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关村安排专人专车上门收运生活垃圾本报记者 李菲菲
文明有没有,进村走一走。近日,走进绣惠街道北关村的大街小巷,记者亲身感受到了刮在咱章丘乡村里的阵阵文明之风。近几年来,北关村在移风易俗、村居环境、村民居住条件、古城民俗文化传承等方面发生着巨大变化,村民们在享受生活环境改善的同时,自身的文明素质也显著提升,呈现出美丽新农村里和谐、文明的新气象。
专人保洁+农村厕改 整洁!
北关村坐落于风景秀丽的女郎山脚下,村庄不大,却处处干净整洁、舒适宜居。村内街道全部硬化,家家户户门前不仅看不到“三大堆”,连零星的果皮纸屑等都不见踪影。“村里有四条街道,从去年开始,村里聘请了4名保洁员分别负责各条街道的环境卫生。”北关村村主任王福告诉记者,今年6月份,他们村开始推行生活垃圾分类,由村里出资购买了垃圾分类收集车,并雇佣一名专职收集员,每天早晚两次上门分类收集村民的生活垃圾。“自从村里有了专人收垃圾,大家每天出门前都自觉装好垃圾桶,再也没人往房前屋后乱倒垃圾了!”村民们高兴地对记者说,“看着街上打扫得那么干净,各家各户也都把自己家收拾得更利索了!”
据了解,该村厕所改造工作也开展得有声有色。厕改推行之初,部分村民因为改厕后粪便不易清理拒绝接受改造,为打消村民的顾虑,村主任王福为村民定购了一辆“吸污车”,专门帮助大家清理粪便。不仅如此,村民改厕的费用和改造全过程都由村里承担,不需要村民出一分钱、一份力。很快,全村180多户人家的厕所全部改造完成。
配套升级+马路市场治理 优美!
村民们的居住条件和配套设施上也在不断升级。2014年,北关村将原来的老旧农贸市场拆除后,建起了一座“和谐广场”,从此,村民们有了休闲娱乐、唱歌跳舞的好去处。2015年5月,紧挨着和谐广场的居民楼交付使用,90余户村民搬进了崭新的居民楼里,过上了跟城里人一样的生活。王福告诉记者,7月份,和谐广场以北的老年日间照料中心和小型幼儿园即将开工建设,让村里人享受更好的配套设施。
记者了解到,在村主任王福的带领下,北关村还迁走了存在多年的“马路市场”。记者了解到,因为北关村紧邻着绣惠街道文化路,而这条路西段、距离北关村不远就是绣惠街道中心小学。每天下午的放学时间,这条路就变成了“马路市场”,前来接孩子的家长边等孩子边购物,道路拥堵难行。为解决这一状况,王福在村西专门开辟出一片空地,将市场迁至这里,让占道经营的业户有了相对固定的经营场所。
文明宣传+民俗文化体验 和谐!
走在北关村内,几乎随处都能见到印有“文明公约”、“传统美德”、“公民基本道德”字样的公益宣传版面,大大小小的有20余块。记者还注意到,该村还特别在墙上张贴了有关环境卫生等的“村规民约”,方便村民随时查看。幽默的漫画、显眼的字体和文明的话语,向人们传递着阵阵和谐之风。
为传承好本地的民俗文化,北关村在王福的带领下,建起了一座民俗文化体验馆。记者看到,该民俗体验馆又分为文化艺术体验馆、民俗文化馆、传统民俗加工工艺馆、科普体验馆、面条加工坊等,来到这里的游客们不仅能观赏书法绘画、把玩各种老物件,体验高科技的无限魅力,还能品尝到手工煎饼、蔬菜面条、茶汤等当地食品,既保留传承了悠久的民俗文化,也留住了游客的脚步,展现了美丽乡村的新魅力。
新闻推荐
14日,章丘区举行政务媒体见面会,通报了章丘区年初第一次党代会确定实施的交通、生态、产业、城镇四大提升工程中,交通和生态两项提升工程的实施进展情况。章丘交通提升工程的总体规划是建成...
章丘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章丘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