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济南 今日章丘 今日平阴 今日济阳 今日商河
地方网 > 山东 > 济南市 > 今日商河 > 正文

非遗进校园,促进传统文化与学校教育深度融合 济南市非遗传承与学校教育融合工程结硕果

来源:济南日报 2020-08-10 11:19   https://www.yybnet.net/

2018年“中国梦·非遗行”文化传承系列公益活动走进历城区唐官小学。

2013年5月,商河县实验小学鼓子秧歌队正在为参加在天安门举办的万名青少年文体展演活动排练。(张广超摄)

受山东大学的委派,2017年11月,济南刻瓷项目传承人单孟渤赴韩国讲学,图为单孟渤与学生们合影。

济南市文化和旅游局认真贯彻《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将传统文化传承融合贯穿于国民教育的始终。2017年联合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印发了《关于深入推进济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校园传承工作的实施意见》(济教体字【2017】4号)文件,共同开展“非遗传承与学校教育融合工程”,创新非遗进校园形式、丰富课程内容,大力推动非遗扎根学校,建立起深度融合机制。

一、签订教学协议,建立常态化、系统化非遗项目教学模式

建立起文化、教育部门密切沟通协调的组织机制,以资源整合为原则,推动非遗与学校教育融合在更大范围内形成常态化、制度化。联合建立制度保障,积极打造“带不走的非遗课程”。市教育局向县区印发《关于征集非遗进校园学校的通知》,对尚未有市级非遗项目在校园开展长期授课的全市中小学校,组织申报。在各学校申报,主管部门实地考察、调研和评定的基础上,确定本年度参与学校名单。学校与传承人签订教学协议,举办签约仪式。协议内容包括各方职责、上课时间及课时等。为确保教学效果,学校健全非遗项目学习制度,并对传承人进行基本授课礼仪及教学方法、校规等相关培训。传承人在给学生授课的同时,鼓励学校给传承人配备相应的教学助手,鼓励学校选派教师向传承人学艺,鼓励传承人培训学校教师。年中,市教育局、市文化和旅游局抽查教学情况。年终,非遗传承人和学校分别向市文化和旅游局、市教育局汇报总结。市文化和旅游局将考核作为重要依据,评选出“济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示范基地”,并给予资金扶持。

济南剪纸项目作为非遗进校园项目,与市中区七里山小学签订教学协议,开展常态化、系统化项目教学。传承人王涛利用每周五下午3:00—4:30给学生社团授课,共有60余名学生参与学习。学生普遍反映王涛老师的授课准时、认真,课堂教学有趣。王涛老师通过悉心讲解、以身示范,对学生进行手把手的教学,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兴趣,目前已有学生能自己创作出剪纸作品。通过课堂教学,既提升了孩子的动手能力,又使孩子养成了仔细、耐心的习惯。得到了学生、家长和学校的一致认同。

山东快书项目则与槐荫区济南市锦绣城小学签约,开展教学活动。传承人王晓良每周五下午1:40—3:10为学生们授课。王晓良老师课堂教学生动、有趣、严谨、认真,能调动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得到了学校和家长的一致好评。

二、提供“点单式”服务,形成一校一项、全面开花的非遗教育格局

在签约学校设立启动资金,向急需开设校园非遗课程的学校提供“点单式”服务。按照“一校一项(非遗项目)”的原则,根据学校提出的拟开设课程的非遗项目、教学课时等需求,市文化和旅游局按照“就近”“便利”“个人自愿、择优推荐”的原则,遴选匹配德艺双馨的非遗传承人到校授课。同时市文化和旅游局设立签约学校启动资金,给予传承人一定的授课补助,学校负责提供和保障教学设施。全市10余个非遗项目进入近40个学校授课,起到了较好的示范和推动作用,受到学生欢迎,社会反响良好。例如:济南市舜耕小学,基于舜文化“陶于河滨”的深厚传统文化底蕴,以及多年的陶艺社团和美育工作基础,舜耕小学历经申报与选拔,入选了济南市2019年开设非遗项目校本课程班学校名单。该校以非遗项目进校园的形式,融合非遗传承与学校美育,为学生浸润传统文化、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开启新的课程空间。

按照“就近”“便利”“个人自愿、择优推荐”的原则,结合学校实际,天桥区堤口路小学选择了省级非遗项目猫蝶富贵作为非遗进校园项目。该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马玉亭自2018年5月开始到2019年5月在进行传承授课,每周五的下午3:40—5:40为授课时间。授课以来,教学课堂气氛热烈,学生兴趣浓厚、积极性高、参与度高,受到了校方的一致认可。2019年初参加济南市非遗学科融合项目汇报演出,收到了非常好的传承效果和社会影响力。

三、教学成果丰硕,开创学校认可、师生欢迎、非遗校本课程普及率高的新局面

非遗传承与学校教育融合工程启动两年来,受到学校欢迎,纷纷着手建立非遗长期教学体系,开设校本课程。

自2014年起,山东大学创新传承人进入高校教学新模式,济南刻瓷项目传承人单孟渤被国家汉办、山东大学中华传统文化研究与体验基地聘请为特聘专家,为本校本科生、研究生、外国留学生安排一定学时的课程,教授济南蛋雕、济南刻瓷非遗技艺和中国传统手工雕刻技艺。单孟渤还不定期举办专题讲座,每年授课都在30学时左右,专题讲座1—2场。单孟渤参与的“体验式文化教学课程体系与通识教育创新”教学课程,荣获山东大学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作为市级非遗项目济南刻瓷市级传承人单孟渤,兼任山东省刻瓷艺术研究会副主任,其技艺水平精湛,美术功底深厚。其课程通过课堂精彩的讲解、学生亲自动手体验,课堂教学现场气氛活跃,师生反映效果非常好,受到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好评。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山东大学在认真评估和研究的基础上,决定将单孟渤主讲的“刻瓷艺术与文创实践”课列入选修课,每学期32学时、2个学分。2019年9月份在山东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正式招生开课,由于报名人数较多,原定每学期招生一个班扩招为两个班,招生名额为50人,每周六、周日上课。该课程的启动成为非遗实践教学的新探讨和深化传承模式的新体验,成为大学生增加国学知识、提升审美水平、掌握传统技艺的新选择,增强了国学在大学生教育中的地位。

商河鼓子秧歌是2006年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传统民间舞蹈。多年来,为全面推进商河鼓子秧歌发掘、传承、弘扬,商河县建立了40支校园非遗队伍,在全县12个镇(街)中小学全面实施了“鼓子秧歌进校园”工作。他们将鼓子秧歌设为校本课程,组织专家、老艺人查阅、整理鼓子秧歌档案资料,编写了两种专门针对中小学的鼓子秧歌教材,推广校本课程。以国家级和市级传承人为代表的传承人群体,均被两所以上学校聘请为校外辅导员,为非遗校本课程持续开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杨克圣老师被10余个学校聘为校外辅导员,常年坚持到第一实验小学、单园小学、龙桑寺镇中心小学、牛堡中学等进行鼓子秧歌教学活动。每年,5名市级以上鼓子秧歌传承人均利用寒暑假期间,对本村8—15岁的青少年进行鼓子秧歌培训,为鼓子秧歌培养了大批骨干人才。通过校本课程的全面普及,实现了鼓子秧歌传承从娃娃抓起,县第二实验幼儿园、玉皇庙镇中心幼儿园、三里庄村幼儿园、阳光宝贝幼儿园都组织了平均年龄不到5岁的“娃娃鼓子秧歌”队伍,并多次登台表演。商河县青少年非遗传承展演活动已经连续举办了6届,全县中小学广泛参与,进一步激发了全县青少年传承发展地方民间文化的积极性,打造出地域文化品牌,社会反响强烈。

2019年5月,市文化和旅游局组织开展了“济南市非遗传承和学校教育融合工程教学成果展演展示活动”,全市8所小学的师生,汇报表演了山东快书、济南形意拳等非遗代表性传承项目,展示了一年来非遗教学的有效成果。

截至目前,全市先后公布了45所济南市“非遗传承人校园授课”试点学校,开设非物质文化遗产校本课程,两年授课学生7万余人次。已有近100所学校开设了面塑、剪纸、皮影戏等非遗课程,命名8所中小学校为教育示范基地,中小学校已成为济南市非遗传承的重要基地。非遗进校园,实现了传统文化与非遗传承的进一步深度融合,非遗传承与学校教育融合工程在美丽的泉城结出累累硕果。

(本报记者陈炜敏通讯员郭庆)

新闻推荐

商河这些医疗机构可预约“三伏贴”

本报7月22日讯(记者李云云)7月16日“入伏”,商河进入一年中最热的时候。“三伏天”也是不少市民进行“三伏贴”贴敷...

商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商河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非遗进校园,促进传统文化与学校教育深度融合 济南市非遗传承与学校教育融合工程结硕果)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