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济南的建设发展,特别是每当到了发展的关键阶段,都及时给予具体指导和强力支持。5月19日,省委书记刘家义和省委副书记、省长龚正一起到济南调研,明确提出加快建设“大、强、美、富、通”的现代化省会城市。以五个字为核心的“五篇文章”如何理解、如何做透?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的机遇在哪儿?本报从今天起刊登系列综述文章深度解析。
济南发展有多受省委、省政府重视?一次调研就能看出来——5月19日,省委书记刘家义和省委副书记、省长龚正一起带队,利用一整天的时间到济南调研、座谈,主题只有一个:如何加快省会建设发展。刘家义指出,济南要更好凸显带动辐射示范作用,加快建设“大、强、美、富、通”的现代化省会城市。以五个字为核心的“五篇文章”将是济南今后建设发展的方向和指引。
“五篇文章”的“大”字篇一语道破济南这座省会城市的现状——之所以要“大”,是因为现在确实“不大”。“不大”,体现在面积不大、人口不多、经济体量不大。济南是典型的“大省小省会”,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面积居第11位,人口居第13位;在省会城市中,面积居第20位,人口居第15位;在全省17个城市中,面积居第11位,人口居第7位,难以真正发挥对全省的辐射带动作用。前不久,济南市党政考察团赴杭州、合肥、郑州考察,真切感受到了“不大”:从面积看,杭州市总面积1.66万平方公里、市区面积达到4876平方公里,合肥市总面积1.1万平方公里,而济南市总面积只有7998平方公里;从人口看,杭州、合肥、郑州三市人口总量分别达到919万、787万、957万,济南只有723万;从经济体量看,杭州GDP达到1.1万亿元,郑州GDP接近8000亿元、财政收入过千亿元,济南GDP只有6500多亿元,而合肥与济南已经非常接近。
处在“群山环绕”之中,没有“大个头”很难成“峰”。济南要想成为一个辐射带动力强的省会城市,首先就要“做大”。刘家义书记在调研座谈时指出,“大”,就是作为省会城市,不仅城市规模大,还要注重增大经济体量、提升人文环境、拓展城市发展空间。这为济南“做大”指明了方向。
从城市规模和发展空间上“做大”,更多的是地理空间概念。
济南辖7区3县和1个高新区,区划面积7998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508平方公里。由“不大”到“大”,需要增加面积、扩大规模、拓展空间。众所周知,区划调整向来十分慎重,程序也十分严谨,并非能一蹴而就。这就需要济南首先练好“内功”。省委、省政府对济南作出了“北跨东延”的指示要求。而作为省会城市群经济圈的核心城市,济南在推动与周边城市融合发展上稳步推进,比如济莱协作发展等。未来,济莱协作还将继续深入融合,在规划布局、产业发展融合、公共服务共享、资源要素共用等方面继续深入突破,加速一体化发展。而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的规划建设、“携河北跨”战略的提出与推进、章丘的撤市设区、“一个主中心、一个副中心、五个次中心、十二个地区中心和两个卫星城”城市格局的确定与实施等,都是增大城市规模、拓展城市空间的具体举措。这些战略与决策的实施,一定能推动济南迅速“长大”。
从经济体量上“做大”,是济南近两年来举全市之力而为之的重要工作。从“打造四个中心、建设现代泉城”发展目标的确立,到“433”、“453”工作体系的不断升级,从“为担当者担当”到“让实干者实惠”的理念完善,都折射出对经济发展的重视。摆在“四个中心”首位的就是区域性经济中心。这个“中心”的地位并不是作为省会城市凭空而来的,而是在项目建设、招商引资、城市建设中一步一步赢来的。2016年,济南顺利实现了“一年有势头”的阶段性目标,完成生产总值6536.1亿元,主要经济指标年度增幅均达到或超过全省平均水平。今年以来,全市经济继续保持稳中有进、进中向好走势,显现出近年少有的强劲势头。全市一季度生产总值增长8.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5.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9%,主要指标增速明显高于上年同期,明显高于全省平均,其中生产总值增速近年来首次进入全省前6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都是全省第一。这样的速度就是疾起直追的发展速度。继续保持和努力提高经济发展速度,经济总量“做大”并不遥远。
城市的“大”不仅体现在地理空间、经济体量上,还体现在以人文环境为代表的软实力上。人文环境的提升,不能仅凭具体的指标、目标衡量,更多体现在城市的服务和人们的感受上。当前,济南正处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关键阶段,城市环境的整洁有序、市民素质的不断提升、文明习惯的养成推广等都是人文环境的范畴。以此为这座城市的“成人礼”,必定能大大提升市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大大提升城市的美誉度。人文环境还要“重商亲商”,构建“亲清”的政商关系。“亲”就是真诚坦荡地同企业家交朋友,了解所思所想、所忧所盼,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清”就要做到凭专业说话、按程序办事。浙江提出“让企业最多跑一次”,江苏提出“一次不用跑”,杭州为企业发展推出了“店小二式”服务……这些都是济南学习借鉴的榜样和改进提升的方向。也许用不了多久,“企业别跑,我来跑”将成为济南的招牌。
聚力长大,方能崛起成“峰”。做好加快建设“大、强、美、富、通”现代化省会城市的“大”字文章,决非一朝一夕之功。我们要从脚下开始,扑下身子、担当实干。
(本报记者 王端鹏)
新闻推荐
□本报评论员熊苗5月22日,央视《焦点访谈》以“洁净煤为何没有‘火\’”为题,报道了济南2016年推广清洁煤产生的系列问题。23日,济南召开相关专题会议,提出了设立服务站、服务点等具体举措。(见本...
章丘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章丘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