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养中心学员做手工制作。
家庭无障碍改造后,老人在自家院内扶着扶手顺利行走。志愿者陪同托养学员户外活动。
孩子在区儿童康复中心进行康复训练。
家长陪同孩子进行儿童康复训练。编者按
“打造四个中心、建设现代泉城”,不只是为了让城市更繁荣,更是为了让广大人民群众生活更美好。今年以来,章丘区残联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不断创新残疾人工作思路,着眼民生、着力民心,把保障和改善残疾人生活作为头等大事,加大对残疾人的扶持和救助力度,有效保障残疾人的基本需求,让广大残疾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这些举措深受残疾人好评,让他们感受到了“有温度的助残服务”,感受到自己生活在一座“有温度的城市”里——
在章丘区第二人民医院的一层楼房内,有一个名叫“怡馨家园”的特殊托养服务中心。与幼儿园和养老院不同,这里托管的是16岁到59岁,持有残疾人证的三、四级智力残疾人。今年,中心在托养服务的基础上,开拓“工疗+娱疗+农疗”新举措,探索打造了医、养、康相结合的多功能于一体的区级残疾人托养中心,真正成为残疾人托养的“怡馨家园”。
“医养康”结合“怡馨家园”带来爱的奇迹
在残疾人当中,最难找到工作的是智力残疾人。据统计,济南市就业年龄段内持有残疾人证的三、四级智力残疾人近6000人。他们受教育水平低、就业程度低、社会保障参与率低,在生存和发展方面面临着诸多困难和问题。而面对这一脆弱的群体,我们该如何帮他们找到生活的意义,让他们获得基本的生活依靠?
2015年,章丘区残联成立残疾人托养中心,这是一所集托养、教育、娱乐、技能培训为一体的综合性托养机构,现有学员29名。智力残疾人小华(化名)学会了一技之长,实现了就业,每月能有400多元的收入;32岁的小刚(化名)刚来时都不会自己上厕所,可如今竟能自己完成一天的工作;40岁的能能(化名)以前沉默寡言,而经过半年多的培训,现在已可以向外人顺利表达自己的诉求……在这里,每一位残疾学员都找到了自我价值,感受到了爱与尊严,通过托养,帮助智力残疾人走向社会。
为了更好地帮助托养中心的学员们,今年中心又实施了很多新政策。据了解,年初托养中心为29名智残学员进行了“家庭医生”式服务签约活动,建立了托养人员健康档案。据中心副主任杜长清介绍,“家庭医生”式签约服务内容包括基本医疗服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个性化健康管理服务。签约后学员们在疾病预防与保健医疗方面,将做到无后顾之忧。
今年,该中心还筹建了农疗基地,开展瓜果蔬菜培育种植和家禽家畜饲养。“农疗是康复训练内容中最基本的一项劳动技能,特别对智力残疾人回归社会有着积极的康复价值和作用。”杜长清介绍,在提高劳动技能的同时,中心不久前还把种植的“爱心蔬菜”推向市场,所得的3000多元善款全部用以增加托养人员的收入。
据了解,该中心还开设手工糊中药袋、厨房用品——煲汤袋,制作彩纸玫瑰花、小饰品等项目,制作的物品按件记录,根据完成情况月底统一发放工资。项目的开展不仅使残疾人在得到锻炼的同时获得经济收益,又为他们融入社会增强了自信。在这里每一位学员家长都感受到孩子能力的提高。在他们看来,“怡馨家园”就是创造奇迹的地方,它可以改变智力残疾孩子的命运……
今年以来,章丘区通过对贫困残疾人家庭实施无障碍改造,有效解决了残疾人生活上的实际困难,提高了残疾人参与家庭生活能力。而无障碍设施建设中关爱、共享的理念,也体现了全社会对残疾人的真挚关怀——
量体裁衣实施个性化改造无障碍设施改造 让贫困残疾人家庭生活美起来
安装楼梯扶手、入户坡道,卫生间安装马桶、抓杆,浴室加装浴凳和防滑垫,为听障人士家庭安装闪光门铃……“无障碍改造”是为困难残疾人家庭的生活起居提供便利、改善其生活环境而实施的民生工程。改造的是残疾人家里的设施,改变的却是残疾人的生活……
5月27日,市残联在章丘区双山街道旭升村召开全市残疾人家庭无障碍设施改造观摩推进会。与会人员现场观摩了旭升村两户残疾人家庭无障碍设施改造情况,观看了改造前后的对比照片,仔细观摩了厨房、卫生间无障碍改造的详细情况。在这一过程中,一个关于“兑现承诺的”故事,给与会人员留下深刻印象——
周大爷的老伴儿因为脑梗后遗症,导致肢体行动不便多年。他的老伴儿如果要从家里的卧室到餐厅,必须要通过两级约60厘米高的台阶,对于腿脚不便的她来说,这无疑成了生活中无法绕开的障碍。之前,周大爷曾和老伴儿约定:“只要她从这经过,必须喊我,要经过我的手,不然有个磕绊后果会很严重。”周大爷说,这个约定已经遵守了很多年。如今,市残联工作人员为周大爷的老伴儿专门在台阶上方添置了可收缩无障碍扶手,一下解决了老伴儿出行的后顾之忧。现在,即便周大爷不在家,他老伴儿也能够抓着扶手顺利地下台阶了。小小的扶手,让周大爷安了心。
为5000户残疾人家庭进行无障碍设施改造,是济南市政府承诺的2017年16件民生实事之一,既体现了党委、政府对残疾人的关心重视,也体现了改善残疾人生活状况、提升残疾人生活水平的决心。这其中,章丘区残联承担了550户残疾人家庭无障碍设施改造任务。
今年以来,章丘区残联深入镇街开展专题调研,通过座谈交流,充分听取基层残疾人工作者对无障碍改造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还把无障碍设施改造工作与精准扶贫工作紧密结合,以建档立卡贫困重度残疾人为主,优先帮助孤残、老残、多残家庭进行改造。
以满足残疾人日常居住、出行无障碍需求为目标,实行“量体裁衣”个性化改造——区残联为残疾人家庭量身定做了一户一改造方案,严格按照每户的改造需求做到一户一图纸、人性化设计、个性化施工,确保改造质量。根据残疾人对家庭无障碍设施改造需求,改造内容涵盖残疾人家庭厨房、卫生间、起居室等进出门坡道改造、地面平整硬化、卫生间改坐便器、安全扶手、洗澡间防滑改造,配置洗浴坐便椅、闪光门铃、电子盲杖等项目,真正使无障碍设施改造工作惠及残疾人。
残疾人与全体人民同步小康的中国梦,实现建设美丽泉城的济南梦,既需要残疾人自强不息、拼搏进取,也需要社会的共同关爱、帮助扶持。今年,章丘区残联坚持以深入开展志愿助残服务活动为重要途径,大力弘扬人道主义和“追梦同行 爱在泉城”的残联精神,充分运用社会化工作方式,深入扎实有效开展志愿助残活动,全区志愿助残服务活动蓬勃发展——成立“青春助愿”志愿助残服务联盟让爱的阳光照亮每一位残疾人心田
“让我们共同播撒爱心的种子,成为爱的使者,让爱的阳光照亮每一位残疾人心田,让扶残助残的中华传统美德在我们章丘大地传承发扬!”5月18日,在第27个“全国助残日”到来之际,章丘区残联依托齐鲁理工学院等6所驻章高校,建立了6支志愿助残服务队,招募志愿者200名。在成立大会上,助残志愿者代表宣读了助残志愿服务倡议书。
扶残助残,让温暖与关爱相伴同行;大爱如炬,让幸福之光薪火相传。扶残助残志愿活动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缩影,“青春助愿”志愿助残服务联盟的成立,如同一颗颗文明的种子,播撒了爱心、传递了文明、引领了风尚。
几个月来,60名志愿者为区残疾人趣味运动会提供全程服务;为社区残疾人提供卫生清扫等服务;并结对托养中心为残疾人提供辅导服务。
“定点投篮、摆瓶子、托球跑、趣味夹豆……区残疾人趣味运动会设置的项目虽然娱乐性强一些,但是我看到每一名残疾人运动员都十分认真地完成了比赛,坚持到最后。他们对比赛一丝不苟、坚持到最后的精神特别打动我。”助残志愿者山东电子职业技术学院自动化工程系社会实践部部长王晓阳对记者说。
章丘区残联工作人员介绍,组织志愿者与残疾人一起参加活动,可以让更多残疾人走出家门,参与到社会文化生活中来。一方面,让更多市民关注残疾人,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帮助残疾人的良好氛围。另一方面也使同学们感受到了政府对残疾人的鼓励和关爱。不仅扩大了青年志愿者队伍的影响力,而且也让社会感受到了当代大学生的一颗想要回报社会、想要为社会作出贡献的爱心,意义深远。
据了解,近年来章丘区残疾人事业取得了较快发展,残疾人的生产、生活条件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青春助愿”助残服务联盟的成立,必将推动全区扶残助残工作系统化、规范化、特色化,在新平台上实现新作为、作出新贡献。
扶残助残,让温暖与关爱相伴同行。而正是无数志愿者的善举共同激荡社会的爱心,才让爱的阳光温暖城市的每一寸土地,让爱的伟大力量传递在泉城大地的每一个角落……
为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进行康复,是实现残疾人走向社会的必然途径。今年以来,章丘区残联把实施残疾人精准康复项目作为帮助残疾人融入社会、提高生活质量、促进家庭幸福的重要举措来抓,认真落实残疾人辅具补贴、残疾儿童康复救助、精神残疾人医疗救助、重度残疾人支持性服务等民生实事,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一致好评。
多措并举 精准服务康复让残疾人生活得更有尊严
在训儿童军军(化名)今年3岁,因患脑瘫,在康复训练前,不能自己站立、行走,蹲起困难。去年6月,军军父母把他送入区儿童康复中心参加康复训练。经过一年治疗,现在不仅左上肢活动灵活性明显提高,能稳定站立,还可以随意进行体位转换,自己穿脱鞋子、衣服。看到孩子的进步,军军父母非常欣慰,发自心底地感谢康复中心。
和军军一样,在章丘区因各项康复政策的实施,而改变、提高生活质量的残疾人还有很多:
——辅具补贴项目,为残疾人走出家门创造了便利条件。该区残联每年争取80万元资金,用于残疾人购置轮椅、助行器、助听器、拐杖、四脚手杖、护理床、防褥疮床垫、电动轮椅、假肢等常用辅助器具,为残疾人提供适合自身需求的辅助器具。为有需求的贫困重度残疾人每人配发3000元的个性化辅助器具,让残疾人从起床、穿衣、吃饭、出门等一系列生活细节上得到专业辅助器具的帮助。目前,已有1200余名残疾人享受了辅具器具服务。
——残疾儿童康复救助,让家庭点燃生活的希望。该区残联依托区中医医院、区人民医院建设了两处残疾儿童康复中心,开展了脑瘫儿童、智力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训练工作,已有90余名残疾儿童接受康复训练。同时,区残联还积极推荐孤独症儿童、听力残疾儿童到济南市相关儿童康复机构接受训练,及时为训练机构拨付康复训练经费。筛选出9名有电子耳蜗需求的听力残疾儿童,为他们免费植入电子耳蜗。为帮助残疾儿童家庭解决实际困难,区残联还积极协调区财政部门,为0-9岁的残疾儿童每人每月发放500元的送训补贴。
——精准康复服务,提升残疾人家庭幸福指数。“康复一人、幸福一家、稳定一村”,成为精神残疾人医疗救助的美好愿景。两年来,章丘区残联共为精神残疾人实施服药救助1804人次,每人次每年救助900元的服药补贴。为60余名贫困重度残疾人每人给予6000元的住院救助,每年免费住院3-4个月,确保病情稳定才出院,减少精神病人在家庭及社会中造成的意外危害。此外,针对成年重度残疾人,区残联对他们实施了支持性服务,上门提供居家护理、日间照料等,不仅让残疾人改善生活质量,还提升了整个残疾人家庭的幸福指数。据统计,今年有支持性服务需求的残疾人约3000余人。
(本报记者 沙文婧 通讯员 刘爱美)
新闻推荐
晨报讯(记者赵敏通讯员高兆洲)8月9日夜间,一场雷雨突袭章丘,由于雨势较大,很多泥沙被雨水冲刷至道路两侧,积下厚厚的一层黄泥。特别是工业二路及其南沿、成教中心路段、山庄路段,黄泥最后处达十几厘...
章丘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章丘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