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丹桂飘香,广袤的济南大地上,到处是一派喜气洋洋的丰收景象。看章丘,枫叶映山红、谷子遍地黄;在平阴,黄梨挂满枝头;在历城,山核桃让贫困户日子有奔头。一年的辛勤劳作,乡村美了、果子熟了、腰包鼓了,广大农民的幸福感、获得感与日俱增,在“农民丰收节”即将到来之际,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他们以更加自信、坚定、昂扬的姿态,奋进在乡村全面振兴的康庄大道上。
看,遍地“黄金”:古法遇上新技术
千年“贡米”再飘香
初秋时节,天高云淡,空气清爽,整个章丘大地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中。9月18日,记者来到位于龙山街道的龙山贡米种植基地,一路驶来,公路两侧是成片的谷子,金黄的谷穗将谷子压弯了腰,微风吹过,荡起一层层波浪。在基地的北面,是200亩试验田,十几位农民正在地里忙活,一台联合收割机正在地里卖力地“哼哼”着,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今年谷子长得不孬,一亩地能出400斤小米,现在卖到25元一斤,而且还在涨哩。”基地负责人高同果对记者说。
许多农产品,像烟台苹果、莱芜生姜、潍县萝卜,纯正的品种只起源于那“一亩三分地”,龙山小米也不例外。据说,早在9500年前的新石器时期,龙山先民开始选育驯化野生的“狗尾草”,进而培育出古老的粟米,又经过几千年培育,形成了龙山小米。凭借着肥沃的土壤和适宜的气候,这里的小米曾一度成为朝廷贡品。2010年,农业部批准对“龙山小米”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然而,到了2016年,龙山小米只有零星散户还在坚守种植,一斤也只能卖到10多元,除去成本,一亩地收入远不如种蔬菜,昔日显赫一时的“龙山小米”面临着无人种植的局面。
这期间,“石人坡”、“平陵城”、“城子崖”、“龙山郡”这些龙山小米的代表品牌也曾辉煌过,但是由于个别地区也使用龙山小米作品牌销售,因此小米质量参差不齐,导致“龙山小米”品牌受到影响。
改变从2017年开始,当年,已经是企业总经理的察时省,在龙山街道的支持下,在大城后村流转了70亩地,成立了“山东龙山郡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创立了“龙之草”牌小米,决定重振“龙山小米”产业,带领村民增收致富。
可想法一提出,不少村民纷纷提出异议,祖祖辈辈都种小米,顶多能混口饭吃,还真没能靠这个挣钱。
为了打消大家的顾虑,察时省先后到山西和内蒙古考察,从当地购入最有名的敖汉小米和泌州黄小米,与龙山小米进行比对,邀请美食专家、街道领导和当地百姓现场品尝,然后打分评议,最终大家一致认为,还是龙山小米味道最好、米油最多。
有了信心,要想把小 米 种好,把名气打出去,关键还得靠质量、靠品牌。
在基地的北面,是山东省农科院设置的试验田,这里栽培着十多个不同品种的小米,田地里每隔几步就立着一座小牌子,上面标着“济谷19、济谷20、济谷21……”。高同果告诉记者,成熟之后,这些谷子将单独收割,测试不同品种的抗倒伏性、产量以及口感。
“传统的龙山小米虽然口感好,但是抗倒伏差,产量略低,我们需要对其进行改良。”高同果说。
为此,山东省农科院对濒临灭绝的龙山小米传统品种“东路阴天旱”进行了提纯复壮,同时对老品种孕粉育苗研发出“龙珠”系列优质新品种,并试验成功进行推广。不仅如此,他们施用含磷氮素比较多的羊粪、优质土杂肥等有机肥。勤耘方面,“剜苗剜田,三日两遍”,坚持传统人工方式,勤锄勤耘、清除杂草、围土保苗、发根壮苗。病虫害防治方面,采用黄蓝板杀虫防病、电动智能驱鸟等绿色防控措施,拒绝化学药品,保证龙山小米的绿色安全、品质卓越。
在2017年的济南市小米品鉴会上,“龙山郡”牌龙山小米荣获“2017年济南市优质小米品鉴会”金奖,彰显了龙山小米独特的基因品质。
酒香也怕巷子深,打开产品市场,离不开政府的“搭台”。
1月25日,章丘区委区政府在北京召开“龙山味道”推进招商会,与北大未名农业集团、腾讯等多家实力平台实现了战略合作,签署“龙山味道”匈牙利总代理合作协议,并与欧洲食品加工企业达成合作意向,龙山小米在“龙山味道”品牌推动下正式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今后,我们要把‘龙山小米’打得更响,做成全国NO.1的品牌。”察时省说。(本报记者 时晔然)
看,满山硕果:黄梨枝头挂
农民笑开颜
近日,平阴县榆山街道翟庄村莲花盆山,成片的梨树被金黄果子压弯了枝头,村民们正在来往穿梭,采摘着丰收的果实。
过去的翟庄村,可不是现在这番欣欣向荣的景象。翟庄村是典型的沿黄农业村,346户村民三面簇拥翟山而居,耕地面积1120亩。由于产业结构单一,农业生产条件差,加之地薄、天旱、引水困难等原因,每年每亩仅收入300元左右,导致村民种地意愿消退,人口外流增多,大部分山地荒芜,成了典型的穷山村。而如今,站在翟山上环顾四周,翟庄村的近千亩荒山,已变成了果实累累、鲜花盛开的“花果山”。这翻天覆地的变化正是翟庄村的村“两委”干部用了4年时间,交上的一份合格答卷。
翟庄村党支部书记告诉记者,如何突破土地瓶颈制约,促进集体增收?5年前,翟庄村迈出了大胆的第一步。经过村“两委”干部多次商议,广泛凝聚共识,村里决定对包括村民自己耕种的土地在内的全村土地进行流转,连片开发,统一管理,让土地效益发挥最大化,形成“支部+合作社”“支部+农机服务队”的土地经营管理新模式。紧接着翟庄村抢抓机遇,充分借助县委组织部开展的支部“1+3”项目,对村内荒山进行开发利用,并且以翟山为试点,启动林果种植项目。
截至目前,翟山项目已累计投资200余万元,种植果木林共计77亩。在建成梨园、杏园、桃园山体采摘区的同时,打造了2万株海棠、丁香、樱花、松柏植物观赏区,建成了山体旅游道路和旅游集散广场。
下一步,翟庄村将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实现翟庄村“洼上农耕、黄河观览、绿脉采摘、文化畅游、情寄乡愁”的田园体验布局。
“现在我们村环境变美了,农业条件改善了,只要够勤奋、肯钻研、能付出,可以说条条大路通丰收。日子好过了,腰包鼓了,对未来更有希望了。”翟庄村村民芦绪梅说,现在国家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说明党和政府更加重视农业和农民,这让她感到特别自豪。(本报记者 钱堃)
看,层林尽染:“红山翠谷”迎客来
九月芬芳,山花烂漫,秋日的章丘区垛庄镇更显清秀美丽。走进垛庄镇“红山翠谷”景区,漫山遍野的枫叶已经微红,山路上随处可见当地村民摆摊出售优质农产品。
“以后游客越来越多,俺在家门口就能卖东西挣钱了。”摆地摊卖鸡蛋、小米的小石屋村村民李大妈说,“俺们村地处深山,交通不便,以前很少有外人来,本村的农产品也很难卖出去,就是大老远跑到镇上也卖不了好价钱。这下好了,以后来了游客吃住在村里,卖东西就不用愁了。”乡村旅游的发展,使村民足不出户出售当地特色农产品,实现自主创业、稳定脱贫。
近年来,章丘区垛庄镇以发展乡村旅游产业为总抓手,将乡村旅游和脱贫攻坚、特色小镇建设等有机结合,引进五彩山村、若谷山居等高端民宿特色旅游项目,贫困村和贫困群众以农村土地、林权、房屋等资源,租赁或以“合作参股、共同建设、保利分红”的模式入股参与旅游开发,每年收取保底租金和收益分红,贫困村提取一定费用作为协调服务酬劳。创新“旅游开发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的开发模式,使“五彩山村”民宿项目及“红山翠谷”景区直接带动3个村年增收12万元、192户贫困户户均年增收700元。通过“五彩山村”乡村旅游的辐射带动,自2016年6月份该景区正式运营以来,累计接待游客50万余人,实现营业收入300余万元,辐射全镇增加旅游收入4000万元以上,带动农户投资建设农家乐20余家,安置剩余劳动力200余人,带动近180户贫困户脱贫致富。以“五彩山村”乡村旅游为主线,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农村电商、手工加工等特色产业,带动200余户贫困户户均年增收2000余元。
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迎接“十一”黄金周,垛庄镇围绕丰富游客体验,立足景区品质提升,大力推进“五彩山村”续建、“若谷山居”精品民宿水泥艺术民宿续建项目;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实施美丽乡村项目建设,立足各村禀赋,精致打造东车厢“半山野巷”、南明“幸福里”、蒲皇“红珠醉石”三个美丽乡村项目;完善“红山翠谷”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基础设施,总结前三届红叶节的成功经验,积极筹备第四届红叶旅游节,打造红叶节新的亮点,进一步促进贫困群众增收,使旅游产业带动作用更强,农旅结合红利进一步释放。 (本报记者 时晔然 通讯员 部海婷)
看,幸福点滴:贫困户家的丰收节
“一斤核桃7块钱,400多斤能卖3000(元)……”历城区港沟街道冶河村的老曾掰着手指头,算了一笔账。老曾今年68岁,一个人过了大半辈子,6年前弟弟因病过世,残疾的弟媳被接回娘家,留下12岁的侄子,从此爷俩相依为命。冶河村是远近闻名的核桃之乡,2008年就通过土地流转成立了香玲核桃合作社,老曾也将部分土地流转给村里,起初自家留了点口粮地,随着年纪越来越大,干脆在口粮地里也种了核桃。今年,老曾家的核桃喜获丰收。
“结多少也不愁卖,村里合作社统一收购,而且核桃还没打刘主任就帮俺联系好买主了。”老曾说。老曾口中的“刘主任”,是他的扶贫帮扶责任人——区司法所所长、街道办事处党政办公室主任刘强。面对老曾的感谢,刘强打趣说,冶河的香玲核桃不愁卖,跟朋友一说都愿意要。卖核桃赚了钱,老曾没给自己置办东西,给侄子买了辆崭新的电动车,“侄子在济南上职专,半个月回来一趟,有辆电动车出门方便。”老曾说。
同样享受着丰收喜悦的贫困户还有燕棚村的老周,老周家种的二亩谷子眼见就要成熟,他的帮扶责任人港沟街道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主任刘洪洲也早就四处张罗帮他联系买主,“老周家的谷子品种好,碾成小米卖能比普通品种贵1块钱,去年卖了3000多。”刘洪洲说,老周老两口虽然都70多岁,还带了个有精神病的孙女,但是老两口平日里闲不住,在农服中心的帮助下地里还带着种了甜瓜,每年能收二百多斤,农服中心计划到10月中下旬再给老周家免费提供100多组蘑菇菌种,教他们种植技术,在南屋里种上蘑菇,今年12月就能收获。“燕棚村有个大集,附近村里的村民都来赶集,不愁销路。”老周说。
港沟街道扶贫工作负责同志说,像老曾、老周这样的贫困户街道好几个村都有,街道和村尽力帮扶,结合农户家庭实际,利用街道培育比较成熟的核桃、小米、花椒、香椿、猕猴桃等特色农产品,带动农户种植,“授之以渔”,防止返贫。今后,街道将通过农民丰收节、农产品展销会等平台,打造“港沟品牌”,畅通农产品销路,帮“土货”进城,带动产业振兴,切实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本报记者 张敏 通讯员 杨阳)
新闻推荐
学历型、技能型、专长型……济南落户新政出炉大专落户济南不再“卡”社保
一图看懂落户新政学历型落户适用人群: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含教育部认证的国民教育序列成人高等教育、教育部认定...
平阴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平阴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