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市村苏道勇的磨坊在济南市平阴县东阿镇北市村的磨坊掌柜那里,常年放着一万元钱,这钱主要供村民们应急使用,谁家有病有事儿没钱了,就可以去借,用完赶紧归还。“磨坊银行”的名声不胫而走。正是这个应急钱彰显了村里人的诚信意识,村民们的诚信意识又助推了村庄的发展。今年春暖花开的时候,北市村将被金银花的花香笼罩,而这只是北市村发展的其中一个小片段。文/图记者崔艳红
一万元应急钱,帮了不少村民
3月13日,记者赶到北市村的时候已经接近中午,苏道勇正在收拾自己的磨坊,为一位村民磨玉米。磨坊的前面是一条水泥马路,马路跟前是一片开阔的庄稼地。苏道勇的磨坊是典型的北市村石头房子,“我们家磨坊很多年了,周边十里八村的村民都过来磨面,平时都人来人往的。”已经建成多年的石头磨坊见证着这个村子的改变。
2010年自己开办企业的史兴顺被选为了北市村的书记,成为了村子的领头人。“2012年,村里有人出了交通事故,去医院住院,结果手头没有现钱,钱都在银行存着取不出来,没法交住院的押金,就找我求助。当时我帮他垫付了住院押金,但是这件事让我一下子意识到,手头没有现钱是这个村里人的普遍情况,村民都很节俭,习惯有钱就存到银行,手头现金不多。一旦碰上这种急事,银行要是下班了,钱就取不出来。考虑到这个问题,我拿出一万元现金放在了老苏的磨坊这边。当时就为了帮村民应急,解决不时之需。”
最初只是应急的钱,后来延伸出经商没钱也来借钱应急。村民罗红兴今年56岁,是村里有名的养牛大户,他从最早的牛经纪人转变成自己养牛。他是应急金的受益者,“经常买牛之后,手头紧张,就从这里借钱,等过两天钱转过来,就赶紧送过来。”罗红兴经常与邻村的养牛大户一起合伙去张家口买牛,记忆中借钱最多的一次是2013年,他刚去买回来18头牛,当时花了不到10万元,手头特别紧张。买饲料的时候没钱了,他到苏道勇那边借了3000块钱,“我记得好像用了十天,这是借钱时间最长的一次了。”
60岁的韩甲臣是做绿豆粉皮加工的,平时进绿豆一次就要2万斤,花费一两万元,因为都是现金交易,所以他手头现金不够的时候,也来磨坊借钱应急。“不过我的粉皮是随加工随卖,现金流转非常快,一般两三天就有钱了,就把借的钱还回来。”韩甲臣从磨坊银行借了三次了,最多的一次是2016年,一次借了8000元。
记者在苏道勇家的记账本子上看到了各种不同的借款还款签名,苏道勇的媳妇曹广芬告诉记者,最早的时候,村民来借钱基本不用打借条,还钱的时候也不用销账,完全靠村民的自觉,“村民都好面子,借钱的时候会难为情,所以开始的时候都没记账。后来有村民说,记账能比较清楚,谁借了钱,谁还没还,这才有了这个记账的小本子。”
以德治村,用温暖聚拢人心
苏道勇在村里一直以开磨坊为生,年龄大了腿脚不便,但是做什么都不是一帆风顺的,都要与时俱进的。2011年史兴顺刚上任村支书,苏道勇就遇到了难题,向他求助。
“我把磨坊的旧设备淘汰了,想贷款一部分钱换套新的设备,那时候贷款很难啊,得有人担保或者有熟人才行。书记上来之后,我知道他路子广,认识人多,就想着让他帮忙找找人贷点款。”苏道勇觉得自己那么大年龄了,再出去打工也不现实,最终决定继续做自己的老本行。史兴顺得知苏道勇的困难之后说,“贷什么款啊?我支援你三万块钱吧。”就这样,史兴顺的支援让苏道勇的磨坊完成了更新换代,老苏一家的生活也有了着落。
罗红兴说:“书记的一万元钱,放在这里,谁有事都可以来借,而且没有利息,特别方便,不到一支烟的工夫就借完了。省了多少人情债啊!”找人借钱在村里是挺头疼的,最主要还是要拉下脸面去求人,感觉很不好,有了这一万元周转金,就省去了很多村民借钱的尴尬。
看到一万元应急周转金利用率挺高,考虑到村子里中老年人比较多,他们不习惯用新的支付方式,到急用钱的时候取钱又不方便,史兴顺曾去联系银行,想引进一台自助取款机放到村里,但银行的答复是需要看周边的人流量,进村不大可能。
在北市村,史兴顺是村子经济的带头人,更是这个村子风气的带领者,“我们要以德治村,靠言传身教,靠感化村民,靠传统文化的带动,村民们自觉的借钱还钱,就显示了他们的诚实守信和自律意识,我一直主张少用法律,或尽量不用法律来治村,村子都是由一个个家族组成的,可能通过打官司解决了问题,但是这个家族的人都会记恨村子,而且可能影响几代人。”史兴顺践行着自己的理念,每当村子里有人做了好人好事,村里开大会的时候都要及时表彰,及时肯定。“村子里没有什么大事,我们就通过这些小事来维护着村民们的善良、诚实与守信的品德,让整个村庄温暖起来。”北市村的凝聚力,让村庄的发展没有任何阻力,村民们都盼望着未来的美好。
小村庄大经济,当鲜花遇见石头房子
在北市村随处可见石头房子,尤其是老村那一带,保留了很多有着原始风格的石头房子。在村子中间有一条马路,两侧都是石头,高处长着大树,映衬着北市村的古老。几位上了年纪的村民说,早年,因为买不起红砖,村里又遍地是石头,大家就地取材,盖上了石头房。后来,习惯一代代传下来,也就形成了石头房风貌。
石头房造就了北市村独特风貌的同时,也逐渐成为该村的贫困“伤疤”,2013年,北市村还是省里榜上有名的贫困村。那个时候,村里两千多口人,每个人“死守”着各自的一亩多地,一年下来,村民手里根本落不下钱。也是在2013年,史兴顺通过不断的外出学习,不断的结合本地实际,开始找到带领村民致富的路子。
在北市村的外围有很多大棚,新时代乡村振兴实践基地的大牌子特别引人注目。记者得知这是非洲菊的种植基地,大棚内都是美丽的小太阳一样的非洲菊,非常漂亮。史兴顺告诉记者,这是他们村子引进来的临沂一家合作公司的种植基地。“去年6月,经过多方考察,我们引进了临沂一家公司合作打造北市田园综合体,种植非洲菊等花卉和金银花、无刺花椒等中药材,改变传统种植模式,准备打造鲁西最大的鲜花种植基地和中药材种植基地。”
与非洲菊种植基地一条马路之隔的是大片的金银花、无刺花椒等特色经济作物的种植基地,“现在已经种完了,等到春暖花开的时候,估计这里就会花香四溢了。
史兴顺介绍,项目采用村企合作模式,通过合作,以企带村、以村促企、和谐发展、合作共赢,形成村企共建新格局。“我们立足实际,把全村2100亩土地分成‘3个700亩’来经营。第一个700亩,流转给新引进的公司,种植金银花、无刺花椒、非洲菊等,让公司自主经营,起到示范带动作用;第二个700亩,由村企共同经营‘五五’分成,村委会的收益全部分配给村民,解决群众共同致富的问题;第三个700亩,由村委会和群众合作经营,村委会负责全部投资和后期收购,群众负责管理,‘二八’分成,多劳多得。”史兴顺表示,通过以上三种经营方式,既可以解决公司发展瓶颈、村委会无收入、群众增收难的问题,也能让群众有更多自主选择的权利。
而整个北市村的改造提升,目前已经完成了规划设计,主题就是当鲜花遇见石头房子,北市村将被打造成一个集民宿、旅游、鲜花等产业的美丽乡村。
新闻推荐
□路青郜宗斗张楠3月2日至5日,平阴县供电公司按照教育部办公厅、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办公厅关于开展“清洁取暖...
平阴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平阴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