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一起行动,打好攻坚战,共圆小康梦。”
今天是我国第4个“扶贫日”,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当前一项集全党全社会合力的重要政治任务和民生工程,也是济南市“453”工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自从济南打响“脱贫攻坚战役”以来,济南市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绩:截至2016年底,全市18.52万贫困人口累计脱贫16.96万人,916个贫困村“摘帽”退出573个,其中2016年完成6.4万人脱贫,511个贫困村“摘帽”退出,超额完成省下达减贫任务和年度脱贫计划;今年年底将基本完成剩余1.56万人脱贫和343个贫困村“摘帽”退出任务。
2017年是济南市脱贫攻坚战役的关键之年,全市“扶贫人”以省委副书记、市委书记王文涛提出的“关键在‘精准\’,核心在‘算账\’”为扶贫工作的总要求,狠抓作风建设,汇聚多方力量,整合政策措施,完善建档立卡,加强督查调度,强化工作落实,集中精力全力投入到脱贫攻坚战中,吹响了脱贫攻坚反攻的“号角”,也进行了一场“扶贫社会总动员”。抓好“生命线”推动产业发展
众所周知,“产业扶贫”是扶贫工作的“生命线”、“命根子”,只有把握住“产业”的发展,才能稳步脱贫。据市扶贫办提供的数据显示,2016年除中央、省下拨济南市的6590万元外,市级投入1.1亿元,比上年增加一倍;县区投入1.37亿元,比上年增长2.1倍。2017年,除省级资金5287万元外,市级投入1.9亿元,比上年增长72.7%,县区投入1.6亿元,比上年增长16.8%。积极撬动金融资金助力扶贫,发放富民生产贷、富民农户贷1.77亿元,带动3554名贫困人口脱贫增收。广泛募集社会扶贫资金,640家企业、商会协会与贫困村结成帮扶对子,投入各类帮扶资金2.8亿元。
平阴县的电商扶贫平台、历城区的医疗扶贫推动、商河县的留兰香产业扶贫项目、天桥区与市中区等积极对外协作的产业扶贫项目等各具特色,走出了一条专属于济南的扶贫之路。回顾2016年,济南市实施产业项目920个,扶持贫困人口1.6万户、3.23万人;再看2017年,共实施产业项目288个,带动贫困人口9622户、20448人;建成第二批光伏项目213个,覆盖211个贫困村;第三批光伏项目计划建设规模1.76万千瓦,覆盖320个贫困村。
“俺们村原来是地道的贫困村,谁也不愿意来;现在却成了人人羡慕的‘美丽乡村\’,谁还不说俺家乡好?”历城区荷花路街道程家庄村贫困户这样说。据了解,该村的“火龙果产业大棚”等项目,连同当地的草莓、太阳花以及苗木大棚,实现了村集体收入零的突破,还让不少贫困户圆了自己“就近就业”的脱贫梦。
为让全社会参与扶贫,让贫困户尽快脱贫,济南市出台了“脱贫攻坚40条”,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出台了38个专项实施方案,市扶贫办与有关部门单位先后制订了49个直接对接贫困村、贫困户的实施意见,形成了“1+38+49”脱贫攻坚政策体系,确保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落实到位。近期,经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通过并出台了《关于脱贫巩固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做好非贫困村贫困人口脱贫工作的意见》《关于推进具有一定劳动能力贫困人口就地就近就业的实施意见》和《关于深入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开发的实施意见》等四个文件,目前正着手实施。
扶贫是一条百年大计,关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济南扶贫人正在为中国梦而勠力。
真正“拔穷根”基础设施大提升
怎样才能“拔穷根”?答案就是总结好过去,做好现在、铺就未来。济南市扶贫工作实施就业扶持,通过专场招聘、公益岗安置、“就业扶贫车间”等渠道转移就业贫困群众7600余人。保障兜底稳步实施。实现农村低保、五保分散供养标准与市定扶贫线“两线合一”,将农村贫困群众全部纳入临时救助和养老医疗保险财政补助范围。《医疗***办法》已于3月1日正式实施,目前已有2万多贫困人口享受到政策实惠,其中完成分类救治贫困户8400余人,帮扶金额1000多万元。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392个贫困村办公服务场所完成提升,实施贫困户危房改造3329户,完成贫困村主干道硬化210公里,369个贫困村完成饮水安全改造,新建提升474个贫困村文化大院。
为了让贫困不再继续,济南市推行农村贫困学生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全资助,6706名贫困学生享受到资助。帮扶农民开展贫困村科技服务,累计服务3.86万人次,实施农业科技项目162项,引进新品种194个。“知识改变未来”,从来不曾放弃。
强化督查考核问责,逐级签订脱贫攻坚责任书,层层压实责任。先后开展基础数据清洗、“十二五”脱贫退出等专项督查,查找和整改工作中的问题不足近40项。将脱贫攻坚参照全市三项重点工作,单独出台考核细则,进行专项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对县区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和领导班子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严肃脱贫攻坚工作纪律,制订出台《脱贫攻坚工作问责办法》,明确了33种应问责情形,有力推动全市扶贫工作的健康开展。
提起济南人,相信都会想起“实在”二字。作为敢于担当、真抓实干的济南人,在自身完成脱贫的同时还不忘记帮扶其他兄弟城市。“济南-临沂扶贫协作”共签订协议合作项目10个,协议投资3.2亿元,已完成投资1.44亿元。同时,还积极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开展全方位脱贫合作,赢得了好评。
时不我待,为了实现“决不让一位兄弟姐妹在全民族共奔小康路上掉队”的庄严承诺,济南扶贫人在努力着,而这一张张“扶贫成绩单”,也是对即将召开的党的十九大的最佳献礼。(本报记者 李鹏 通讯员 刘刚 张婉 杨鹏 刘志毅)
平阴县扶贫产业项目(李鹏 逯太堂 摄)
昂然屹立的群山、奔腾不息的黄河、辛勤劳作的人民,始终在见证着平阴大地的沧桑巨变。湍流不息的浪溪河像一条银色的玉带穿过阿胶故里,化作阵阵暖流,滋润着无数中国人的心田;汩汩喷涌的洪范泉水像颗颗珍珠,荡漾着迷人的光彩,述说着“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的绮丽风光。
“穷则思变,贫则不安。”作为济南市欠发达县区之一的平阴县,始终在用血脉深处传承的、偾张的激情传递着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庄严承诺。在平阴县,又发生了哪些令人回味的“扶贫故事”呢?
“精准”靶向 “剑指”扶贫
这是孔村镇高路桥村村民赵庆斌的新家:三间新房,一处车间,屋内是崭新的家具。这些对于赵庆斌来讲是一个连做梦都不敢想象的场景。2004年,女儿刚出生7天妻子就撒手人寰。2008年赵庆斌右眼失明,2012年股骨头坏死。对生活失去希望的他几次选择轻生,但都被救了回来。在被确定为贫困户之后,父女两人得到了社会各方面的大力帮助。首先镇里出面协调,帮他找到了工作。在绿泽画院,他不仅有免费的房住、免费的饭吃,每个月还能有近千元的收入。县里出资给盖了房子,建了雕刻加工车间。这样,他可以白天在画院创作,晚上在家进行雕刻。包村的第一书记朱志华还给他送去了家具,建立了结对帮扶关系,随时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困难。除此之外,赵庆斌每个月还可以得到残疾人补贴,住院免除医药费,孩子上学免除就餐费。不过,这些实实在在的举措,只是平阴县在***、精准脱贫工作中的一个缩影。
平阴,总面积827平方公里,人口37.4万,下辖2个街道、6个乡镇,346个行政村。2014年通过精准识别,有112个行政村为贫困村,6241户13627人生活水平在贫困线以下。他们的疾苦、他们的困难,党和政府看在眼里、记在心里,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推进***工作。
贫困是位于平阴、东平两县接合部的洪范池镇令人窘迫的标签。全镇34个行政村70%的土地覆盖着大小不等的山丘,其中有19个村为省级贫困村。一眼望去,在这里很难找到一块平坦的土地。
针对洪范池镇的实际,县里重点发展了林果种植和乡村旅游项目。近年,全镇苹果种植面积已经近7000亩,核桃5000余亩,樱桃900余亩。丁泉村、白雁泉村、全福农场的民宿也初具特色。今年的“泉水节、采摘节”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正如致贫的因素多样性、复杂性、反复性一样,治贫工作兼具了系统性、艰难性、曲折性。在贫困面前,平阴县委县政府更加清楚自己肩上背的是怎样的责任与使命。深刻剖析贫困人口致贫原因,认真梳理各镇(街道)的实际,按照“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游则游”思路,实施精准“靶向疗法”,重点培育玫瑰花、林果、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引导贫困户发展生产、脱贫致富。两年来,累计投入资金4547.5万元,实施产业扶贫项目125个,打造了直接帮扶、委托帮扶、合作帮扶、股份帮扶四种模式。对有劳动能力,缺资金和技术的贫困户,采取直接帮扶。2016年以来,全县共发放扶贫羊2500余只,覆盖到全县8个镇街;发展光伏6933KW,覆盖所有贫困村。对既无劳动能力,又无资金和技术的贫困户,采取委托帮扶。安城的苗木基地、锦水的玮泉生物质发电,每年拿出部分效益帮扶贫困户;鼓励贫困户组织起来,加入专业合作社,实施合作帮扶。孝直镇前科村,成立劳务合作社,专门为农业龙头企业提供劳务服务。贫困户将政策扶持资金、土地流转等组建股份合作制经营主体,实施股份帮扶。榆山街道分水岭村成立合作社,种植丹参、皂角、菊花等中药材,每户分红近千元。玫瑰镇葛庄村将产业资金购买机器投入合作社,当年分红1000元。
举全县之力,聚全民之智,发动全社会的力量参与到脱贫攻坚工作中来,对如期实现脱贫目标就显得非常及时而有必要。
平阴县著名的民间扶贫人丁连泉在记录本的扉页上写着:“不能忘掉任何一个贫困的残疾人!”在采访中记者得知,他不仅创办了“爱心365扶贫助残协会”,而且还提出了自己的帮扶理念:就业要稳定,创业要得时,服务要跟上。翻开花名册,一组震撼人心的数字立刻出现在眼前:培训2200余人,当地就业876人,进入上汽等大型企业100余人,自我创业300余人。这是一位70多岁的老人用自己实际行动书写出的壮阔画面。
年逾七旬的丁连泉只是平阴县整体帮扶工作当中的普通一员。今年3月,该县印发了《开展“脱贫攻坚手牵手,共奔小康心连心”活动》的文件。鼓励有爱心、愿奉献、乐扶贫的社会各界人士,与建档立卡贫困户自主结对、自愿认亲。全县106个单位,2684名机关干部共帮扶5761户贫困户,实现了“一户一干部”,打通了脱贫攻坚的“最后一公里”。玮泉生物质发电有限公司成立“企业扶贫办”,为贫困群众建档立卡,给予各种优惠;华玫生物科技公司帮扶30户贫困户,每户每年2000元。玫德集团、富翔集团、绿泽画院等一大批企业和社会组织通过爱心捐赠、提供就业等形式,帮助贫困村发展经济,带动贫困人口脱贫。人人皆愿为、人人皆可为、人人皆能为的社会大扶贫格局在平阴县初步形成。
翻开孝直镇挂职书记李刚的扶贫日志,你会发现每一页上都详细记录着他的日常工作:“今天,县卫计委全体领导班子成员在刁鹅岭村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帮扶工作。”他的日志从侧面反映了平阴县一直坚持的“十指联奏最强音”工作方式:即集中各类资金和力量,咬定“精准”二字,定向“喷灌”、定点“滴灌”,确保扶贫资源真正向贫困村、贫困户倾斜、聚集,努力探索出一条拔穷根、改穷业、换穷貌的***、精准脱贫之路。
该县扶贫办工作人员对记者这样说:“贫困户需要什么,贫困户缺什么,我们就提供什么,帮助什么。”这是一个县城最让人感动的“温度”。针对贫困群众中最需要帮助的病人、残疾人和学生,平阴提出了温暖人心的“平阴方案”。具体政策为“三项兜底”:医疗兜底,为贫困户发放“医疗扶贫健康卡”,该卡具备支撑签约服务、就医一卡通、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远程医疗等功能,通过智慧健康工程切实方便贫困人口就医。贫困户的住院费用,在居民医疗保险和商业保险报销之后,需个人承担的剩余部分,由县财政全部兜底,报销的病种在全市15个帮扶病种的基础上,扩大到所有病种进行帮扶。如今,病人走进医院,就会首先看到“健康扶贫绿色通道”。医疗专家定期入户走访,贫困户拿药由定点医疗机构配发到村卫生室直接领取,行动困难贫困人口患者由乡村医师送药上门。教育兜底。筹集资金为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解决校车费和午餐费:学前、小学、初中和高中阶段阶段每月补助交通费和生活费180元。对建档立卡重度残疾人发放每人每月100元的生活补贴。设立政府贫困残疾人临时救助专项基金,对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突发性大病及时开展临时救助。落实资金190余万元对61户贫困户实施了危房改造工程;完成13个村的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五小”水利工程190处;落实资金83万元新建文化大院21个,改造提升23个;完成了43个贫困村的公共体育设施建设。一大批土地整理、农渠建设、道路硬化、农田建设项目正有序开展。
忽如一夜春风来,百花齐放春满园。一个个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振奋人心,一项项各具特色的惠民工程温暖心田。为实现扶贫承诺,平阴县37万人民正以崭新的精神风貌,开拓创新,奋力拼搏,为建设幸福美好新平阴而努力奋斗。
(本报记者 李鹏 通讯员 吴磊 逯太堂)
昔日的贫困村已经“蝶变”成“美丽的家乡”。(李鹏 摄)
多肉植物成为历城区荷花路街道苌家庄村贫困户脱贫的希望。
“齐鲁首邑”,大美历城。说起有着4000年文化历史的文明古城济南,就不得不说历城。作为“齐鲁首邑”,历城的点点滴滴都备受世人关注,2017年,刚刚迎来撤县建区30周年纪念日的历城区,正在以“变挡加速”的劲头奔驰。
作为历史悠久的区域,在打响“脱贫攻坚战”以来,历城区始终以饱满的热情去面对这份“最贴近民生的工作”。尤其是2017年,历城区严格按照目标责任书要求,始终把***、精准脱贫作为当前的重大政治任务,明确目标,落实责任,采取有效措施,扎实开展脱贫攻坚工作,全区扶贫开发工作进展顺利。
夯实基础 扎实扶贫
“精准”是扶贫工作的重点所在,该区继续坚持以“算账”为核心,下发了脱贫手册17000份,并走村入户与每户贫困群众面对面算好“四本账”,确保贫困户档案及脱贫手册算账真实准确,收支记录清晰可信。另外,该区下足功夫,对存在“大额存款、购房贷款、公职供养、有大型农机具、购买小汽车”五种类型进行了精准退出,逐户落实情况,分别处理问题,群众满意率得到明显提高。最后,历城区重点“攻克”档案问题,不断加大扶贫档案培训力度,今年以来,共组织开展精准识别业务培训12次,400人次。进一步规范扶贫档案管理,邀请市扶贫办相关专家到街镇指导扶贫档案管理工作6次,有效提高了全区扶贫档案管理水平。
“(刀不误砍柴工”,扎好篱笆才能放心做好工作。如何把扶贫政策落到实处,是整个扶贫战役中的一处“战略要塞”。该区制定出台了《济南市历城区医疗***实施方案》,在积极组织贫困人口免费健康查体工作的同时,加大了门诊自购药、门诊及住院帮扶力度。目前,建档立卡贫困户查体等工作进展顺利,查体率达到90%以上,走在全市前列。为14065名符合参加居民医疗保险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包含南部山区贫困户)按照每人每年300元的标准缴纳代缴保费,为5248名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口额外缴纳100元养老保险。
彩石街道辖区内徐家场村贫困户单德堂这样告诉记者:“如果不是党的好政策,俺真就完了。”6月9日下午,他在村里不慎摔伤胸椎,医院给出的治疗费用为6万元,无奈之下单德堂选择放弃治疗。峰回路转,村支书立即与彩石卫生院联系,向院长康玉南介绍老单基本情况。康玉南在得知单德堂的病情后,按照历城区医疗扶贫相关政策,迅速与市三院副院长王业本取得了联系。“老单是胸椎压缩性骨折,双下肢已经失去知觉,当时我也很着急地联系了市三院,人家表示全力配合转院治疗。把老单送去之后,村委会再来补办相关诊疗、转院手续。现在,老单得到了市三院的治疗,恢复良好。”按照全市的医疗扶贫政策,贫困户在经过医保报销、医院减免以及市医疗扶贫资金报销后,还有一部分费用需要自己承担,但不少贫困人口就连这一部分治疗费用也难以支付,这个问题如何解决?康玉南说,为了解决这部分贫困人口的就诊问题,彩石街道专门拿出10万元成立了“医疗扶贫救助资金”。这笔资金不但可以解决贫困户无力支付医药费的问题,还是“扶贫绿色通道”的“桥梁”。“以单德堂为例,他去市三院治疗,先通过彩石卫生院办理双项转诊手续,然后卫生院先拿这笔资金垫付个人押金,通过后期区卫计局等部门的全部报销后,因为他们无法支付所剩余的医疗费,因此全部由该资金缴纳,这样,贫困人口的医疗费也就解决了。”以民为核 耐心工作
加强对有劳动能力、有培训意愿的贫困群众的培训力度,今年以来,历城区共培训约600人次,实现转移就业328人。将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优先纳入现行各级各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保障范围,实现从学前教育到大学教育帮扶和资助政策的全覆盖,今年以来累计资助203人,资助资金达22.96万元。
据历城区教育局工作人员表示,该局制定下发《历城区资助政策实施细则》《历城区资助工作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历城区资助工作规范管理目标与标准》等文件,建立了公告通报制度、监督举报制度、督查督办制度、投诉处置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绩效考核制度等工作制度,确保扶贫政策及时落地、建档立卡学生享受实惠。作为该区最具特色的“泛海助学”,是该局对历城户籍建档立卡就学大学生,资助7人,每人5000元,资助金3.5万元。
2017年,历城区危房改造任务共涉及辖区1镇5办96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73户,翻建60户、修缮13户;非建档立卡23户(五保户1户,低保户14户,贫困残疾人家庭8户),翻建22户、修缮1户。工作中,历城区始终坚持以“因地制宜,政府主导,农民自愿”为原则,以构筑农村困难群众“居有所安”为目标,精心组织,统筹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工作。截至目前,改造工作已全部完成,极大改善了农村群众居住条件。自危改工作启动以来,港沟街道办事处城管科工作人员多次入村入户了解情况,刚开始有的百姓对政府的政策还不理解不支持,通过耐心细致的讲解政策,做通了百姓的工作。其中河西村的吕安海是一个低保户,家庭条件非常困难,自己的房子又是危房,按他的想法是政府建房子,然后把建房的补助资金留下来改善自己的生活。工作人员耐心地给他做思想工作讲明政策告诉他,危房改造资金只能用于房屋改造上,而且只能自己先筹措资金改造危房,等上级部门验收完毕后才能给予改造资金。经过多次的沟通,吕安海终于转换了思想,对危房改造有了新的认识,现在新的房屋也建好了,与原来的老房子相比既安全又干净,非常的高兴说:“还是共产党的政策好啊,没有党为百姓着想的好政策,我这辈子也住不上新房子了”。
做好产业 形成特色
在辖区内,彩石街道办事处、荷花路街道办事处、港沟街道办事处以及王舍人街道办事处等基层单位积极响应“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号召,积极应对,做出了自己的“扶贫特色”,成为该区基层扶贫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2017年以来,共上报扶贫产业项目115个(南部山区105个,历城区10个),涉及资金
3760万元(南部山区3205万元,历城区
555万元)。其中,光伏项目81个,种
植项目4个,养殖项目1个,加工项目3个,旅游项目7个,投资分红19个(历城区光伏项目1个,养
殖项目1个,投资分红8个),截
至目前,历城区的10个项目均
按照要求,在8月底前完工。
以重点扶贫项目为平台,统筹
整合使用各行业、部门涉农资金
用于支持脱贫攻坚,2017年涉农资金总规模13613.92万元,计划80%整合用于脱贫攻坚,确保按期完成全区脱贫攻坚任务。同时,加强项目监管力度,成立由区级领导带队,扶贫、督查、财政、审计等部门组成的联合督导组,针对前期自查和省、市督查中提出的问题进行密集督查,有效推动了2015年、2016年产业扶贫项目省市反馈问题的整改落实和2017年项目建设。
如今的“齐鲁首邑”,正在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世人面前,历城区“不让一位兄弟姐妹在脱贫攻坚道路上掉队”的庄严承诺掷地有声。
(本报记者 李鹏 通讯员 于丽娜 陈玲)
孙集镇刘安村利用扶贫资金修建的葡萄种植拱棚。(资料照片)龙桑寺镇冯集村发展的速冻调制肉加工项目,带动贫困人口务工增收。(资料照片)
开展“双联双促”,单位联村,干部联户,收集群众诉求,解决实际难题,密切干群关系,聚焦***;出台109条重点帮扶举措,以新定位、新突破和新机制全力推动脱贫攻坚;115个贫困村光伏电站项目并网发电,原本集体经济空壳村“家底”变殷实;医疗精准服务有创新,为贫困患者送药上门……一项项扎实有效的举措,为商河县脱贫攻坚增添了最生动的注脚。
2017年,新一届商河县委把脱贫攻坚作为“363”重点工作体系的首要一环,全县上下坚持“绣花”功夫抓扶贫,“算账”思维促脱贫,发展主导产业,加速政策衔接,补齐脱贫短板,巩固脱贫成效,实现了***的“多点开花”。七 大 板 块助威产业升级
在玉皇庙镇瓦东村,这里是一篇丰收景象。该地利用30万元专项扶贫资金建设了8个冬暖式大棚,种植樱桃西红柿,每个棚实现年收入8万至9万元。扶贫项目的成功,立即打消了苦于传统农作物价格低的村民不敢调整种植结构的顾虑,纷纷要求自发投资建设大棚。第一书记和包村干部为村里建设了农家书屋,并引入种植专家提供技术指导,银行部门为村民办理扶贫贷款解决资金难题,一年时间瓦东村建起了34个高标准大棚,有能力种植的贫困群众通过劳动脱贫致富,没有能力种植的贫困群众也通过分红和务工实现了脱贫。
这样的事例在商河县比比皆是。脱贫攻坚以来,商河县坚持将产业项目作为脱贫攻坚的要点、要害和要义牢牢抓在手上,结合农村经济发展特点、产业特色和资源禀赋,积极构建“一镇一业”、“一村一品”产业布局,全力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发展动力。2016年以来,共实施产业扶贫项目115个,完成投资5204.66万元,实施瓜果蔬菜大棚项目27个,新建大棚(拱棚)566座;新建恒温库8个,农贸市场1个;实施畜牧、水产养殖项目18个,乡村特色旅游建设、提升项目4个;实施林果套种、间作项目15个,发展成片果园2000亩;实施扶贫车间、加工点项目10个,新建厂房总面积7857平方米;实施投资性扶贫项目4个,电商扶贫项目3个;实施光伏发电项目22个,建设家庭光伏电站87个,村级地面光伏电站8座。全县大棚蔬菜、林果、大蒜、养殖、乡村旅游、光伏、群众性加工业七大产业板块初步形成,有效带动了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和贫困群众增收脱贫。
十 种 模 式带动产业收效
“之前只是听孩子们说在网上买东西,谁能想到咱们的东西也能拿到网上去卖,”沙河镇张铁匠村的老张说。据悉,该村是个仅有140人的村庄,41户中有贫困户30户,贫困率高达73%,全村有300多亩盐碱地,因耕地难以灌溉,导致产出低,全村无特色种养殖产业。但村里人有门制作锡壶的手艺,随着铁艺花架、锡壶等产品在电商平台的销售,过去一年,村集体增收五六万元,这让张铁匠村有了十足底气。
拓展“互联网+扶贫”思维,借助农村淘宝村级服务中心、“赶街网”、联荷电商产业园、京东商河馆等电商平台,与特色种养加有机结合,是商河县结合“七大板块”,有效推动扶贫开发工作科学推进的一个缩影。
该县指导各镇街坚持因地制宜、因需施策,在充分征求贫困村、贫困户意见的基础上,规划好产业扶贫项目,保障脱贫成效。目前,共有281个项目进入了产业扶贫项目库,其中115个项目已经实施完成。在脱贫举措上,商河县开启“龙头企业+土地流转+用工+贫困户”、“企业+加工点+贫困户”、“企业+用工+贫困户”、“电商平台+服务站+贫困户”、“特色种养加项目+贫困户”、“行业部门用工+贫困户”、“乡村旅游+贫困户”、“光伏产业+贫困户”、“金融+产业+贫困户”、“金融+企业+贫困户”等十种发展模式,多元化拓展扶贫渠道。
打 出 组 合 拳贫困人口也能“造血”
站南村位于韩庙镇北部,为市级贫困村,由于距离德惠新河较远,且地势相对较高,农田灌溉引水困难,农作物产量较低。2017年初,县水务局帮扶实施了站南村泵站建设,解决了站南村3000多亩耕地的灌溉水源问题。泵站建成后,工作人员发现因土质问题,引水渠常有淤泥,影响了引水泵站使用效率,为解决引水渠道坍塌淤积问题,县水务局又多方筹集资金45万元,对500余米的引水渠进行衬砌,解决了淤塞问题,站南村的灌排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
再将我们的镜头切换,近日,虽然阴雨连绵,但北赵村的村民脸上却洋溢着笑容。“2年前,我们村里的主干道修好。如今,小巷内也已铺上水泥,以后下雨天邻居串门也不担心泥巴把鞋弄脏了。”村民于翠兰说。由于资金原因,村内有500平方米小巷没有硬化,影响村民出行和村内道路的贯通。得知此情况后,济南德翼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决定自费为村民修路。国庆假日期间,该公司投资近4万元将村内500平方米小巷硬化。
对照市委、市政府“脱贫攻坚40条”政策措施,商河县细化为70项重点任务,收集整理各行业部门扶贫方面政策6大类109条,编印了《商河县扶贫开发政策指南》和《商河县扶贫开发相关政策问答》,形成政策组合拳,有效引导街镇、部门分解任务,主动对接,推进落实。2016年以来,商河县累计投入扶贫资金2.13亿元,为贫困村、贫困户实施了街巷硬化,电网、危房、饮水安全改造,开展了产业扶持、教育助学等系列帮扶、救助活动,支撑了全县脱贫攻坚稳步推进。
郑路镇贫困户李祥荣因向患尿毒症的儿子捐肾而丧失部分劳动能力,全家因缺资金,因病致贫,商河县扶贫办、郑路镇政府了解到其懂养牛技术后,通过与银行协调,为其发放“富民农户贷”,并帮助其扩大养殖规模,加快了他脱贫增收步伐。金融扶贫能够有效撬动金融资本和民间资金,引导资金向贫困地区聚集,是提升产业档次,增强贫困户的造血功能的重要手段之一。
去年以来,商河县制定出台了详细工作方案,积极吸纳新的合作银行,不断加大金融扶贫工作力度,助力产业提升,为贫困群众开辟出一条脱贫增收的“金色通道”。一方面,在鼓励企业吸纳贫困人口用工的同时,创新“富民生产贷”帮扶方式;积极引导金融扶贫企业对无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采取结对、实物、提供技术等多种帮扶方式。另一方面,“富民农户贷”为贫困户提供发展资金,有力带动贫困群众自立更生。截至9月底,为11家扶贫企业发放“富民生产贷”2315万元,带动贫困人口463人;发放“富民农户贷”11户48万元。
(本报记者 李鹏 通讯员 姜国强)
市中区残联向临沂市费县残联捐赠轮椅。(资料照片)
市中区七贤街道实地查看郝家村玩具厂建设厂房。(资料照片)
市中区大观园街道对接商河县龙桑寺镇进行协作扶贫。(资料照片)
一直以来,“市中区”作为济南的一块“中心区域”受关注程度较高,是泉城济南市的政治和经济中心地带,作为济南市的中心城区,是全市的政治、经济、文化和金融中心。作为实力较强、底蕴深厚的城区,在全市打响“脱贫攻坚战役”之后,该区按照中央、省、市脱贫攻坚工作部署要求,坚持***、精准脱贫,在全市率先完成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和市级贫困村全部脱贫摘帽的任务目标,脱贫攻坚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2014年以来,按照中央、省、市扶贫工作部署要求,我区脱贫攻坚工作坚持精准识别,靶向攻坚,因村因户因人分类施策,用绣花的功夫不断提升脱贫攻坚实效,确保在小康路上‘一人不能少、一户不能落、一村不能漏\’。”该区扶贫办工作人员郑重地告诉记者。据了解,截至2016年底,该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498户957人和9个市级贫困村已全部实现脱贫摘帽。
市中区是怎样“拔除穷根”、“摘除穷帽”的?让我们来听听他们的“扶贫故事”。
因地制宜做好基础设施建设
市中区辖区内,共有涉农街道办事处6个,分别是十六里河、兴隆、党家、陡沟、七贤和白马山。全区共有行政村77个,农业人口约12万人。经精准识别和数据清洗,全区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498户957人(由于人口自然增减等原因,现有实际贫困人口483户919人),确定市级贫困村9个。其中:十六里河建档立卡贫困户126户、贫困人口216人,兴隆建档立卡贫困户188户、贫困人口391人,党家建档立卡贫困户110户、贫困人口201人,陡沟建档立卡贫困户74户、贫困人口149人。9个市级贫困村全部在兴隆街道办事处。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按照“六个精准”(扶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和“五个一批”(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扶贫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的要求,结合该区工作实际,区委、区政府提出了“***、强基固本,立足当前,兼顾长远,帮扶点、辐射面”的脱贫攻坚总体工作思路,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切实做到扶贫工作务实,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
针对不同的贫困群体,通过实施“两线合一”,政府兜底,把社会保障作为基本防线,大力实施医疗***、就业扶贫等专项扶贫,统筹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全面落实各项帮扶措施,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人均年收入达到4165元以上。针对贫困村集体经济发展,把产业扶贫作为贫困村稳定脱贫的关键和基础,初步实现了“村集体有收入,贫困户全覆盖”的目标。不断加大投入,实施“五通十有”基础设施建设,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
为脱贫攻坚各项工作提供资金保障。2016年至2017年间,该区分别安排预算资金3000万元,统筹用于脱贫攻坚及扶贫协作。按照“用途不变、渠道不乱、统筹安排、各负其责、各记其功、形成合力”的基本要求,统筹管理使用各行业主管部门不低于20%的涉农资金,用于扶贫开发,提高资金使用精准度和使用效益。2017年市中区计划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3534.9万元,规划扶贫项目27个。其中,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345.2万元,整合涉农资金2189.7万元,形成了“多个渠道引水、一个龙头放水”的扶贫投入新格局。
以产业为根“做好自己还要帮别人”
产业,是扶贫工作的“生命线”,是贫困人口脱贫的最佳长效机制。抓住这个“命根子”,市中区在过去两年间全区累计投入财政专项产业资金1008余万元,在9个市级贫困村分别实施产业扶贫项目,为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实现稳定增长提供了强力的产业支撑。投入资金2145万元,加快推进9个市级贫困村的“五通十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工程,2017年底项目全部建设完成。
通过“两线合一”、医疗***、教育扶贫等多种扶贫方式,全面落实普惠政策,做到精准对人,应扶尽扶。投入资金198.72万元,实施医疗***,开通了3家定点救助医院和1家区级医疗***转诊医院。投入资金24.79万元,为全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购买了基本医疗保险。实施“雨露计划”,按每人3000元标准,帮助14名贫困家庭在校生实现上学梦。完善养老措施,新建农村幸福院2处和6500平方米区级福利服务中心1处。同时全面落实城乡低保统筹、80岁以上老人生活补助、村集体办公服务经费补助、教育“两免两送”、低收入家庭救助等普惠政策。加快推进金融扶贫、就业扶贫等专项扶贫。通过实施金融扶贫,目前该区已注入风险补偿和贴息资金70万元,完成69户符合贷款条件对象的摸底调查。通过实施公益岗安置行动,15名贫困人口实现稳定就业,该项工作在全市2017年上半年考核中位列全市第一名。
做好自己还要帮别人。该区加强扶贫协作,助力商河和费县脱贫攻坚。通过与商河县和临沂市费县积极对接,该区分别与两地签订了帮扶合作框架协议,设立了工作联络机构,推动扶贫协作各项工作顺利推进。截至目前,该区与商河县确定帮扶项目9个。向费县累计提供帮扶资金200余万元。其中梁邱镇郝家村玩具加工等扶贫协作项目已投产运营,可实现年收益20余万元,带动234户、419名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强化工作成效完成自身“脱贫使命”
济南市市中区的扶贫工作已成为全市扶贫工作的“急先锋”,那么,全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穷帽”摘除之后,下一步又该如何工作呢?
该区扶贫办工作人员介绍,今后该区将组织领导再加强,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有力组织保障。按照“五级书记”抓扶贫的要求,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区委常委会、区政府常务会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对扶贫工作进行专题研究,专题部署,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靠上抓,进一步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综合部门牵头抓总,相关部门各负其责,社会协同参与”的工作格局。包挂领导、部门负责人定期调研,深入村居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新问题、新矛盾,出实招,破难题,解民困。继续加强“第一书记”抓党建促脱贫工作,继续强化“村两委”和村党员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按照市扶贫办做好非贫困村贫困人口脱贫工作的要求,该区将尝试探索采用股权收益分配方式,投入资金300万元,实施产业扶贫项目,确保收益覆盖十六里河、党家、陡沟三个街道办事处所有“插花式”贫困户。同时安排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实现稳定就业,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效。防止出现假脱贫、被脱贫现象的发生,同时继续加强信息采集和动态监测,防止再返贫、新入贫。
同时,积极完成“自身使命”,将按照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关于开展济南市与临沂市、济南市内扶贫协作指导意见》的要求,继续积极推进与临沂费县、和济南商河县的扶贫协作,在给予资金扶持的基础上,广泛动员辖区街道办事处、企事业单位、社会力量更多更好地参与扶贫协作,多形式、多方位、多角度地为费县和商河提供支持和援助,真正做到资金到位、人员到位、项目落地到位、技术服务到位、工作落实到位,助力两个县早日打赢脱贫攻坚战。(本报记者 李鹏 通讯员 张树明 李丽)
“第一书记”正在查看扶贫产业。(李鹏 卢勤虎 摄)
位于母亲河畔的天桥,一座携河发展的“桥头堡”,正以飞翔的姿态,追逐着小康梦想。
自从天桥擂响脱贫攻坚战的战鼓,重重按下扶贫工作启动键的那一刻,不让一个贫困群众掉队的铿锵誓言,就成了天桥每一名扶贫人的庄严承诺。几年来,天桥以一如继往的凝聚力、执行力和战斗力,带领着全区1500多名贫困群众奔向了脱贫“快车道”。
严格标准 强化保障
2017年夏至过后的第二天。下午六点多钟,暑气渐消,大桥镇东营子村的村部里,还是一片热火朝天的忙碌景象。大桥镇扶贫办的科员韩莎莎正对刚刚被纳入贫困户的王庆勇的信息进行逐项核实。一张《贫困户信息采集表》上,密密麻麻地列着贫困户家庭成员信息、致贫原因、收入情况等多种项目。“精准识别是脱贫攻坚工作的基础,识别和算账的精准决定着脱贫成败,”特地前来督查工作的区扶贫办副主任蓝华玲如是说。
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后,天桥区扶贫办积极组织街道包联干部,村“两委”成员和第一书记按照识别标准和“两不愁三保障”要求,认真进行宣传发动和摸底排查,建立了从申请、评议、初选公告、信息采集、审核公示等全景式、全过程扶贫档案。截至目前,该区共确定市定贫困村10个,建档立卡600户1529人。
“谋划、编制项目要满足下一年实施的需要,像‘五个一批\’、‘两不愁三保障\’、‘五通十有\’、扶贫协助等等这些项目要全部囊括。”今年10月10日的预算会上,区农发局局长、扶贫办主任李兆福斩钉截铁。脱贫攻坚开展后,天桥区及时从财政资金里拿出2000余万元作为扶贫专项资金,并按照贫困村、贫困人口多少,按比例切块下达。同时,要求相关街道统筹安排省、市、区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确保在脱贫攻坚期内贫困村的产业发展资金。一份《天桥区项目资金分配方案》清楚显示,仅2016年这个区就投入了1000万元用于扶贫产业、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购买“第三方”等9个大项15个小项。
多个渠道引流、一个龙头放水。目前,已整合各级财政涉农资金400多万元。与此同时,天桥区及时出台《关于下达2016年度省、市、区财政扶贫资金计划的通知》和《天桥区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项目实施监管意见》,确保了资金使用规范、安全、高效。
产业扶持 激发动力
“这4个大棚到年底少说也有20000元的收入,我一年就有了近10000元的收入。”大桥街道办事处焦家村贫困户李少村是该村的贫困户,一家5口人。村里安排他在大棚里打工,加上产业分红,一年下来,家庭人均纯收入翻了近三倍。
“产业选得准,贫困户脱贫步伐才能加快,才能实现‘要脱贫\’变‘能脱贫\’。”天桥区副区长、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副组长王睿一语中的。
目前,已建成蔬菜大棚22个、食用菌特色养植3处、种植“仲秋红”枣树400亩、建设光伏450千瓦,项目覆盖所有贫困户。另外,针对全区现状,初步确定了“天桥区扫帚来料加工项目”,项目建成后,预计将吸收100余名贫困人员,实现年利润20余万元。
“通过努力,我们如期完成了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稳定脱贫任务,人均纯收入达到5000元以上的占72%,人均纯收入6000元以上的占52%,6个市定贫困村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达到3万元以上。”天桥区委副书记、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组长亓伟自豪地说。
区农发局安排专项资金1415.5万元,硬化农村道路17.2公里;投入资金100万元,完成贫困村庄绿化10个,总绿化面积6000余平方米。该局投资125.65万元在市定贫困村种植了400亩枣树,项目验收后计划每亩再给予800元补助资金;区住建委目前已完成1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和14户非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危房改造任务,累计投入72.549万元。该区卫计局先后投入200万元用于“三免六减半”,累计有354人享受到政策;区人社局将农村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范围,规定全区60周岁以上农村***失能老人可向一家卫生院申请享受居家医疗护理服务。积极联系协调392家企业举办了三场招聘会,涉及工种73类,提供就业岗位1000多个,发放春风卡、人社系统***措施、就业创业、劳动维权等宣传资料4000余份。三个街办已安置贫困人口共计16名;区发改委将光伏扶贫作为创新***的有效途径。联合区扶贫办、国土局、农发局和供电公司,在8个贫困村建设了9个光伏项目,累计建设规模450KW,总投资达377.27万元,今年6月全部完成并网,预计年发电收入45万元左右。区财政局积极争取市局资金建设了蔬菜大棚7座,厂房800平方米,每年获得近10万元的收入。区文化局投入20万元为大桥街道办事处10个村规划体育设施83件,对现有的12处老年幸福苑,投资近17万元安装了78件健身设施。
(本报记者 李鹏 通讯员 蓝华玲 卢勤虎)
新闻推荐
金融“大咖”齐聚市中,论剑“金融服务实体经济”12家企业签约入驻新金融产业园
14日上午,在第六届中国公司金融论坛上,12家企业与山东新金融产业园签订了入驻协议。记者郭尧摄14日上午,在金融论坛上,韩永军向大家推介市中区。记者郭尧摄10月14日,济南大学联合市中区人民政...
商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商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