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孙继广
缓缓进站的蒸汽火车,泪别家人的戍边战士,依依难舍的年轻恋人,远赴他乡的章丘游子,翘首望归的父母妻儿……多少归去来兮的故事,在章丘老火车站演绎定格成永远的记忆。7月14日,随着机器轰鸣声,承载着章丘人多年记忆的老火车站被夷为平地,随后要在原址规划建设章丘铁路遗址公园,会成为市民追忆历史、品味老物件、喝咖啡、在拐角遇见书的心灵港湾。
章丘老火车站正式拆除 完成了百年沧桑的历史使命
7月14日早晨6点,章丘老火车站拆除工作正式开始,当记者在8点赶到现场的时候,老火车站主楼西侧的副楼已经基本拆完。主站楼站在那里,似乎正在回忆着自己的百年沧桑,它的身后,不断有东来西往的火车呼啸而过,好像也在和老火车站挥手告别。当日下午,整个老火车站全部拆完,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据有关资料,1904年6月1日,德国人修筑的胶济铁路通车,成为济南连接滨海的交通大动脉,自济南向东55公里处,普集火车站应运而生,随后接连建起龙山、枣园、明水、杲家坡火车站,这样章丘共有胶济铁路穿越境内的5个火车站。随着发展,后来章丘仅存明水火车站,其他站都已荡然无存,而明水火车站也于上个世纪80年代进行了翻修。如今火车站以西不远处的铁路下有处保存完好的桥涵,是用来泄洪用的。涵洞顶部镶嵌一块精美的石刻,刻有“1903”的字样,佐证着该桥涵的建设年代,石刻图案上刻有工程师们画图用的圆规、三角尺,工人们用的锤子、斧头等,大概是崇尚科学和发扬工匠精神之意。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社会的发展逐渐让设施陈旧、空间狭小的老火车站难以承载重担,已远远不能满足群众的出行需求,2009年建起如今新的章丘火车站,老站停运后租赁给部分商户,后来更是破烂不堪,严重影响着市区的整体形象。2009年7月1日,章丘新火车站正式运行,现有1000余平方米,办理客运业务列车29趟,日均发送旅客6000人次,多时可达1万余人次。可以说,车站代表着一个城市的发展水平及交通状况。随着章丘大学生和工作人员越来越多,章丘流入流出人也日渐增长,现有章丘火车站也已不能承载日益增多的旅客数量,需要扩建增靓,未来的章丘新火车站将打造成为展示章丘形象的出口、市民快速出行的通道、对接济南的新城区地标。
铁路公园将于10月建成 留住珍贵记忆
“为了留住老章丘人的记忆,章丘将在拆除后的老火车站原址建成章丘铁路公园,将成为城市的绿色纽带·记忆的生态长廊。”据园林局副局长王力介绍,章丘铁路遗址公园的规划区域东起双山大街、西至党校街,长约0.9公里,面积约2.93公顷。设计主题为“记忆及生态”,打造集景观游赏、休闲健身、社交集会、城市形象展示等功能为一体的带状公园,带动整个城市绿地系统的有机建设。
记者从规划图上看到,铁路遗址公园主入口区域利用景墙题刻“章丘铁路遗址公园”名称,东侧区域为站台建筑,后侧布置铁轨与车厢。站台建筑为德式风格,集展示与休憩为一体,面积约220平方米。内部设有老式售票台及木质连椅,墙面和柜台设有展示空间,将搜集来的旧车票、老枕木、蒸汽火车头等老物件进行展示。公园内铺装及小品的设计,充分还原百年前老火车站场景,以小料石、枕木、砾石等为主,自然质朴。同时,结合周边用地性质,保证规划区域内景观分区、活动单元有机布局,人与自然之间存在有机联系。
建成后的铁路遗址公园,采取生态优先的设计原则,倡导健康的城市生活,注重植物群落生态系统的构建,营建低成本建设和生态养护体系,串联各类活动空间,实现“绿带恢复、森林穿城、城绿相融”的完美格局,凸显野趣自然,形成人和植物和谐共存的生态环境。据国土局副局长孙骅介绍,老火车站拆除完毕后,将会马上施工进行公园建设工作,预计10月将会建成对市民开放。届时,市民徜徉于此,或观看老式火车,抚今追昔;或漫步于绿地中,体验生态;或品味咖啡,休闲惬意……这些温馨的场景,使我们仿佛回到了当年那些有着美好回忆的时光。
新闻推荐
引导企业加大投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章丘国税枣园分局强化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
本报7月15日讯(记者王永通讯员高国斌荷声)今年以来,章丘国税枣园分局充分发挥税收政策为企业创新助力、为产业结构调整引路的职能作用,认真贯彻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政策,有效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
章丘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章丘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