大口黑鲈)压根不是原产中国的种类。”
记者孙欢
新闻推荐
又是一年新开端,春节七天长假刚刚过去,想必很多人还在回味之中。除了串亲戚、吃大餐、睡懒觉,陪我们度过春节的还有诸多电视节目。与以往不同的是,今年的春节电视荧屏“文化味”很浓。除夕夜春晚刷屏...
章丘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章丘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