泺安路西延工程工地发现市区最大东汉画像石墓,20多块精美汉画像石出土。 记者黄中明 摄
作为济南断头路打通工程之一,泺安路西延工程正在如火如荼进行,日前,工地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发现了一座汉代墓葬,济南市考古研究所考古人员立即进入现场进行保护并清理。7月25日下午,记者来到考古发掘现场,发现墓葬清理工作已基本结束,一座济南市区最大的东汉画像石墓展现在了人们面前。
发现古墓:施工工地挖出带着图案的青石
泺安路西延工程施工现场,位于张庄新居以西,药山公园东侧,不久前,施工人员在挖掘时,发现了几块青石,看到上面有一些图案,觉得可能是文物,于是立即报给了考古部门。济南市考古研究所于是立即进驻工地对古墓进行了保护,随后进行了现场勘查和抢救性清理。为配合工程的顺利实施,济南市考古研究所考古人员在保障工作人员和文物安全的前提下,连日高温中坚守工地,加班加点对古墓葬进行清理,经历了近期高温多雨天气的连日奋战,古墓葬的面貌逐渐展现。
昨天下午在考古工地,考古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考古人员虽然及时进驻工地,但遗憾的是,施工时对墓道和部分墓室已经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因此墓葬保存并不完整。尽管如此,考古人员仍然进行了科学、细致的清理,“因为考古并非挖宝,而是全面提取古代人类社会的信息,抢救国家宝贵的文化遗产。”
规模较大:济南市区迄今发现的最大的东汉画像石墓
考古人员表示,虽然墓葬遭到一定程度破坏,但形制依然清晰,从发掘清理的情况看,“据墓葬形制和出土器物,初步推测这是一座东汉时期的画像石墓,与鲁北地区同等级的墓葬相比,其规模较大,画像石雕刻精美,随葬品大部分已被破坏,很少有完整器物。据墓葬规模判断,墓主应该是豪强地主或中下级官吏,不是普通百姓的财力可以承担的起。”
记者在现场看到,整个墓葬分墓道、前墓室、中墓室、后墓室和三个耳室,其中墓道和前、中、后墓室从西往东依次排列,由于施工造成的破坏,宽度为一米多的墓道仅剩一小段,按照考古人员推测,原始的墓道应该是一个从西往东的向下斜坡。在三个墓室中,前室较小,中室最大,在三个耳室中,位于前室北侧的那一个最大,由大型画像石构建的墓门也保存完整。考古人员告诉记者,从墓葬形制来看,这种形制出现于西汉晚期,流行于东汉时期,这是一个典型的东汉画像石墓,墓葬形制属多室砖室墓,墓室地面全部用汉代大砖铺设,墓壁也用大砖砌成。
济南市考古研究所考古科科长郭俊峰告诉记者,济南地区汉画像石墓并不少见,章丘、平阴、长清等地均有发现,市区也多有发现,但这次应该是济南市区迄今发现的最大的一座东汉画像石墓。
雕刻精美:20多块画像石布满羊首和龙凤虎鱼等纹饰
所谓汉画像石,是汉代地下墓室、墓地祠堂、墓阙等建筑上雕刻画像的建筑构石。其所属建筑,绝大多数为丧葬礼制性建筑。由于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汉画像石历来广受众多学者关注。
考古人员告诉记者,此次考古发掘出的汉画像石达20多块。记者看到,墓室门楣上的高浮雕羊首图案最为引人瞩目,几乎所有汉画像石上都雕满图案,除了羊首,还有龙、凤、虎、鱼、鸟等图案。有意思的是,在门楣高浮雕羊首下,还雕有昂首飞翔的鸟,鸟的尾翼很长,鸟头朝向羊首的眼睛。鸟旁边还多雕有鱼的图案,简单几笔,勾勒得活灵活现,此外还有一些龙、凤、虎,以及几何纹图案,雕刻都极为精美。
如何保护:继续提取历史信息并进行异地保护
考古人员告诉记者,此次发掘在墓葬中室发现了板灰和棺钉,还发现了凌乱的人骨,推测应该是三具人骨。由于墓葬中没有任何文字性器物出土,所以无法推定墓主人的具体身份,只能从墓葬规模判断应该是豪强地主或中下级官吏。此外考古人员还在发掘中发现了部分陶器残片和20余枚汉代五铢钱,没有发现更多的陪葬品,推测可能该墓早前就已经遭遇过破坏。
考古人员表示,眼下墓葬清理工作已基本结束,下一步将继续提取墓葬的详细历史信息。由于不具备就地保护的条件,因此最后将进行搬迁保护,“这样一座规模较大、规格较高的东汉画像石墓,对研究当时的丧葬礼仪等内容,具有较大的价值。而且墓葬中汉画像石较多,雕刻精美,做工较细,对研究汉画像石的艺术也有重要价值。”
(记者钱欢青)
新闻推荐
近日,山师东路开始种植花卉苗木进行绿化。首席记者王锋摄始自年初的拆违拆临行动,转瞬间已过了半年有余。半年里,济南拆违拆临的脚步从未曾停歇、力度从未减弱、决心始终如一。艰辛的付出换...
章丘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章丘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