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徐艳霞 通讯员 高兆洲
在枣园环卫所,有这样一位四十来岁的汉子,他虽不懂天文地理,却对管辖的每条小路,每个沟沿都熟悉无比,人送外号“活地图”。他就是从事环卫工作21年的枣园环卫所所长于德刚。
俗话说的好:“熟能生巧”。可是,对于环卫工作,尤其是环卫管理工作,“熟能生巧”并不容易,背后付出的艰辛和努力,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熟悉于德刚的朋友都知道他有这么一个别名:“活地图”。因为不管是章丘的大街小巷还是村头巷尾,不管是河道沟渠还是沟坡堰边,只要你能指出来,他就能够说出来,并且精准无误的去到那里,完全是一个“活的导航、活的地图”。可是,这份“超能力”的获得,付出的却是20年的坚持和辛苦付出。
“之所以能够很快的理顺枣园环卫所各项工作,与我对于章丘地理位置、村居小巷、环境状况的了解,是密不可分的。当然,这还是得益于我多年的坚持和好的工作习惯,每检查一个地方的环境卫生,我都会做笔记,并且在心里牢牢记住位置,20年来,我已经记完30多本。因为当时来到环卫中心我就向领导保证过,不仅要把环卫管理工作做好,还要做得更好。”于德刚告诉记者他练得这项“绝技”,用心是诀窍。
由于对环境卫生管理工作的熟悉,以及对问题和解决办法的精准把握,于德刚在到任枣园环卫所所长的一年时间中,创新性的提出了“属地管理+区域集中+每月一提”的综合整治工作办法,即:保洁员在做好所属责任片区日常保洁的基础上,要服从片长安排,每周参加一次片区综合整治行动,每月参加一次枣园环卫所的整治提升行动。通过常治理常管护、常检查常完善,枣园环卫所实现了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的“常治常新”,为乡村文明建设和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做出应有之义。
“单位有需要,我们就要走在前面,有困难不怕,关键是要勇于趟开路子、迈开步子,好好干,认真干,仔细干。”于德刚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2016年到任枣园环卫所所长的前半年时间,于德刚总结出“常治常新综合整治办法”、“垃圾分类先进户评选办法”、“环境常识入户宣讲办法”,并先后确定了9个垃圾村类试点村居。为了更好更快地推进垃圾分类,于德刚自己垫资印发了10000余份宣传明白纸。目前,已在枣园朱各务村、吉祥村、季官庄村进行了试点,实现了“试点一个、合格一个、满意一个”的良好效果。同时,他所带的枣园环卫所在2017年月度、季度环境卫生综合考评中,均排名前列。于德刚用“一口唾沫一个钉”的精神,诠释了何为诚实守信,何为脚踏实地,何为担当履责。
通过他的带动和影响,枣园环卫所全体环卫干部职工在“拆违拆临”、“最干净镇街创建”和“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中,发扬“宁愿一人脏换来万家洁”的环卫精神,乐于奉献,自强不息,用踏踏实实、务实肯干的工作作风,赢得广大同事和村居百姓的一致认可好评。
新闻推荐
本报7月7日讯(记者沙文婧)记者今天从市纪委监察局网站获悉,为进一步促进全市党员干部遵规守纪,带头提升城市文明形象,切实扛起“建设现代泉城”责任,打赢济南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攻坚战,市纪委日前对8起...
章丘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章丘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