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剧照小戏《账本》《大舜》剧照
□本报记者陈炜敏
《李清照》《辛弃疾》《重瞳项羽》《项羽》《雏凤骊歌》《孔圣之母》《起风桥》《账本》《邓恩铭》《大舜》——宣颂人文先祖,褒赞历史华章。15年时间,济南市京剧院用10部剧目走出一条特色发展之路,让这个曾经辉煌后又沉寂的剧团再次闪亮,一次次登上京剧界的最高舞台,在中国的戏曲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济南印记”。
李清照、辛弃疾、项羽、辛锐、孔子母亲颜徵在、郑板桥、邓恩铭、大舜等一系列与山东、济南有渊源的历史名人,一一立在京剧舞台上
镜头摇回到15年前。破旧的办公室、狭小的练功房、落满灰尘的戏装、士气低沉的演员,济南市京剧院在经历了1950到1980年代的辉煌后,随着传统文化的低迷而陷入沉寂。
排演《李清照》之初,济南市京剧院院长于鹤咏并未想到这部戏为院团发展带来的巨大变化。“这部作品的主创团队十分优秀,又是表现的济南的文化名人。”在决定院团命运的时刻,于鹤咏和同事反复商讨,又争取上级资金支持,《李清照》才最终呈现在舞台上。
得益于剧本厚重的文化底蕴、主创团队的高水平合作、主演李晴的深入刻画,原创新编京剧《李清照》在第四届京剧节上获得优秀剧目奖、优秀编剧奖、优秀导演奖,主演——国家一级演员、张派青衣李晴获得优秀表演奖。
《李清照》的获奖,让文化界开始关注济南市京剧院这一市属非重点的京剧院团,“全院破釜沉舟、上下一心,最终《李清照》冲进了中国京剧艺术节这一国家级赛事,媒体纷纷惊呼‘出现了一匹黑马’。”李晴回想起来,仍然十分激动。
因戏扬名。“一提《李清照》,大家就会想到济南市京剧院。”相比北京、天津等地的京剧院团,在资金扶持、人才队伍上,济南市京剧院都难以企及。未来怎样发展,这个问题也时时萦绕在于鹤咏院长的脑海中:“《李清照》的成功也给了我们院团发展的思路,那就是聚焦山东历史名人,这样一方面可以宣传地方历史文化,另一方面可以借助名人的知名度提升剧院的知名度。”之后,辛弃疾、项羽、辛锐、孔子母亲颜徵在、郑板桥、邓恩铭、大舜等一系列与山东、济南有渊源的历史名人,一一立在京剧舞台上。
“京剧这个剧种本身,一般就是讲述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的故事,舞台呈现恢弘大气精致,因此来创作名人题材的作品也是非常合适的。”
“出人出戏出效益”,于鹤咏在采访中反复提到这7个字,“院团长做到这三点,工作才好开展。”按照京剧节三年一届的频率,于鹤咏定下了“三年一台戏”的目标,并在后来的工作中一一实现。
随后在第五届京剧节上获奖的《辛弃疾》更早搬上京剧舞台,从2000年国家一级演员、奚派老生李保良接演“辛弃疾”以来,直至2008年第五届中国京剧艺术节成功上演,可谓“八年磨一剑”。
项羽与山东也是渊源极深。项羽曾大败秦主力章邯于古东阿谷城(现为山东济南平阴县东阿镇驻地),占据此地及鲁西南一带,直至乌江自刎,这里一直为其亲近部将所守,是楚汉战争时期项羽的主要根据地。项羽死后,其头颅即葬于谷城,《史记》《资治通鉴》《水经注》等均有记载。
《邓恩铭》讲述了中共一大党代表邓恩铭短暂、壮烈的一生。此外,还有《雏凤骊歌》,表现济南才女辛锐抗击日寇、用青春生命祭奠宏伟理想;《孔圣之母》描述了孔子母亲颜徵在的人生经历;《起风桥》讲述了郑板桥在山东潍县和范县为县令12年,修桥修路,休养民生;京剧小戏《账本》立足现实,以“账本”为主线,关注“空巢老人”这一当前社会热点;《大舜》讲述了舜耕历山、尧禅让舜等故事。
从剧本创作开始,就本着“高精尖”的目标打造作品,邀请各地专家“号脉”
新编京剧《辛弃疾》在第五届中国京剧艺术节上荣获新编京剧类剧目一等奖。此后,《重瞳项羽》《邓恩铭》分别参加第六届和第八届京剧节,同样大放异彩。在第十届中国艺术节上,《项羽》更是获得了文华大奖特别奖和文华舞台美术奖,《大舜》获得了2019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滚动资助项目,成为全国6年内第3部成功入选该项目的京剧作品。
从默默无闻的市属非重点院团,到屡屡在国家级赛事上获奖,济南市京剧院有何秘诀?
剧本是一剧之本,关系着一部戏的成败。从剧本创作开始,济南市京剧院就邀请各地的专家进行号脉把关。在征求到剧本后,于鹤咏会隐去作者姓名,然后分别寄给中国剧协、中国戏曲研究院、中国舞美协会等处专家,请他们分别从各自领域进行点评。这个剧本适不适合京剧舞台?有何缺点,如何修改?请各位专家拿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修改,直到取得一致意见。“隐去作者姓名是为了免去人情关系,确保观点公正客观。”
从剧本创作开始,就本着“高精尖”的目标打造作品。第一部在大赛上获奖的《李清照》,从编剧、导演、作曲,到灯光设计、服装设计,全是国内顶尖专家。“这些专家给我们开启了一扇窗户,让我们看到了京剧艺术发展到了什么阶段。”李晴仍然特别感谢主创团队对济南市京剧院整体的提升。
演员的成长也是显著的。黄在敏、陈贻道、王晓鹰、李利宏……从这些曾经为京剧院执导的导演身上,李保良表示学到了许多。京剧《辛弃疾》是王晓鹰导演的作品中为数不多的几个戏曲作品,更是他执导的第一个京剧作品,李保良从他身上学到最多。
《辛弃疾》中有一场戏,是词人因坚持抗金主张被弹劾,回到家乡,他躺在石头上与树对话,然后响起背景音乐。“原来我都是简单处理,结果王导看到后,问:‘保良,你的戏呢?’我愣了一下,‘我这儿没有戏啊。’‘怎么没有戏?你连脚趾头都是戏。这段音乐是给谁的?’”李保良形容为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就好像有人拿着刀尖戳了你一下,真是豁然开朗。”
从担任《邓恩铭》的副导演,到《大舜》的导演,李保良说从导演和演员两个角度切入,会对人物的理解把握更全面,也更立体。
《重瞳项羽》的主演,国家一级演员、裘派花脸陈长庆也表达了类似的意见,“导演欧阳明在丰富表演形式、刻画人物上对我们帮助很大。”陈长庆介绍,传统戏中人物是一种标准的程式化的艺术展现,比较“虚”,新编剧目导演手法更灵活,在人物刻画上注重内心活动的表现。
在《项羽》《孔圣之母》中,济南市京剧院曾外请国家一级演员、裘派花脸孟广禄,国家一级演员、青衣王艳来担纲主演,“把这些优秀演员请进来,让我们的演职员看别人创作的全过程,从他们身上学习优秀的东西。”
很多演员表示,这种熏陶是潜移默化的,有时很难表达出这种感觉,但他们以后对于人物刻画、心理表现、人物关系处理等,都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我们的演员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成熟,最后能挑起大梁。”于鹤咏表示自己从中也有所触动,“广禄在我们这儿排戏的时候,他所在的天津市青年京剧团的团长李少波曾经两次来济南探班,让我们看到了他对人才的呵护。”
剧目根据时代要求和审美需求,挖掘时代内涵,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良好社会效益
《辛弃疾》以词人的七首代表作穿插其间,呈现了一个兼顾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的辛弃疾——执著于收复失土、智勇双全的爱国将领,剑胆琴心、文采飞扬的词坛巨擘,忠国爱民、矢志不渝的干练能吏。《项羽》并不过多着墨于项羽在战争中的英武形象,而是武戏文演,重笔描摹战事中人物的情理纠结,从项羽的性格和内心出发,探究其功败垂成的命运之谜。《孔圣之母》以孔子周游列国、困于陈蔡为切入点,展开了对孔子之母颜徵在人生及其精神世界的追溯与描述,折射出孔子特立独行的生命力量和矢志不渝地坚守、传播其人格理想的精神根脉。《大舜》力求以历史剧的一种深邃和深刻来引发思考,如表现禅让制度,说的是选才标准,任人唯贤;大舜受到欺凌仍以孝为先,这讲的是伦理,是中华传统美德;大舜葬于九嶷山,为的是南北交流、民族团结,这是追求天下大同、和谐统一的胸怀。大舜和大禹在风雨九嶷山提出的“不忘来路,方知去路”,更是充分体现了《大舜》一剧创排的现实意义。
以上剧目,虽然取材于人们耳熟能详的历史名人,但没有流于对人物经历的简单重复,而且根据今天的时代要求和审美需求,挖掘其时代内涵。剧目也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除了在第五届、第六届、第八届中国京剧艺术节,以及第十届中国艺术节上的出色表现,小戏《起风桥》入选国家艺术基金2018年度舞台艺术创作资助项目;《账本》入选国家艺术基金2015-2016年度小型舞台艺术作品资助项目、2017年度小型(剧)节目作品滚动资助项目,2018年参加国家艺术基金小型(剧)节目作品滚动资助项目全国推广交流巡演活动,成功实现一部戏入选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滚动项目、交流宣传项目的“大满贯”,也是自国家艺术基金设立以来京剧项目中唯一 一个“大满贯”剧目。《邓恩铭》被济南市委党校纳入“先锋剧场”特色教育课程,并先后入选2016年度山东省舞台艺术重点选题创作作品、山东省庆祝建党95周年暨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优秀剧目展演等。
新闻推荐
在平阴县食品公司家属院内,有一个人尽皆知的热心人:李玉峰,他今年72岁,凡是社区的大事小情,没有他不关心的。自从退休后,十...
平阴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平阴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