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蔚强
济南历来有“家家泉水户户垂杨”之说,在我村朱家峪南首,亦有一名泉,曰“圣水灵泉”,皆因其风景优美、泉水甘洌而闻名。月痕幼年顽劣,亦曾留下“到此一游”之笔记。近年圣水灵泉被誉为济南名泉,并收录于文化遗产保护录,月痕仰之慕之,遂故地重游焉。
沿着朱家峪村西园水库一路南上,大约走了一公里的山路,便到达了传说中的“风门口”。故老相传,“风门三庙”曾经香火鼎盛,“胡山道场”在明清两代以致民国,那可是赫赫有名的。惜十年浩劫,辉煌不复存矣。在风门口的西侧,有一座“鲁班庙”却是完好地保存了下来。鲁班庙的石刻壁画美轮美奂,最出名的当属其间的四扇屏诗联了,其诗曰:“木雀飞天传巧技,云梯攻宋著英名。千载芳名垂祀典,半间石室祭神灵。”石室半间,亦能流芳百世,大匠祖师,英名不朽尔。
自风门口而下,一条林间小道掩抑其中。小道的两端,一边是青峰俊秀,一边是绿树环荫,徜徉其中,但觉身清气爽,酷热顿消也。穿行约百米,便到达了此行的终点站圣水灵泉。
圣水灵泉,乃是一座石拱砌成的山洞,山洞的两侧,各有一石雕的龙头。季雨时节,泉水生成,便由龙口注入洞中,形成一大景观。
掬一捧泉水饮之,清洌甘甜,凉彻心骨,月痕乃歌之曰:细雨潺潺,流水涓涓;穿石流瀑,汇而成泉。碎浪滚珠,琼花飞溅;蜿蜒而下,玉壶天悬。咏之晶莹而剔透,饮之清洌复甘甜。听其声,浩瀚兮犹如铁甲铿锵,婉约兮浑似细语呢喃。观其势,起之曰原弛烈马,伏之曰长野龙盘。泉水叮咚,福泽人间;凤鸣琴嘶,我醉悠然。神魂颠倒,福地洞天;斯文难述,妙不可言。
圣水灵泉的洞门前,有些石桌、石凳、石栏,,还有一巨大的石球,或已丢失。石桌的边角,有一个奇特的石臼,世人不知何用。其实,这些石具只是道士祈雨时承接天露的道具罢了,因为在圣水灵泉的正上方就是五圣祠,村里老人们称之为龙王庙,而龙王正是掌管降水的神仙。圣水灵泉,据《章丘县志》记载有云:泉出山半,流入石井,不溢不涸,祷雨辄应。
传说康熙六十年,山东大旱,有道家方士施术祈雨,天降甘霖,万民叩谢。遂重修圣水灵泉与道观,并立碑文以记之。圣水灵泉的两侧,刻有楹联曰:祷数滴渊潜散长空而成时雨,保万家烟火借斯泉以渡丰年。圣水灵泉的石桌、石凳等物件,俱为道士祈雨的道具,而五圣祠的檐角亦有瓦雕刻有“风调”、“雨顺”之铭文,更是有力地证明了这一历史现象。
圣水灵泉的诸多庙宇,部分已经出现了坍塌现象,因其年代久远,亟待维修治理,“君子不立危墙之下”是也。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既要有关单位的综合治理,亦需要每名游客的文明慎行。正所谓“寒角声高非易奏,优昙花好不轻开。”每个人都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努力,必有辉煌留传后世也。
月痕的外祖父朱公崇俭,晚年曾在圣水灵泉看守山林,那时候月痕年幼,只记得外祖父的家就住在“圣水井子龙王庙”,并与家兄数次游历于此。噫吁嚱,思先祖之高风,月痕景仰;愿华夏之文明,永世流传。
新闻推荐
华民专利自动化钢球生产线(旋切、辊锻设备)本报记者孙殿玉通讯员王菲菲祁建华8月19日,依托“首球网”跨境电商平台,一场汇集国内耐磨材料行业领军人物的高端会议——中国金属学会耐磨材料学...
章丘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章丘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