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新闻 章丘新闻 平阴新闻 济阳新闻 商河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济南市 > 平阴新闻 > 正文

万元“磨坊银行”带出诚信村

来源:山东商报 2019-03-15 10:19   https://www.yybnet.net/

北市村苏道勇的磨坊北市村苏道勇的磨坊在济南市平阴县东阿镇北市村的磨坊掌柜那里,常年放着一万元钱,这钱主要供村民们应急使用,谁家有病有事儿没钱了,就可以去借,用完赶紧归还。“磨坊银行”的名声不胫而走。正是这个应急钱彰显了村里人的诚信意识,村民们的诚信意识又助推了村庄的发展。今年春暖花开的时候,北市村将被金银花的花香笼罩,而这只是北市村发展的其中一个小片段。文/图记者崔艳红

一万元应急钱,帮了不少村民

3月13日,记者赶到北市村的时候已经接近中午,苏道勇正在收拾自己的磨坊,为一位村民磨玉米。磨坊的前面是一条水泥马路,马路跟前是一片开阔的庄稼地。苏道勇的磨坊是典型的北市村石头房子,“我们家磨坊很多年了,周边十里八村的村民都过来磨面,平时都人来人往的。”已经建成多年的石头磨坊见证着这个村子的改变。

2010年自己开办企业的史兴顺被选为了北市村的书记,成为了村子的领头人。“2012年,村里有人出了交通事故,去医院住院,结果手头没有现钱,钱都在银行存着取不出来,没法交住院的押金,就找我求助。当时我帮他垫付了住院押金,但是这件事让我一下子意识到,手头没有现钱是这个村里人的普遍情况,村民都很节俭,习惯有钱就存到银行,手头现金不多。一旦碰上这种急事,银行要是下班了,钱就取不出来。考虑到这个问题,我拿出一万元现金放在了老苏的磨坊这边。当时就为了帮村民应急,解决不时之需。”

最初只是应急的钱,后来延伸出经商没钱也来借钱应急。村民罗红兴今年56岁,是村里有名的养牛大户,他从最早的牛经纪人转变成自己养牛。他是应急金的受益者,“经常买牛之后,手头紧张,就从这里借钱,等过两天钱转过来,就赶紧送过来。”罗红兴经常与邻村的养牛大户一起合伙去张家口买牛,记忆中借钱最多的一次是2013年,他刚去买回来18头牛,当时花了不到10万元,手头特别紧张。买饲料的时候没钱了,他到苏道勇那边借了3000块钱,“我记得好像用了十天,这是借钱时间最长的一次了。”

60岁的韩甲臣是做绿豆粉皮加工的,平时进绿豆一次就要2万斤,花费一两万元,因为都是现金交易,所以他手头现金不够的时候,也来磨坊借钱应急。“不过我的粉皮是随加工随卖,现金流转非常快,一般两三天就有钱了,就把借的钱还回来。”韩甲臣从磨坊银行借了三次了,最多的一次是2016年,一次借了8000元。

记者在苏道勇家的记账本子上看到了各种不同的借款还款签名,苏道勇的媳妇曹广芬告诉记者,最早的时候,村民来借钱基本不用打借条,还钱的时候也不用销账,完全靠村民的自觉,“村民都好面子,借钱的时候会难为情,所以开始的时候都没记账。后来有村民说,记账能比较清楚,谁借了钱,谁还没还,这才有了这个记账的小本子。”

以德治村,用温暖聚拢人心

苏道勇在村里一直以开磨坊为生,年龄大了腿脚不便,但是做什么都不是一帆风顺的,都要与时俱进的。2011年史兴顺刚上任村支书,苏道勇就遇到了难题,向他求助。

“我把磨坊的旧设备淘汰了,想贷款一部分钱换套新的设备,那时候贷款很难啊,得有人担保或者有熟人才行。书记上来之后,我知道他路子广,认识人多,就想着让他帮忙找找人贷点款。”苏道勇觉得自己那么大年龄了,再出去打工也不现实,最终决定继续做自己的老本行。史兴顺得知苏道勇的困难之后说,“贷什么款啊?我支援你三万块钱吧。”就这样,史兴顺的支援让苏道勇的磨坊完成了更新换代,老苏一家的生活也有了着落。

罗红兴说:“书记的一万元钱,放在这里,谁有事都可以来借,而且没有利息,特别方便,不到一支烟的工夫就借完了。省了多少人情债啊!”找人借钱在村里是挺头疼的,最主要还是要拉下脸面去求人,感觉很不好,有了这一万元周转金,就省去了很多村民借钱的尴尬。

看到一万元应急周转金利用率挺高,考虑到村子里中老年人比较多,他们不习惯用新的支付方式,到急用钱的时候取钱又不方便,史兴顺曾去联系银行,想引进一台自助取款机放到村里,但银行的答复是需要看周边的人流量,进村不大可能。

在北市村,史兴顺是村子经济的带头人,更是这个村子风气的带领者,“我们要以德治村,靠言传身教,靠感化村民,靠传统文化的带动,村民们自觉的借钱还钱,就显示了他们的诚实守信和自律意识,我一直主张少用法律,或尽量不用法律来治村,村子都是由一个个家族组成的,可能通过打官司解决了问题,但是这个家族的人都会记恨村子,而且可能影响几代人。”史兴顺践行着自己的理念,每当村子里有人做了好人好事,村里开大会的时候都要及时表彰,及时肯定。“村子里没有什么大事,我们就通过这些小事来维护着村民们的善良、诚实与守信的品德,让整个村庄温暖起来。”北市村的凝聚力,让村庄的发展没有任何阻力,村民们都盼望着未来的美好。

小村庄大经济,当鲜花遇见石头房子

在北市村随处可见石头房子,尤其是老村那一带,保留了很多有着原始风格的石头房子。在村子中间有一条马路,两侧都是石头,高处长着大树,映衬着北市村的古老。几位上了年纪的村民说,早年,因为买不起红砖,村里又遍地是石头,大家就地取材,盖上了石头房。后来,习惯一代代传下来,也就形成了石头房风貌。

石头房造就了北市村独特风貌的同时,也逐渐成为该村的贫困“伤疤”,2013年,北市村还是省里榜上有名的贫困村。那个时候,村里两千多口人,每个人“死守”着各自的一亩多地,一年下来,村民手里根本落不下钱。也是在2013年,史兴顺通过不断的外出学习,不断的结合本地实际,开始找到带领村民致富的路子。

在北市村的外围有很多大棚,新时代乡村振兴实践基地的大牌子特别引人注目。记者得知这是非洲菊的种植基地,大棚内都是美丽的小太阳一样的非洲菊,非常漂亮。史兴顺告诉记者,这是他们村子引进来的临沂一家合作公司的种植基地。“去年6月,经过多方考察,我们引进了临沂一家公司合作打造北市田园综合体,种植非洲菊等花卉和金银花、无刺花椒等中药材,改变传统种植模式,准备打造鲁西最大的鲜花种植基地和中药材种植基地。”

与非洲菊种植基地一条马路之隔的是大片的金银花、无刺花椒等特色经济作物的种植基地,“现在已经种完了,等到春暖花开的时候,估计这里就会花香四溢了。

史兴顺介绍,项目采用村企合作模式,通过合作,以企带村、以村促企、和谐发展、合作共赢,形成村企共建新格局。“我们立足实际,把全村2100亩土地分成‘3个700亩’来经营。第一个700亩,流转给新引进的公司,种植金银花、无刺花椒、非洲菊等,让公司自主经营,起到示范带动作用;第二个700亩,由村企共同经营‘五五’分成,村委会的收益全部分配给村民,解决群众共同致富的问题;第三个700亩,由村委会和群众合作经营,村委会负责全部投资和后期收购,群众负责管理,‘二八’分成,多劳多得。”史兴顺表示,通过以上三种经营方式,既可以解决公司发展瓶颈、村委会无收入、群众增收难的问题,也能让群众有更多自主选择的权利。

而整个北市村的改造提升,目前已经完成了规划设计,主题就是当鲜花遇见石头房子,北市村将被打造成一个集民宿、旅游、鲜花等产业的美丽乡村。

新闻推荐

平阴供电:推动落实“清洁取暖进校园活动”

□路青郜宗斗张楠3月2日至5日,平阴县供电公司按照教育部办公厅、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办公厅关于开展“清洁取暖...

平阴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平阴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司 法 拍 卖 公 告2019-03-11 16:37
评论:(万元“磨坊银行”带出诚信村)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