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的到来,让往日热闹的校园变得安静。再访位于市区的田家炳中学(下称田中),虽然少了些人气,但学校内干净整洁依旧,书香氛围依旧。
又一个学年结束了,当又一批田中学子从校园毕业,迎来人生的崭新阶段,这所办学已有百年历史的老牌学校也迎来了又一年的收获季。
2017年,田中继2016年高考重本上线人数和本科上线人数再创新高后,继续保持稳定增长:
重本上线人数从9人增加至14人;
全校本科总上线人数从163人增加至174人。
在学生入口成绩普遍偏低的情况下,田中如何做到又一次刷新自己的高考上线记录,它的秘诀是什么?
田家炳中学校门。
灾后恢复重建后,田家炳中学校园硬件水平大幅提升,图为学校运动场。
一群可爱的老师
要有好的学校,首先要有好的教师。
田中持续刷新高考上线记录的秘诀,与这群可爱的老师密不可分。
谁是最可爱的老师?
高三(1)班毕业生周彬声音洪亮:“当然是我们峰妈喽。”
峰妈何许人也?“高三(1)班的班主任陈劲峰,我们的大家长。”学生陈雅慧补充道。
当年轻帅气的峰妈站在记者面前时,不得不让人对这一称谓产生怀疑。
这明明是个30岁出头的帅小伙,怎么就成了“峰妈”?
“还不是因为他太啰嗦了。”周彬打趣道,三年了,每天都跟我们讲些大道理,天天念叨我们要注意安全、认真学习、不断努力……
那学生烦不烦他?
“不烦,他讲的都是为了我们好,大家都理解。”陈雅慧说,在陈老师眼中,我们就像一群没长大的小孩,事实上,他的教诲,我们早就铭记于心。
对于“峰妈”这个称谓,陈老师怎么看?
“孩子们开心就好,只要他们能在(1)班这个大集体里快乐成长、有所收获,只要不是太过分,我觉得叫啥都没问题。”对于这一称谓,陈劲峰欣然接受,习以为常。
“你们峰妈可爱,我们阿杜也同样可爱。”高三(5)班毕业生卢晓语不甘示弱。
阿杜又是谁?“他是我们的(5)班的班主任杜军,虽然他不会唱歌,但他是最温柔的班主任。”卢晓语补充说,每次班上有同学考砸了,杜老师尽管心里很生气,但从来不会责骂他们,相反,他会单独把考砸的学生叫出来谈心,一起分析失分原因,鼓励学生不要放弃,继续加油。“每次看到杜老师期待、鼓励的眼神,就觉得自己充满了力量,也会更加认真对待学习。”卢晓语说。
“还有詹老师、肖老师、杨老师……田中所有老师都是可爱的。”不断有学生补充着可爱老师的名单。
在田中学子的描述里,这些可爱的老师大多有这样的共同点——和蔼、平易近人、倾听学生心声、尊重学生个人、永远鼓励学生。
一名可爱的老师,带给学生的是快乐成长的源泉,而一群可爱的老师,则为学生汇集着幸福成长的河流。
在田中,正是有了这群可爱老师的保驾护航,才成就了稳定增长的高考上线人数记录。
高考结束后,高三学子返校咨询志愿填报事宜,图为老师正在给参考意见。
田家炳中学学生展示自我风采。
学生间互相探讨、研究学习。
田家炳中学学生展示个人特长。
一个温暖的集体
好的老师,能带动学生形成一个温暖的集体。而一个温暖集体,则能培育出一群同样优秀的学生。
在田中,这样温暖的集体有很多。
走进高三(1)班教室,虽然学子已毕业离校,但教室里他们曾存在的痕迹脉络分明。
信息张贴栏上,用黑笔写下的周三早读安排尚未褪色;成绩张贴栏上,“高考加油,全班上本”的祝福真挚动人;高考倒计时一栏,阿拉伯数字一直停留在“0”上……
“二诊之后,全班的成绩都不是很理想,大家的士气很低落,陈老师就和科任老师商量,把大家分成了几个学习小组,让各小组成员把课桌拼在一起,平时大家一起学习,互相鼓励,一同进步。”看到教室里还按照小组形式摆放的课桌,学生刘昱岑充满感慨。
刘昱岑是一名艺术生,从高三开始,她便前往成都集训,直至艺考结束后才回到学校。因为许久未在学校学习生活,刚回校时,她非常不习惯,觉得自己与身边的同学格格不入,担心自己跟不上大家的复习节奏,学习的积极性大受影响,甚至产生了厌学的情绪。
“那段时间,陈老师一直关注我的情况,几次三番找我谈话,给我讲他的经历,告诉我没有什么是过不去的,让我很受用。”刘昱岑说,为了让她更有信心面对高考,分学习小组时,陈老师把她和班里几位成绩优秀的同学分到了一组,在小组成员的帮助和鼓励下,她的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
高考时,刘昱岑稳定发挥,最终文化成绩得分424分,接近本科线。“最难忘的,就是那段时间大家同甘共苦、一同成长的经历,它让我相信,团结可以战胜一切困难。”
团结,正是陈劲峰一直传递给学生的信念。在(1)班,狼文化是该班的班级文化,对大家而言,(1)班就是一个大家庭,陈劲峰就是全班的大家长。
狼,是一种集竞争性、合作性、服从性、忠诚性为一体的智慧动物。它们团结、和谐、互助、忠诚、坚持、永不退缩……这些精神,都是陈劲峰想要学生们从中体会和学习的。三年教学之旅,陈劲峰很庆幸,“毕业时大家都长大了,狼文化精神也深植于他们心中,(1)班这个团结友爱的大集体永远是大家心灵的港湾。”
在高三(5)班,以“天道酬勤、人道酬诚”为班级文化的大家庭同样温暖人心。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立德是树人的根本,而诚信是德之根本。”高三(5)班学生苟梦思说,杜老师一直向大家强调诚信,总说做人诚信是做人的根本,诚信可以做好人,勤劳可以做好事,二者有机结合一定可以无愧人生。
走进(5)班教室,虽然学生离校多日,但教室里依旧保持着干净整洁。田中教师舒乾斌说,“这是(5)班的传统”。
从该班获得的全校“卫生优秀班”、全区“先进班集体”、全省“优秀班集体”等奖状上,舒老师的话得到印证。“(5)班学生都养成了自觉爱护公共环境的好习惯,平时走进这个班级,教室里一定是干净整洁的,从小处就能看出这个班集体的凝聚力和学生的执行力,感受到这个集体的温暖与可爱。”
在(5)班师生间,还有更多温暖的小故事。“去年,学生们不知怎么知道了我的生日,我刚走进教室,就看到教室里彩带飘扬、气球轻舞,全班同学齐声高喊:‘阿杜,生日快乐,我们爱你!\’当时,我半天没有回过神来,非常感动。”杜军回忆说,那天,全班每一位同学都给他表演了节目,包括平常比较内向的同学,这让他重新认识了自己的学生——一群可爱、温暖、友爱的朋友。
在田家炳中学,正是有这样温暖的班集体,才造就了全体学生坚持信念、团结奋进的驱动力,成就了高考新高度。
一个永不放弃的理念
“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这是田中全体老师的共识。在这里,没有“以成绩论英雄”的偏见,只有“不抛弃,不放弃”的信念。
戴徐静,中考成绩490分。这样的成绩,将来能否考上大学是个疑问。选择就读田家炳中学时,戴徐静没有设想过自己未来的生活,对未来发展也一度很迷茫。
“高一到高二上期,我感觉自己得过且过,对学习不上心,对成绩漠不关心,一点都没有认真学习的样子。”回忆高中三年,戴徐静有些感慨,“幸好一路走来老师们没有放弃我,是他们的鼓励和期待让我对生活、对生命有所感悟,也让我学会了成长。”
最让戴徐静不能忘记的,是每堂数学课上,老师提问时投射给全体同学的热切、鼓励和期待的眼神,让她敢于回答问题、勇于探索问题;是心情失落时,班主任陈劲峰贴心的交谈、耐心的开导,让她对未来目光坚定、自信满满,让她的青春不再迷茫……
“我的高中三年,就是一个蜕变之旅,谢谢母校,谢谢各位老师教我知识,助我成长。”带着老师的期待和鼓励,戴徐静从高二下期开始,勤奋努力,刻苦学习,最终以超出重本线67分的好成绩从田中毕业。
在田家炳中学,和戴徐静一样情况的学生还有很多。他们进校时的入口成绩都很普通,可三年来,他们用努力和勤奋改写了曾经不被看好的人生。
“女儿中考的成绩,可以上市级高中的平行班,但女儿最终选择了田中,这三年,她向我们证明,她的选择是对的。”戴徐静的父亲说,这几年,田家炳中学的办学口碑一直在提升,把很多中考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培养成人、成才。
田中为何有这样的魔力?
一群可爱的老师,一个温暖的集体,一个“不抛弃、不放弃”的信念,这些都是必然原因。但更重要的是,在教育漫漫之路上,该校一直不断追寻最优质的教育教学方式,一直努力为学子成长提供最好的平台。
作为全市内涵式发展项目学校和上海方略集团的基地学校,长期以来,田家炳中学积极投身教育教学改革浪潮之中,采用“派出去”“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积极学习名校经验,探索特色教学模式。
今年3月,校长万松均率领学校干部到山东省章丘五中进行为期五天的访学,全面学习章丘五中的教育教学经验,并先后两次邀请章丘五中校长、方略集团专家来学校开办讲座,传授教育教学新理念及实际操作方法。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借鉴章丘五中的成功经验,结合自身情况,田中高扬改革大旗,在“HB教学模式”基础上,引入章丘五中“SCE项目教学系统”,以科学取向教学论为指导,在遵循学生学习心理规律的基础上,教师按照“三步六环节”的操作策略,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习得、巩固与转化、迁移和应用,最终交出了一份令学生满意、令家长欣慰的高考成绩。
追寻教育之路,田家炳中学从未退缩,从不轻言放弃。
正是这份永不放弃、不断创新的教育理念,引领学校在教育这片沃土上不断书写自己的篇章,创造令人欣喜的成绩。
雅安日报记者 李丽
新闻推荐
经过为期3个月的激烈角逐,济南市第七届青少年运动会昨天下午完成了全部24个大项、480个小项的比赛,历下区、槐荫区、章丘区和平阴县分获青少年运动员组金牌总数、青少年运动员组团体总分、优秀运动...
章丘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章丘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