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立玉没想到在农村也能住上有暖气的房子。(冯经伟 摄)
老家的冬天太冷,为了孩子不受冻放弃回家过年是很多家在外地农村、工作在城市的年轻父母的“心病”。“心病”一年犯一次,既无奈又有一些伤感。
瞅着挂在墙上的电子温度计显示的21.7℃,家住平阴县孔村镇孙庄村的柳立玉笑得合不拢嘴。从腊月初
十镇上把余热供暖接到村里那天开始,她就把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因为在县城住的闺女要带着9个月的外孙回来了。而在这之前,只要一进冬天,住在县城小区的闺女根本就不愿回来。
守着家里瘫痪在床好几年的老人,这几年的冬天,柳立玉每天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点炉子,一个冬天下来,两吨煤勉勉强强刚刚够。能不搬家就住上集中供暖的房子,还是农村十几年前盖起的老房子,柳立玉连说了几个想不到,想不到农村还会有这么一天。
装上了集中供暖,柳立玉的邻居张道祥干脆把原来取暖用的土暖气卖了废铁。在村里一辈子没住过带暖气房子的张道祥给记者算了一笔经济账。一个冬天,1000多元/吨的煤就是省着烧也得一吨多到两吨,室温也就能达到十三四摄氏度。现在安装集中供暖,政府给予100平方米的房子补贴开户费3600元,自己只掏了360元的开户费,按照13元/平方米的供暖价格来算,一个冬季缴纳1430元的取暖费就够了,既省了钱,供暖效果也好。
正因为看到了集中供暖的好处和政府提供的优惠补贴,孙庄村280户村民中,有248户都装上了集中供暖,其余没安装的要么是因为房子太过破旧,要么是已经常年不在村里居住生活。
做饭用天然气、取暖有暖气,就连刷碗都用上了暖气管道额外购置的热水包,这是柳立玉过去不敢想象的生活,但已经在真实地每天上演。山东省推进农村清洁能源供暖计划提出,到2020年,山东省70%以上的村庄实现冬季清洁能源供暖。相信到那个时候,城市与农村之间的“温差”将不再是横在人们回老家过年的一道坎。 (本报记者 冯经伟)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冯经伟)9日下午一上班,李淑水就在驻村警务助理李根陪同下,拉着一面包车鞭炮来到了平阴县锦水街道。自打禁放工作开展以来,身为“两委”成员的他又有了一个新身份,那就是东子顺北村东片区的...
平阴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平阴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