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新闻 章丘新闻 平阴新闻 济阳新闻 商河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济南市 > 商河新闻 > 正文

濒临失传风匣和它的手艺人

来源:烟台日报 2011-11-03 18:01   https://www.yybnet.net/

风匣是一种比较原始的鼓风助燃器具,多为木头制造的,常用于大炉灶。过去的农家锅灶旁都有它的身影,如今因土灶锐减,风匣也日渐减少。记者在闻名的风匣制造村莱州沙河镇朱马村了解到,如今,村里只剩下孙元成一个风匣匠人。昨日,记者来到莱州朱马村,采访了风匣匠人孙元成师傅。

原理:风匣会“吧嗒”只因“巧舌子”

一下车,在朱马村头记者就见到了等候已久的孙元成师傅。孙师傅中等身材,今年73岁。记者的到来,让这个朴实的手艺人感到欣喜。

把记者带到家,他就用自己做的几个风匣开始讲解演示。记者了解到,风匣的基本构造为一个箱体,内置活塞板与拉杆连接,外置手柄;一个出风口与灶膛连接,通过手拉方式压缩空气,空气通过出风口进入灶膛,起到助燃作用。

孙师傅告诉记者,风匣的箱体由质轻而不走形的泡桐木制成,拉杆则由质坚而顺直的红椿木制成。为保密封性,箱内还要刷蜂蜡,活塞板的缝隙上还要贴鸡毛,所以土话就叫它“毛人板”。

至于为什么风匣运动的时候会“吧嗒吧嗒.……”地发出声响,孙师傅一指风匣的出风口,解疑道:“出风口是个嘴巴,我们叫它‘风箱嘴子\’,嘴巴要说话就要有舌头呢!”

原来“风箱嘴子”里有个叫“巧舌子”的木头阀片,使用风匣时一推一拉,风通过“风箱嘴子”的时候来回拨动“巧舌子”,就会发出“吧嗒、吧嗒”的声音。孙师傅说,“巧舌子”的作用就是让“风箱嘴子”里吹出的风能够朝不同方向传递。对于自己的手艺,孙师傅还是蛮自信的,称因为会做风匣在当地的知名度相当的高。

窘状:土灶锐减,工匠多以修风匣为生

因为近些年来用传统土灶的人家锐减,孙师傅现在也很少做风匣。如今,孙师傅的主要工作就是骑着摩托车到周边的各个村庄上门维修风匣,他说:“风匣的‘毛人板\’时间一长就掉毛,风匣就漏气了,得加鸡毛修理,修一次一般在5元钱。”

而修理风匣时,经常会遇到咱们歇后语中所说的“老鼠进风匣”的情况。孙师傅笑着说:“人们常说老鼠进风匣,两头受气,老鼠经常会钻到风匣里,出又出不来,死到里边,也要我去清理。”如今以“粘鸡毛”“掏老鼠”为生的孙师傅说现在一个月只能出售一两台风匣,销路对象主要是五十岁以上的老人。而今,经济效益欠佳的风匣生意使孙师傅有点心灰意冷,决定再干几年就不干了,“抱孙子去了!”。

隐忧:风匣制作技艺传承人难觅

孙元成老人主要手艺就是风匣的制作,为了将这门技术传承下去,在近50年的风匣制作生涯里,老人也曾收过几个徒弟,但大都半途而废,能坚持下来的人寥寥无几。“现在这个社会,谁还来学啊,没得人学了。”当记者问及是否还会招徒弟时,老人摆了摆手说,自己养育了2个儿女,其中小儿子也跟自己学了几年风匣制作,但做了几年也都放弃了,现在都用机器电风匣做饭,这门手艺怕是要失传了。

这几年,儿女们都劝老人不要制作风匣了,颐养天年,但孙元成总是不肯。“前几次孙元成老汉的儿子有意把他的木工工具给藏了起来,但他很快找到后,又继续制作起风匣。”孙元成老人的一位邻居笑着对记者说。

“木风匣是过去的农家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村庄烟火的催生者;更是中华历史民俗文化的传承。这门手艺一旦失传,将是一大损失,令人惋惜。”孙元成老人感叹道。

YMG记者李鑫通讯员刘锡新吕禄

新闻推荐

山东省“扶贫复明”, 免费救助贫困白内障患者

新华社济南4月18日专电17日,来自济南市商河县等地的70余名贫困白内障等眼病患者,在山东红十字眼科医院接受了免费手术。这项公益活动是伴随着“博爱齐鲁—助残亮康”活...

商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商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濒临失传风匣和它的手艺人)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