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尔富斯番茄文化产业园迎来丰收季。 (张素芬 摄)
“乡村振兴”是今后一段时期“三农”工作的重头戏。戏好要靠唱戏人,兴村就要先兴人。农业要发展,乡村要振兴,离不开乡村人才的可持续供给,离不开心系乡土的带头人、领路人,更离不开千千万万个在乡村生活创业的“新农人”。
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人才振兴。党的十九大报告中14次提到人才,明确强调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那么,把视角转换到济南市广阔的田野上,又有哪些故事和人才有关?让我们拭目以待——
天桥为引﹃凤凰﹄种下﹃梧桐﹄
时下,天桥区桑梓店街道耿庄村的沃尔富斯番茄文化产业园内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各种果实缀满枝头,令人垂涎欲滴。“仅此一季,我们的销售额就可以达到500万元,为30多名农村就业困难人员增收90万元。”该园区负责人吴景春说。
吴景春是天桥区引进的人才之一。近年来,为培养造就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三农”工作队伍,彻底解决农村产业和农民就业问题,去年以来,天桥区重磅推出人才新政“黄金12条”。即设立人才发展专项资金,今后每年都将投入不少于1000万元财政资金用于创新创业人才(团队)引进;对引进的高层次创新创业团队,经认定,给予50万至500万元科研经费资助;对国内外顶尖创新创业团队,给予最高1000万元的综合资助。对引进的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入选省级以上重点人才工程的,给予50万至500万元科研资助,入选市、区级重点人才工程的,管理期内每月发放3000元区政府津贴。
此外,天桥区还部署实施“凤栖天桥”人才工程引领培育计划,全面加强6支人才队伍建设,推进统筹人才队伍建设的党政人才素质提升、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育和社会工作人才发展等6大重点人才项目,全面加强各类人才的引进、培养和使用,开展“凤栖天桥”高层次人才评选和“天桥才俊”推荐选拔工作,努力营造有利于人才创新创业的发展环境,通过汇聚天下英才驱动携河发展。
(本报记者 张素芬 通讯员 卢勤虎)
长清乡村发展离不开这些﹃智多星﹄
在乡村振兴中,人才有多重要?先看这三个村的故事——
这两天,长清区万德街道马套村的半年“财报”刚出炉:今年上半年,该村集体经济收入105万元,顺利完成半年计划。地处济南与泰安搭界处,该村地理位置并不占优势,也曾为村集体经济上不去“犯过愁”,不过靠着“党建+合作社+电商平台”的办法,该村还真趟出一条振兴路。“党员干部要做给百姓看,更要带着百姓干。”马套村党支部书记肖舒荣所说的“带着百姓干”其实就是“党员带头”。别看现在该村的茶叶合作社、旅游合作社经营得风生水起,可一开始建茶叶合作社时,报名的村民没几个。无奈之下,肖舒荣和村里党员带头入股,第二年分红时,村民看到实惠,争相加入合作社,这才有了茶叶合作社后来的发展和旅游合作社的相继成立。
文昌街道孙庄村曾因自办春节联欢晚会而闻名长清。该村党支部书记孙建明曾是一位在外做生意的能人。担任党支部书记之后,他结合村中有7家企业的情况,通过成立企业党员党支部,发挥企业党员在脱贫攻坚中的优势。通过企业党员党支部的联系,孙庄村有100多名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
对于人才的重要性,刚刚荣获“全省担当作为好书记”的文昌街道西李村党支部书记刘继杰深有感触,“农村发展病根就是缺人才。治好病根,农村发展就快了。”这个以山药、苗木产业发展起来的村庄,通过成立行业协会,把村里的人才组织起来,实现对村“两委”人才的补充。说起之前拓宽村中新大街时,部分苗木、门头房在拓宽范围内的3户村民一开始不愿搬迁,还是苗木协会副会长做通工作的事情,刘继杰坦言,“在实际工作中,协会会长发挥了‘智多星\’作用。”
为抓好人才,长清区“三管”齐下:一是抓好党政管理人才。牢固树立“实在实干实绩”用人导向,坚持一线考察班子、识别干部;继续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街镇、重点项目指挥部及信访部门挂职锻炼,让更多党政人才在一线提升能力、锤炼作风、解决问题;二是发挥领军人才的引领作用,通过外出培训学习、搭建平台交流,引导他们为全区发展作出贡献;三是抓好乡村振兴人才。突出村居党组织书记这个重点,选优配强村居“两委”班子,加强管理考核,使之成为乡村振兴引领力量。 (本报记者 邵明红)
章丘有能人带头村民增收不发愁
说起如今远近闻名的施家崖村,就不得不提村党支部书记张恒起。
2012年,经商在外、小有名气的“菜贩子”张恒起在街道党工委和村民的殷切期盼下,回乡代理村级事务。当年,他带着村里的党员和村民在村里搞了10亩地的白莲藕试验田,亩产七八千斤,实现亩均增收过万元。村民看到张恒起的本事,2014年村“两委”换届,张恒起高票当选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在他的带领下,村党支部发挥组织优势,用现代理念规划村级发展,建立了“村干部-党员-农户”包联服务群众网格制度,共产党员亮身份、作承诺,实施党员干部街区负责制,提升村级服务场所,建立了村级工作机制,明确了村集体经济发展目标。在张恒起的带动下,施家崖村脱胎换骨,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每年吸引游客3万余人,村民庄美风等人回乡经营起了农家乐,日子越过越有滋味。
施家崖村如今丰富多彩的生态产业,曾经历了一段不小的波折。2012年张恒起回到村中,下定决心要带大家一把。他以每亩1125元的高价流转村里土地,想要成立合作社,但村民却不愿掏钱入股。直到张恒起带领党员干部种植白莲藕试验田成功,才赢得了77户村民的入股,勉强凑了40余万元。下定决心的张恒起把心一横,自己出资补齐了窟窿,就这样,施家崖村白莲藕种植合作社终于运转起来,当年实现亩产收益7000元,村集体收入从零跃升到16万元。随后,张恒起又成立了农业公司,按照“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搞起了立体生态种养产业,开发整治绣惠干渠南北土地资源,打造提升了500余亩果园,发展野兔、金蝉、乌鸡等林下养殖经济,建立绿色生态可持续的循环立体种养模式,把村里剩下的43户村民也拉了进来。
如今,通过流转土地保底增收、入股合作社收益分红、打工增收等方式,施家崖村实现了户均增收近3万元。每年的重要节日,村里都会向村民发放福利。每年春节村党支部都要去看望低保户和烈士家属。村民术德宏是合作社里的正式工,拿着年薪分红,享受着“五险一金”,“现在这种日子,以前连想都不敢想”。 (本报记者 王永)
孔村镇
18名乡土人才考回老家
日前,平阴县孔村镇“增力强基”工程拟录用的18名工作人员全部踏上岗位。他们或是毕业后在外地有过短暂工作经历的大学生,或是在外地创业过,但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家在孔村。
孔村镇党委决定利用5年时间集中实施乡村振兴“增力强基”工程,凸显人才支撑和组织保障作用。此次增力强基工程引进服务型和创业型两类人才,两类人才需均具备普通高等院校全日制大专及以上学历,年龄分别在40周岁和45周岁以内,其中服务型人才主要是服务村级发展、办理村级事务;政治面貌为中共党员的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助理,不是党员的担任村主任助理。创业型人才主要为返村创新创业、带动群众集体致富者。每类人才计划各选聘1人。
考虑到本村户籍的人才对村情民情了解更多,乡土情结浓厚,更有意愿留村工作,在招考中,要求服务型人才必须有本村户籍,创业型人才需有本村户籍或在村内连续居住2年以上。
“人来了,待遇怎么办?怎样激发他们干事创业的热情?”针对这个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镇里决定对引进人才工资参照当年新考录的“三支一扶”大学生工资标准,村级无力支付的由镇支持拨付专项资金到村,由村根据考评结果发放;对创业人才,建立“项目评审验收”机制,创业项目验收合格的,按标准分档给予1万-10万元不等的奖励,并在对接上级政策时优先考虑,充分激发大家回报家乡、干事创业的热情。(本报记者 冯经伟)
白桥镇﹃人才重锤﹄砸出乡村振兴﹃金蛋﹄
烈日当空,商河县白桥镇新尚村办公室内这天特别热闹,大家围坐在显示器前,也写也画,分外忙碌。电脑前给农户们讲解的是来自山东管理学院的高材生,“今天我们学习的是淘宝店铺的日常维护。首先,需要选择登录客户端……”
新尚村是商河县出了名的“金蛋村”,130多户,550多口人,家家户户做金蛋。走进村里,只见整洁的街道两旁,整齐地摆放着半成品的金蛋制品。但是金蛋销售渠道单一,订单量多年没有大幅增加,发展速度慢等问题困扰着该村,金蛋销售亟待改革创新。
今年4月,在商河县政府的帮助下,白桥镇与山东管理学院达成合作协议,利用“院校人才”,冲破发展瓶颈,拓宽金蛋销售渠道,打造济南市首个“淘宝村”。经过与山东管理学院两个月的深度合作,学校选派5名学生长期驻村,指导村民开设淘宝店铺和日常维护。村民在保证原有1688网店销售的同时,增加了淘宝店铺的销售。截至目前,该村淘宝店铺达到12家,销售量稳步提升。
乡村振兴离不开基层党组织的引导,白桥镇将村党组织设为村级电商运营主体,由包村干部、村“两委”干部担任网点负责人,除了指导电商运行外,还负责电商从业者与贫困户、电商企业的结对帮扶工作,把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脱贫群众介绍到电商企业从事分拣、包装、运输等工作,实现了贫困家庭的持续稳定增收。同时,依托白桥大蒜特色农产品富集的资源优势,坚持将电子商务与农特产业融合发展作为转方式、调结构、扩消费、促就业的民生工程来抓,逐步推进了商河大蒜传统销售模式的变革,初步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电商助力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白桥模式”。
(本报记者 李冬阳 通讯员 闫家明)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李雪梅邱天通讯员赵晓明)为进一步提高消防应急救援联动协作能力,营造浓厚的“安全生产月”宣传氛围,6月15日,...
商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商河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