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传英慈善助学。(钱堃 摄)
如今,在商河县孙集镇袁窦村百姓中,流传着这样两首三句半:“此地当初荒草滩,处处荒凉垃圾湾,北风一刮沙满天,荒无人烟;如今鼓乡声振天,袁窦人民舞蹁跹,中华盛世新纪元,欢乐人间。”袁窦村之所以发生如此大的“蜕变”,其中离不开一位土生土长的农民企业家的奉献,他就是颐和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李传英。
近年来,李传英带领他的公司,在袁窦村经济发展、农民致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又积极建设“秧歌古村”,推动传统文化传播。他多年如一日,以实际行动回馈社会,受到了当地党政部门、广大农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称赞。
曾经下岗三次 如今带领农民致富
“儒商”,是李传英给记者的第一印象。今年50岁的他和蔼可亲、直爽从容,举手投足间彰显着睿智、儒雅。但当他说起创业往事时,轻松的语气也难掩过往的艰辛。
1983年,16岁的李传英在商河县第六棉厂得到了第一份工作。在棉厂工作期间,他爱岗敬业,获得先进个人劳动模范等荣誉,至1986年一步步走到了办公室主任的位置。1989年,棉厂倒闭,22岁的他经历了人生第一次下岗。
正值青春的李传英没有被打垮,而是调整心态,重新出发,积极组织一起下岗的同事,在商业大厦成立了文体经营部,直到企业再次被时势打倒。
1996年,二次失业的李传英通过去济南、深圳、北京多地考察,希望能发展正版、正规的音像企业,这一次,他的音像生意在火到开出连锁店时又一次中止了。
“痛苦的时候,苦出力量了。”艰辛曲折的创业经历,(练了李传英坚毅不屈的性格,造就了他博爱宽广的心胸。2005年,李传英接手商河大酒店,面对人才匮乏、投资短缺、没有管理经验等困难,李传英不惜停业为员工作系统培训。为真正搞活旅游、餐饮业,扩大经营范围,实现一条龙发展模式,2012年,李传英成立了颐和生态农业有限公司。“颐和,颐养天和之意,以‘融天地之气,纳日月精华\’达至‘颐然平和、乐享人生\’为根本理念和发展愿景。”
“天地之间人为先,人间仙地颐和园。春夏秋冬孕万物,健康美食代代传。”李传英回忆,这是他2013年流着泪写下的诗句,宣誓着他的初心。功夫不负有心人,颐和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以“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为产业化运作模式,通过企业的龙头带动作用,有力助推了本地农业经济的发展,给当地农民群众寻找到了一条致富之路,达到了“以企强村、村企共赢、农民受益”的效果。
感恩父老乡亲 力所能及回报家乡
把颐和生态农业有限公司选址在袁窦村,是李传英回报家乡父老、给父老乡亲一份稳定收入的初衷所在。提起家乡,李传英的语气异常柔和:“很难找到这么好的村子了。村里500多人,像一家人一样和谐,并且人人都能路不拾遗。我养殖的大雁飞到村民家里,总是第一时间给我送回来。如果有人遇到困难,村民都会自发来帮忙。虽然我的父母不在了,在我心里,家乡的每一位老人都是我的父母。现在工作忙,村里有红事我不一定在,但凡有白事,我必定回村里送送老人。”
因此,李传英充分利用企业自身的资源优势,广泛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促进劳动力实现就业。在用工方面,以招收当地农民为主,积极吸纳他们进入公司务工,使他们打工不用出家门。公司现有的100多名员工,一半以上都是当地农民。这种义利兼顾、德行并重的行为不仅解决了农民进城务工的多方面困难,也避免了留守儿童及留守老人等各方面问题,维护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和谐稳定。
同时,李传英主动担当社会责任,接收孤寡老人来颐和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工作,积极动员村里部分老人参与种植养殖业,让老人们老有所依、老有所为、老有所乐,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留守老人的诸多隐患与问题。
袁窦村有条宽敞结实的颐和路,这条路是李传英在2013年初,投资了近百万元修建的。该道路全部采用水泥预制,南北全长1600米,宽5米,路边安装太阳能路灯13盏。据了解,这条路以前极为低洼,暴雨时路面积水1米深,“以前有时人在路上走着走着就不见影了,那就是掉水里摔倒了。”李传英的爱心奉献,让经过的村民再也不需要提心吊胆,极大地方便了本村以及周边5个村群众的日常出行和生产劳动。
情系鼓子秧歌 “秧歌古村”放眼未来
李传英对家乡的感情,还体现在他对商河鼓子秧歌的情有独钟上。鼓子秧歌作为山东秧歌三大派系之一,是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鼓乡”袁窦村正是商河鼓子秧歌的起源地之一。“商河鼓子秧歌也有三大派系,根据伞的位置,分为插伞、扛伞、举伞三大流派。”说起鼓子秧歌,李传英精神抖擞,娓娓道来,兴起时更是现场操练起来,一招一式遒劲有力,极具感染力。
为了传承念念不忘的商河鼓子秧歌,李传英2016年开始在家乡打造“秧歌古村”。“秧歌古村”总投资1270万元,占地248亩,有专门的表演分区,包括表演“求年于滳”的祭祀区、表演“沙场点兵”的军阵表演区、表演“欢庆丰收”的庆丰收大型舞蹈展示区。
为了最大程度还原秧歌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李传英在“秧歌古村”设置了秧歌公益培训学校,拜访曾在1955年进京演出过鼓子秧歌的老人,并到鼓子秧歌的其他发源地去请老师,还安排济南舞蹈学院的老师进行编舞……“培训学校每三个月一期,为社会培训出了大量的秧歌表演人才,如今已经进行至第三期了”,关于鼓子秧歌的未来,李传英说出了自己的思考:“培养年轻的队伍还需要国家的力量,现在老人已经跳不动了,‘鼓乡\’的‘鼓神\’已是80多岁的老人。”
“未来应该建个秧歌城,在秧歌城里可参观秧歌博物馆、观看秧歌实景演出、学习秧歌表演队伍,让社会有机会更多地参与到秧歌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之中。还可以邀请山东三大秧歌甚至全国三大秧歌以比舞形式相聚秧歌城,让不同流派有机会相互交流、碰撞,秧歌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这就是我的梦想,也是鼓乡人民的梦想。”身为济南市人大代表的李传英,将在今年4月即将召开的济南市人民代表大会上就建设秧歌城提出议案。
(本报记者 钱堃 见习记者 陈思)
新闻推荐
猪舍划分严格,有母猪生活室、产房、仔猪保育室、育肥室等。本版照片均由记者黄中明摄商河孙集镇,养猪场项目正在建设中。(航拍)老百姓餐桌上必不可少的猪肉,价格已经在高位徘徊了将近两年,就在...
商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商河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