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济南 今日章丘 今日平阴 今日济阳 今日商河
地方网 > 山东 > 济南市 > 今日商河 > 正文

激活果篮子、菜篮子,小产业也有大学问解开小村兴旺的致富密码

来源:济南日报 2019-10-14 11:26   https://www.yybnet.net/

许商街道姬松茸生产车间。(李冬阳 摄)丰收的果农。(李冬阳 摄)村民喜迎柿子丰收。(王宝静 摄)村里的妇女穿上工作服变身“阮二嫂”,包的水饺供不应求。(赵晓明 摄)

挖掘特色产业,盘活乡村经济,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有力法宝。解放思想拓新路,因地制宜强产业,咱济南的特色村,有着自己独到的“致富经”。

○小小姬松茸 孕育大商机

走进位于商河县许商街道后十亩村的姬松茸生产基地,一排排纵横交错的出菇棚格外引人注目,白白胖胖的姬松茸就“住”在里面。现在正值收获季节,棚架上的姬松茸争先恐后地“吐露”着,工作人员热火朝天地进行采摘;棚外,村民们手脚麻利地修剪着菌根上的泥土,一筐筐处理好的“小蘑菇”经过烘干加工,就变成了干货,等待着客商收购。

姬松茸是一种原产于南美洲的腐生菌,也叫小松菇、巴西蘑菇。它的外形与香菇相差无几,别看它个头儿不大,却因营养丰富、热量低而在市场上走俏,也成为许商街道盘活乡村经济的特色产业。

姬松茸主要是利用农林废弃物为生产原料,技术性比较低。它看似不难种植,但也有“娇气”的一面:对水分、温湿度、土壤等要求很严格,目前仅中国、日本、巴西等少数国家实现了人工栽培。其中,商河是济南第一个试种成功县。

姬松茸种植基地由许商街道利用扶贫资金建设,商河县世金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承包经营管理,采用固定资产出租+产业扶持模式,对外出租车间,承包费每年不低于18万元,除向村里支付土地租金外,剩余16.8万元全部用于给贫困户分红,每户每年平均能分560元左右。据基地相关负责人讲述,贫困户不仅能拿分红,还能以成本价把发酵好的原材料买回家自己种植。

贫困户种出来的姬松茸再由基地回收,统一出售。“我们与云南的客户签订了收购合同,他们以每公斤50元保价,如果市场价高于50元就随行就市。”该负责人表示,一亩地能赚3万多元,修建大棚投入的两万元成本,一年就能挣回来,且大棚一次建成能使用3至5年,后期收入可观。据了解,姬松茸生产基地可年产干姬松茸20吨和双孢菇200多吨,年可实现合作社增收40万元左右,社员每年可分利润2万元左右。

这项产业不仅自带经济效益,还创造了不少就业岗位。姬松茸基地一年四季均可供附近村民打工赚钱,普通采菌工一天就可以收入80元左右,工作时间短、时间灵活,特别是留守妇女和老人,既可以带孩子、干农活,还能增收。村民潘传花说:“我年纪大了,干不了农活,平时只能在家干干家务。这份工作不累,利用闲暇时间就能补贴家用。”

○“果篮子”托起乡村振兴梦

金杏采摘节、贡梨采摘节、冬桃采摘节……近年来,随着一个个独具殷巷特色的水果节庆活动闪亮登场,商河县这个济南的北大门吸引了越来越多人的目光,越来越沉、越来越丰富的“果篮子”,撑大了农民腰包,盛满了越来越多农民的致富梦想。

近日,在2019年第二次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专家评审会上,来自殷巷镇的“李桂芬梨”、“商河魁王金丝小枣”代表山东“出场”,最终在全国45个农产品中脱颖而出,双双通过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专家评审,为山东农产品争光添彩!

果子有名气了,得到实惠最多的是广大种植户,“原来3毛钱一斤的梨,现在能卖到3块,价格翻了将近10倍”,李桂芬村种植户李方田说,“都不用自己出去买,很多顾客都是冲着咱御果贡梨的名气来的,往往梨还没有熟,网上订单和订购电话就来了,可以说坐在家里就能数钱!”

近年来,殷巷镇把品牌建设作为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手段来抓,积极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除了“李桂芬梨”、“商河魁王金丝小枣”这两项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还形成了张六真富硒杏、殷巷村冬桃、土马葡萄等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和知名度的果品品牌,让殷巷的“果篮子”越来越大、越来越丰富。

“人才靠李桂芬、销售靠张六真”这是常挂在殷巷村党支部书记张广军嘴边的一句话。2017年,殷巷村才开始进行果品种植,比起周边的林果大村,他们既没人才也没经验。“多亏了镇党委,我们村抱上了张六真、李桂芬的‘大腿’——加入了果品产业党建联盟。别看我们果树种植起步晚,但发展却一点也不慢。”

为改变各村产业发展单打独斗的局面,殷巷镇紧抓党建引领的“牛鼻子”,在建立建强村“两委”班子的基础上,鼓励各村党支部按照产业、位置、资源等各种要素进行组合,建立党建联盟,从而充分调动各村资源,壮大村集体经济,凝聚产业发展合力。

“以前总觉得农业主体越多越好,要‘千军万马’‘千家万户’。现在的理念则不是这样,要做大做强林果产业,就必须规模发展、抱团发展。”殷巷镇副镇长齐志广说,“现在,镇党委能在充分考虑整个党建联盟的基础上,统一提供政策上和资金的支持,统一邀请专家进行技术指导,统一进行销售服务,从而更好地增加种植户和村集体收入,让‘果篮子’含金量更足。”

“现在林果产业发展得越来越好了,来殷巷旅游的游客也越来越多了,带给广大群众的致富门路也越来越广了。”镇妇联主席韩玉杰说,“我们通过妇联的‘出彩人家’创建活动,巧妙地将解决农村留守妇女的问题和殷巷镇果品产业发展需求相结合,邀请了滨州的草编专家教授大家果篮子草编技巧”。通过手工编织,不仅树立了妇女成长成才的观念,更让她们用巧手编织重构自己的人生,这一个个编出的“果篮子”盛满了她们的“出彩致富”梦。

在殷巷镇,通过种植水果而衍生出来的乡村旅游产业使农民致富的道路越走越宽。目前,一个个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美丽乡村正在鲁北大地涌现。

○“以柿为媒”蹚出休闲农业新路子

金秋十月,瓜果飘香。济阳区垛石镇大赵村徒骇河边热闹非凡,游客络绎不绝。在柿园里,丰收的柿子如同一盏盏红红的小灯笼挂在枝头,甚是惹人喜爱。“这么多游客来采摘,我们既不用动手摘,也不用联系收购商,售价还比在集市上高不少。”大赵村党支部书记高明说。

据高明介绍,大赵村种植柿子已有六十余年的历史,其先后经历了由零星分散到逐渐集中、由点成片、由片成林的过程。如今的大赵村共有约1900亩土地,其中有近一千亩都用来种植柿子树,年产值达到500余万元,成为了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据了解,垛石镇所产的柿果品种是镜面柿,为中国六大名柿之一,其色泽金黄、表皮光滑、无核无渣、香甜可口、营养丰富,被誉为“金镜蜜柿”,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

近年来,垛石镇积极融入省城“旅游向北”新风尚,整合生态观光、农业采摘、农事体验、家庭农场等旅游资源,着力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休闲农业精品路线。沿徒骇河大堤建设十公里林果采摘带,林果种类20余种,形成了以“大赵柿子”、“白圈永莲蜜桃”、“东杨核桃”等涉及徒骇河沿岸20多个村庄的“一村一品”格局。垛石镇还“以柿为媒”,成功举办了十届柿子文化节,乡村旅游活力凸显,群众增收步伐不断加快。

此外,垛石镇还积极探索“旅游+扶贫”,后王村等贫困村依托扶贫大棚发展旅游采摘项目,不但增加了农产品附加值,还解决了部分贫困户的就业问题;通过探索“旅游+体育”,策划骇河金秋采摘跑活动,让游客享受自然、快乐运动。探索“旅游+文化”,通过对徒骇河沿岸及大赵柿子村的历史文化进行深入挖掘,提炼出了“燕衢通于垛石桥”等八大旅游文化主题。同时,不忘做好镇域董家伞棍、垛石迷戏等市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工作,让游客们在赏花、摘果的同时,领略垛石优美的田园风光。

○小水饺打开进城大门路

阮二嫂,平阴县榆山街道东阮二村人,相传这里是《水浒传》“一百零八将”里阮氏三雄的家乡。阮二嫂的贤惠孝顺,在周围十里八乡是出了名的。村里办起了幸福院,十几位老人中午要吃饭。阮二嫂主动请缨来做饭,炒鸡、蒸鱼、炖排骨,把老人侍候得舒舒服服。村党支部书记孙其军既高兴又心疼,疼的是村里的收入不宽裕。阮二嫂想了个新法子,好吃不过饺子,咱给老人换换口味,每月15日、25日两天,包水饺。肉,用的是县里知名的“绿安”牌后臀尖猪肉;菜,用的是自家菜园里种的芹菜、白菜,一切都是绿色环保无公害。这么一来,既好吃又不贵,老人和书记都高兴了。

眼看老人吃得喷香,从县城回村干党支部书记的孙其军发现了商机:纯手工水饺,原生态、纯绿色,大家都愿意吃,这是其一;其二,县城已经发展到村口,村里的土地、渔池都征占得差不多了,村民们得挣钱养家;其三,阮二嫂要接送孩子上下学,有的都是些琐碎时间,上哪去做工都不要,在村里包水饺,正好!

在村里的大喇叭一喊,报名的竟有几十人。这还不算,孙其军专门请人设计了工作室,注册了商标,就叫“阮二嫂”牌原生态手工水饺,天天包,天天送。这么一来,邻村的刘官庄幸福院、城里的榆山街道敬老院等,都吃上了“阮二嫂”水饺。刨去成本,孙其军一分钱也不留,全都分给了“阮二嫂们”。

其实,“阮二嫂”就是村里几位四五十岁的农村妇女。孙其军请她们包水饺,这其中有个“梗”。这个“梗”,就是乡村振兴。上任之后,孙其军一直在琢磨,怎么才能让乡亲们都富起来。村里的地越来越少,产值越来越低,不过与之相对应的是,离县城越来越近,心思越来越活。他认为,东阮二要振兴,这回得瞄准县城想办法,于是才有了“阮二嫂”水饺进城记。

“阮二嫂“水饺香飘四方后,孙其军又计划着把全村的青壮劳力组织起来,有活一起干,有钱一起挣。这个想法一说,无论男女,又都举双手同意。这一回,本着自愿原则,吸收31户村民入股,村民和干部一起按下红手印,成立了村集体占51%、群众占49%的阮众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孙其军以村办企业的名义,光明正大地参与竞标、谈判,带领120多名男劳力干建筑,20多名“女汉子”干粉刷。所有大小工程,干完就结算工资,绝不拖欠一天、一分钱,不到半年,公司的盈利就超过了10万元。

在孙其军眼里,城市就是个大市场,“阮二嫂”水饺的名声打出来了,可是规模还是偏小、管理也不规范,他准备外出考察学习,按示范工厂的标准改造提升;阮众建筑公司的订单越来越多,光靠村里这百十号人远远不够了,能不能吸收周边村庄的能工巧匠一起干呢?东阮二还能提供什么服务,进而实现自己的乡村振兴呢?这些问题,孙其军有的已经在做了,有的还在思考。不过,有一条认识是他坚定不移的,那就是,东阮二要振兴,必须从“近城”走向“进城”。

(本报记者 李冬阳 冯经伟 王宝静 通讯员 王青松 张磊)

新闻推荐

聚焦“五点”诠释“医者初心” 商河县人民医院“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取得实效

商河县人民医院召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动员大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商河县...

商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商河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激活果篮子、菜篮子,小产业也有大学问解开小村兴旺的致富密码)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