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孙继广 于夫
2017年4月,章丘又有8个村入选山东省传统村落,其中普集街道的杨官庄赫然在列。日前,笔者应邀前往采风,深切感受到了古村风韵。杨官庄位于普集街道驻地东边,直线距离约10里。该村东西长南北短,一条两里多长的东西大街横贯全村,沿街而行,到处可见明清古建筑,高大巍峨的古典门楼,飞檐斗拱的亭台阁楼,优雅深邃的古街深巷,静谧雅致的四合小院……处处彰显着杨官庄曾经的辉煌,让人感觉仿佛穿越到了明清时代。
杨官庄明清老屋历经沧桑依旧巍然
据章丘县志记载:“明初,杨甫迁、杨甫运兄弟从枣强迁来建村,名杨廓庄。清末,杨宝华、杨宝太兄弟相继中武举人,改村名为杨官庄。”明朝万历年间,袭姓人从普集袭家村迁居此庄,人口繁衍,成为庄里的大姓人家。而当今在杨官庄保存最好的古建筑就是袭家大院。
据史载,清朝嘉庆年间,袭家第十七代孙袭肇远、袭肇运兄弟开始做羊毛擀毡生意,因做工精巧耐用,很快打开了销路,生意兴隆,迅速发家,于是兄弟二人兴建豪华府宅、建袭氏祠堂。为确保建筑质量,袭家雇佣能工巧匠在长白山开凿坚韧度极高的豆青石,用錾子加工成统一尺寸的方正料石;青砖青瓦也是袭家定制模具,找上等窑厂烧制;为防止墙缝开裂,经三次筛滤而制成细腻的石灰膏,并加黏米汁调和,以加大黏度增强韧性。袭家大院从开工到竣工历经十年之久,慢活出细工,正是高标准的建造要求,才使袭家庄园历经了近300年的风雨沧桑如今依旧魏然壮观。
袭家大院精工细作令今人叹为观止
袭家大院整个布局沿南北中轴线成东西对称分布,五进院落,厅廊相连,各院落厅房坐落于中轴线上,两侧是厢房,是北方标志性四合院式建筑。大院正门庄严气派,两扇青灰色木门古朴庄重,高大的门楼显得沧桑厚重。滴水瓦沿由雕刻精美的瓦当缀饰,四条高挑的房檐上神兽傲立,威风挺拔。瓦梢下镂空雕刻的木角缀祥云飘逸,实木版雕的门匾悬挂在正中,两扇大门由厚重的柏木制成,门板下方数排大圆盖钉排列整齐,既美观又结实。大门正中悬挂版刻门匾,上书“熙朝伟英”四个大字。门挡板高达膝盖,插在两块方形的门砧里,严丝合缝。跨进大门,迎面是一方影壁墙,菱形排列方砖修磨得平整光滑,影壁四周刻有吉祥云朵图案,整个门庭显得气派大方。
笔者一行左拐右转,进入深宅大院,发现庄园内院落均为方青砖铺地,后窗、山窗都是圆状石棂;大门和厅门上皆有双框,门上刻有精美的垂珠。门、厅、柱、壁上精刻的竹兰梅菊或飞鸟走兽随处可见,或简或繁、别样雅致;透雕、版雕、砖雕、石雕比比皆是。进大门左转,是一座砖雕和垂花木雕形成的角门,由此迈进第一重四合院,东、西、南房错落有致,五层台阶衬托起高大明亮的北屋。门前厦檐下浮雕龙凤,栩栩如生;窗棂上刻鸟描梅,精工巧艺令今人叹为观止。推门进屋,迎面是两根木立柱组成的屏风。据说,屏风上面悬挂的是治家格言与袭家祖训。东西各有两根立柱顶梁夹间。房顶檩上嵌着做工精细的方形木片,梁为榆木,粗壮结实,含“余粮(梁)丰厚”之意。
袭家兄弟仗义疏财的故事至今流传
漫步袭家大院,发现房屋青石基之间的缝隙虽历经近300年风雨侵蚀,却依旧严丝合缝,在一些青石缝隙中还偶见铜钱。这是建筑师在建造房屋时,为了找平而在石头之间垫上的铜钱,传说当年袭肇运为此还吃了官司,有嫉妒他的人以亵渎铜钱之名,将他告上了官衙。对薄公堂的袭肇运据理力争,反问一句:“我盖屋不用钱用什么?”结果告状者反而以“诬告良民”为由,被打了二十大板。在杨官庄袭家两兄弟的传说不止于此,他们当年仗义疏财的故事至今仍在流传。
同治年间,章丘遭遇一场大瘟疫,男女老幼因此丧命的很多,袭肇运弟兄便四处求医问药,不惜花重金请来良医坐诊,医治病人,让当地群众渡过了一场劫难。此外,每年麦收时节,袭家兄弟总会留出十几亩麦地,故意宣称长势不好,让穷苦的乡亲们去收割。每逢过年前夕,袭肇运就命家人把一筐筐的银子抬到大院门前的大街上晾晒,说家的银子太多了,怕长毛,所以得晒晒。这些银子无人看守,一些穷得过不了年的老百姓,便来取上一锭银子。老百姓都知道,这是袭肇运送给他们过年的,为维护他们的自尊,才故意说是晒银子。百姓非常感激他,只拿够过年用的银两,从不会有人贪财多拿。
新闻推荐
14日,章丘区举行政务媒体见面会,通报了章丘区年初第一次党代会确定实施的交通、生态、产业、城镇四大提升工程中,交通和生态两项提升工程的实施进展情况。章丘交通提升工程的总体规划是建成...
章丘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章丘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