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宋远飞
如何对待路人问路是一个城市文明的体现,彰显了一个城市的精神面貌。一个城市,路人能文明问路,而市民乐于热情指路,这样的城市,就是注重礼仪、乐于助人、充满爱心的城市,置身其中,让人倍感温馨。问路、指路都是再容易不过的事情,却能映射出一个人的爱心、善良和热情,体现出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那么,问路这件事章丘市民持何态度?我们应该怎样正确问路、指路呢?
文明指路是一种优雅的举动
“您好!请问从这里到百脉泉公园有多远,应该怎么走?”在汽车站门口,记者向一位过路的行人问路。这位路人非常热情,耐心指路,还说:“如果你还是不明白怎么走,我帮你叫辆出租车拉你过去。你也可以边走边问,章丘人很热情的。”
近日,记者在不同路段向十余名市民问路,体验发现,无论大人小孩,大多数市民都能努力提供帮助,对待问路人态度友好,耐心解答。但态度冷淡、不耐烦的市民也依然存在。友善对待外来人员,耐心热情回答陌生人的询问,这是《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中考察的一项内容,事情虽小却反映了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市民把微笑给他人,我们的城市将变得更美好。
问路指路相互尊重态度折射城市文明
在记者采访中,受访市民均表示,面对态度好的问路人,自己指路的时候要详细很多。文明问路不仅是语气上的调整,更需要礼貌的词汇作为点缀,用“师傅”、“大哥”、“大姐”等称呼来代替“喂”,会让人心情更好。在问完后,不管指路人有没有给你一个满意的回答,都请说“谢谢”,这是基本的礼貌。
同时,接受他人问路时,要表现出友好热情的态度,方便的情况下,停下当前的工作,倾听对方请求,不应该对他人问路不理不睬。耐心、仔细地给对方指明乘坐的交通工具等,必要时可以书写纸条、配合动作等。对于自己不清楚或不确定的,不能乱指挥。问路者道谢后,要有所回应,这也是尊重对方的一种体现。
“问路”是考验一个城市冷暖程度的重要指标。在对待问路的态度上,也折射了一个城市的“性格”或“城市的表情”。路人问路,随手告知,与人方便,也是与己方便。在一次次的问路中,你和我,感受着人世的冷暖,也感受着一个城市的历史沉淀与修养。
新闻推荐
济南党员干部队伍身上呈现出“心齐、气顺、风正、劲足”新面貌和新精神,这座城市的“气质”随之改变——“钝感”褪去“速感”袭来
济南从“钝感”切换到“速感”。本报记者王端鹏十年前,《新周刊》曾刊登了一篇文章形容济南是“钝感之城”,给这座城市贴上了“很安逸、很慢城、很内敛”的标签。“钝感”——这个在外人看...
章丘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章丘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