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庸小说《天龙八部》里,有一位武功极高的高僧,隐居于少林藏经阁,日常功课是扫地。在少室山上的武林大会上,轻松收服一众高手。在章丘的一个小山村,就有一位85岁老人,干的活和“扫地僧”一样,且30年如一日。他的“武功”,则是内心对于人生、文明和价值的朴实认识,以及身体力行的善行与教化。在创城冲刺的关键时刻,让我们走近这位老人,见贤思齐,切实行动。
一个瘦弱的身影,
在山村道路上默默行走三十年;
没有一分钱报酬,
他仍旧坚持义务清扫村里的大街小巷;
只有那一片青山和绿水,
静静地传颂着他的坚守和付出。
他,就是普集街道西山村八十五岁老人宋善教,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动人之歌,让更多人感受到了坚守的力量和淳朴的大爱。
每天清晨,西山村蜿蜒的村路上,都能看到满头白发的宋善教老人,拿着扫帚认真地清扫,将每个垃圾桶运到村头,倾倒干净后再放回原处……
他说:“我就是干了点小事,不值得一提。”
有些破旧的土房子、两只可爱的小狗、晾晒在院中的玉米……这是一个普通的农村院落。记者来到村里的时候,老人已经干完了上午的活,在家收拾家务。走进院子,老人停下了手里的活,忙着招呼大家坐下,略显局促的招待着我们。
“我干的都是力所能及的事,不算啥。”听到记者的来意,老人摆摆手说。三十年前,宋善教从沈阳的某工厂退休回到了村里。那时候,村里穷,老百姓们对环境要求也不高,垃圾也没有人清扫。“我打扫干净了,自己心里亮堂,也方便了大家啊。”从此,宋善教拿起了扫帚,开始清扫村子里的主干道路,并逐渐延伸到了背街小巷。这一干,就是整整三十年。
“村里太脏、太埋汰了,名声不好听,对老少爷们也不好。我闲着也是闲着,收拾收拾,整一整,割割杂草,清理清理乱石块,既方便了大家伙,也方便了个人。”对于自己三十年的坚守,宋善教老人很是淡然。
村里人说:“他是个热心肠,我们打心眼里尊敬他。”
“我们都要向老人学习,他可是个热心肠。”在西山村,只要提起宋善教老人,从老人到孩子,没有人不竖大拇指。
“不光是村里的卫生,地头堰边,生产道路,上山小路,只要出现了问题,他都去收拾。”谁家地里有活忙不过来,谁家有红白喜事需要帮忙,堰边的石头松动了,生产路不好走……宋善教老人总是及时出手,默默的去做,用自己的行动给大家竖起了榜样,赢得了村里人的赞扬和尊敬。
“他在厂里就是多年的劳动模范,回到村里也是勤勤恳恳。这么多年了,他一直义务打扫卫生。我们都劝他年纪大了,要注意身体,他总说自己还能干的动。真的,看到他总觉得心里热乎乎的。”说起宋善教老人的事,他的邻居打开了话匣子。
“他的子女都不在身边,老伴刚刚去世,看他干活,我们也是心疼,但也拦不住,只能力所能及帮他干一点。”
党员们说:“老宋是我们的榜样,我们要向他学习。”
西山村是个贫困村,村里底子薄,很多年都没有集体收入。因此,对于宋善教老人的义务劳动,也没有条件补贴。
“只有近两三年,通过扶贫开发,村里条件好了,也加入了环卫一体化,让宋善教老人成为了村里的环卫工,这才能给老人一点贴补。”村支书李永强告诉记者。
“村里也没有钱,我也不能要钱,我是个退休工人,党和国家给我的钱足够我们老两口花的。钱够花的就行,难为不着就行,要那么多钱干啥,我从来没考虑过钱这些事。”对于钱,宋善教老人看得很淡。
“宋善教是我们村的老党员。他退休回来后,看到邻居家里有忙不过来的,就去帮忙,红白喜事也去帮忙。起早贪黑的打扫卫生,扫路、清垃圾、扫雪,确实是受人尊重,村里人没有一个说他孬的。”村里的老党员徐传德告诉记者。“他也从来不跟别人闹矛盾,确实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我们要向他学习,向他看齐。”
三十年,宋善教挺直的腰板已经变得微微驼起,受伤的腿脚也不再那么灵便,老伴也离开了他的身边,但是他依旧在奉献的道路上默默坚守。“只要还能干,我就要继续干下去,干到不能动弹了就算结束。等到不能走了,动不了了,也就干不动了。”宋善教老人说。
新闻推荐
想成济南人,不再需要买房落户方式很多,看哪种适合你如果没有,抓紧提意见给济南一个留住你的理由致“济漂”的你
日前,济南市公安局代市政府起草了《关于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意见》调整完善户口迁移政策,取消投资纳税、购买房屋等落户限制,调整完善人才引...
章丘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章丘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