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员边良
据媒体报道,今年新使用的人教版(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七年级语文教材中,30篇课文有9篇被更换,删掉的课文包括鲁迅的《风筝》、沈复的《童趣》和流沙河的《理想》等。一些人对删除鲁迅作品的说法是“过于深刻”、“与时代脱节”,学生难懂,有位青年作家就称,鲁迅文章太深刻,不是孩子们能感知的,不如让他们接触宫崎骏、自然科学以及课外活动。
一石激起千层浪。《风筝》飞了再次引发公众关注,很多人不禁回想起那些年一起学过的鲁迅文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闰土》、《社戏》……有网友感叹:《风筝》没了,深刻没了;《童趣》没了,《理想》也没了,剩下的还有什么?
诚然,鲁迅生活的年代早已远去,鲁迅作品在语言上保留着时代特色,今天阅读起来的确存在一些困难,但以“过于深刻”等为理由解读删除鲁迅作品,恐怕有失偏颇。而且,认为“宫崎骏”更适合初中学生更有讨好之嫌。
十几岁是一个人认知世界、逐步形成主观思维的重要时期,所谓叛逆恰是孩子“自我”意识觉醒的表征之一。在这个阶段,孩子们汲取精神营养如饥似渴,因此,接触什么样的东西对他们影响很大,而“深刻”并不是问题,问题往往在于他们读的东西不够深刻。
在过往的读书生活中,笔者就有一种体会:很多优秀的作品可能初读之下是一种理解,再读之时又添心得,当然,初读和再读有时间上的跨度。这意味着,好文章给予我们的营养不是一时的,而是一世的,不同阶段都能有所收获。
就鲁迅的文章而言,恰是那些出现在语文课本上的文章,因为曾经学习过,更加亲切,也更乐意在过后的岁月中上手再读。从这个角度讲,因为难懂就将其排除在外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
事实上,学习本身就是知难而上从而不断提高的过程。至于宫崎骏更适合初中学生的提法,可能比较迎合那些依靠动漫生存的孩子的胃口,显得“接地气”。问题在于,他们喜好什么就一定要满足他们什么吗?孩子们喜欢电玩,家长忧心忡忡;孩子们喜欢吃肉,妈妈总提醒多吃菜。
家长错了,还是孩子错了?也许都有错,其实又都没错。在看得见的地方,孩子得到无微不至的照顾;在看不见的精神世界,光闪闪但轻飘飘的东西漫如春草。
给孩子们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生活没有错,但从成长的角度来看,仅有放轻松是远远不够的,中学教育尤其如此。一个人肯定应该在成长身体的同时成长心智,而“深刻”正是不可或缺的营养素。我们需要鲁迅们为一批又一批少年点亮思想的星光,伴其成长。
社会轻浮躁动只是当下悲剧,课堂里拒绝“深刻”则意味着未来悲哀。我们注意到,虽然“风筝”飞了,但“三味书屋”还在,它保留在七年级下册语文课本中,并且这一教材中还增加了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民族脊梁”以另外一种方式亮相。
鲁迅不能走,鲁迅也不会走。学习先生的文章,就从深刻开始,并最终走向深刻。
新闻推荐
□记者李培乐通讯员王士峰生活日报11月27日讯25日晚6时许,商河县沙河派出所接外地市手机匿名报警,有人躺在燕韩路许家桥附近。民警到达报警人指称地点后并未发现,而此时报警电话...
商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商河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