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新闻 章丘新闻 平阴新闻 济阳新闻 商河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济南市 > 商河新闻 > 正文

像蒲公英一样扎根白桥——记市红十字会派驻商河县白桥镇义和村“第一书记”杨书忠

来源:济南日报 2018-01-12 12:10   https://www.yybnet.net/

杨书忠为贫困户送温暖。

“第一书记”名片杨书忠

济南市红十字会派驻商河县白桥镇义和村“第一书记”,2016年3月到村任职。

一身迷彩服,一双军用布鞋,这位从军17年的“第一书记”刚到村不足20天,就干净利落、雷厉风行地跑遍了义和村的田间地头和各家各户。“杨书记对我们可亲切了,而且脾气好,有耐心。跟着他干,有奔头!”这是村民们对杨书忠中肯的评价。

积极奔走争取资金努力改善村庄落后面貌

杨书忠初到义和村时,村内乱搭乱建储物棚、房前屋后脏乱差、村内道路尘土飞扬……面对一系列对村民生产生活产生巨大困扰的现状,杨书忠决定,要提升村民生活质量,就必须从改善村容村貌开始,第一步就是拆除乱搭乱建的棚子,动员群众整治环境卫生。然而群众抵触情绪很大,有的观望,有的不配合,有的要求赔偿损失……面对这种情况,他首先与村“两委”成员统一了思想,由村干部带头拆除。同时,与村“两委”成员逐户反复动员,讲政策、讲形势、讲道理,逐渐得到群众的支持。最终,仅用两周时间,全村的乱搭乱建就彻底清除了,环境卫生也得到了有效整治。

对杨书忠来说,提升村民生活质量的目标还远没有实现。为了实施既定计划,他多方奔走积极争取资金、项目,先后争取10万元对村内大街进行绿化;争取旱厕无害化改造项目,为50余户村民改造了旱厕;争取派出单位市红十字会支持,为村内安装了32盏路灯;争取23.5万元,为村里修建了1649米的排水沟,建设了义和村文化广场……环境的变化带来的是邻里的和谐,更使群众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多方寻找发展路子带着老少爷们脱贫致富

义和村以大蒜种植为主导产业,大蒜喜水,生长关键时期浇不上水会直接影响大蒜产量。如遇极端干旱天气,自备井和用电供应就显得尤为重要。杨书忠深刻认识到,“发家致富就要打井供电”。

经过对义和村农田水利、电网设施的实地查看,杨书忠发现村内自备井数量不足和农电承载过重卡脖子问题突出。他与村“两委”、群众代表沟通后,积极争取上级补贴资金,为村里打深水井4眼,对村内电网进行增容改造升级。

义和村集体经济实力不足,为民办实事存在困难。杨书忠把增加村集体收入列为工作重中之重,积极争取派出单位和白桥镇党委政府的支持,终于在2017年6月建成了可存蒜薹200吨、蒜头400吨、年收益8万元的冷库。目前,该冷库已完成租赁合同的签订。村集体有了经济收入,为村级公益事业和贫困户脱贫巩固提升提供了有效保障。

访贫问苦解民忧把群众的大事小情装在心上

在义和村的田间小路上,随时都能看到杨书忠的身影,一直是那身迷彩、那双军用布鞋。他定期走访慰问贫困户,详细询问了解贫困户生活情况、致贫原因及目前帮扶措施,事无巨细,一丝不苟。

在与派出单位的积极沟通下,他多次为贫困户和白桥镇敬老院送上米、面、油、床单、被套、手套等生活和劳保物品;先后组织省眼科医院、济南博爱医院、商河县医院为村民义诊、健康查体并发放慰问物品;为白桥镇中学安装净水设备一套,让学生喝上干净卫生的直饮水……

去年年底,杨书忠病倒在工作岗位上,当他睁开眼时说的第一句话却是:“老尚大哥说他家那个暖气不好用得修修,看看有没有懂的人给他修理一下。”杨书忠就是这样,他心系群众、敬业奉献的精神感染着身边每一个人。(本报记者 邱天)

新闻推荐

县林业局办案数量质量双提升

森林公安在执法现场。本报1月3日讯(通讯员赵培)记者从商河县林业局了解到,2017年,县林业局森林公安提高办案水平,严把办案质量关,尽职履责,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违法犯罪,实现了办案数量与质...

商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商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像蒲公英一样扎根白桥——记市红十字会派驻商河县白桥镇义和村“第一书记”杨书忠)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