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新闻 章丘新闻 平阴新闻 济阳新闻 商河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济南市 > 平阴新闻 > 正文

棚改、就医、养老、河道治理、城乡环卫一体化……一大波红包来袭都是你关心的事儿

来源:济南日报 2018-01-22 12:48   https://www.yybnet.net/

每年年初的各区县两会期间,涉及群众生活方方面面的民生实事都备受关注。刚刚过去的这一周,随着各区县政府工作报告新鲜出炉,令人期待的民生红包也来了!事关住房、就医、养老、身边环境……全都是你最关心的事儿!历城

开工安置房11730户实施138个老旧小区综合改造

近日,历城区发布了2018年18件民生实事,涵盖了教育、医疗、养老、环境等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方方面面内容。

去年,历城区强力推进棚改旧改,征收拆迁突破千万平方米,在全市遥遥领先,这不仅为城市发展腾出了空间,更促进了当地居民生活环境和条件的改善、提高。今年,该区将完成新东站片区、工业北路沿线、港沟村等拆迁扫尾任务,启动实施华山南片区等征收拆迁工作,基本完成中心城区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所有旧村拆迁任务,开工省市棚改安置房11730户。

新片区强势发展,老旧小区也在城市更新的过程中环境不断得到改善。今年,历城区将大力实施138个老旧小区综合改造,完成整治改造2.2万户、164万平方米,稳步推进既有住宅加装电梯等工作。同时,强化市容环境综合整治,持续开展占道经营、露天烧烤和马路餐桌专项治理,高标准打造华龙路、花园路等特色商业街区,全面展示城市新风貌。

随着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生态空气质量成为民生关注的焦点。2017年,历城区治霾取得实质效果,深入实施大气污染治理十大措施,全力推进节能减排,全区空气良好以上天数159天,同比增加24天,空气质量明显改善。2018年,该区将持续提升生态环境,加快推进东部老工业区企业搬迁改造,深入实施水污染防治工作,强化“河长制”管理,持续推进全福河、大辛河等6条城区河道长治久清生态修复。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建绿透绿,完成山体绿化提升900亩,新增城区绿地64万平方米,让绿树成荫、城区更绿、乡村更美。 (本报记者 李小梦)

平阴完成棚改任务2538套“大棚改”惠及大民生

在今年平阴县政府工作报告10件为民办实事中,完成2538套棚改任务赫然在列。恪守“欠发达不能欠百姓,穷财政不能穷民生”的情怀,平阴正将有限财力更多地向民生领域倾斜,以“大棚改”惠及大民生,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增强。

2017年,平阴县共完成棚改新开工任务2562套,完成征收拆迁2956户,拆除面积83万平方米,双双超额完成省市棚改任务。

为进一步拓展城市建设空间、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和居民福祉,今年,平阴将完成省市棚改计划2538套。在具体工作过程中,将继续按照“不与民争利、阳光征收、用群众工作方法”的原则,以2018年棚改重点工程、重点项目为主抓手,统筹全局,科学规划,精细管理,确保项目有序高效推进。在安置房源和定制房源建设上,将加大监管协调力度,督促平阴城改公司、城投公司两大政府平台加快工程建设进度,确保按时交付使用。为加强棚户区改造专项资金监管工作,平阴县制定出一套严格的中央预算内基础设施配套资金和省市奖补资金的申请、拨付和使用制度,确保资金使用规范,做到“好钢用在刀刃上”。此外,今年平阴县的棚改项目将全面实行省市最新棚改精神,以实物安置为主、降低货币补偿奖励幅度,大力推行定制房源安置新模式,有力推进棚改工作全面铺开。

截至目前,平阴县已完成所有项目的征收冻结和现状调查工作,玫城公园周边片区205户已经完成签约拆除,东三里、中桥口片区435套已开工建设。其他片区于2018年1月份开始逐一启动签约拆除工作,计划8月底前完成所有片区的签约拆除工作,10月底之前安置房全部办结相关手续并开工建设。(本报记者 冯经伟 通讯员 张长胜 赵军)

长清省级养老服务创新实验区建设完成

新建改建城乡养老机构15处

聊起现在的生活,长清区归德街道万庄村80岁的万林村老人心里像开了花:“别看我们现在年纪大了,比年轻那会儿可享福了。村里建起了日间照料中心,还专门办起了老年活动室、阅览室。我们在那里聊聊天、看看书心里就不闷得慌了。”

在归德街道敬老院,这里有办公室、接待室、居住间、餐厅、浴室、卫生室等,老人居住有双人间、单人间,公共设施有多功能餐厅、活动室、读报室、电视室、健身房等。农村老人在家门口就可以安心享福。

截至2017年底,长清区农村幸福院和社区日间照料中心达到120处。省级养老服务创新实验区项目建设全面完成,2018年,长清将加快区社会福利中心建设,新建改建农村幸福院和社区日间照料中心15处,努力让全区老人颐养天年。(本报记者 邵明红)

槐荫

瞄准公共卫生服务改善确保家庭医生签约率达六成以上

今年,槐荫区将“提高医疗保险标准”“推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施白内障复明工程”“适龄儿童免费防龋”等公共卫生服务措施列入了2018年全区20件民生实事,彰显了全区改善公共卫生服务的力度。新的一年里,槐荫区将通过实施健康槐荫战略,进一步加快医疗卫生和公立医院改革。

全区社区将进一步加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普通门诊统筹筹资标准和年度结算定额标准,分别由每人40元提高到每人50元,最高支付限额由300元提高到350元。同时,全区还将投资860万元进一步完善家庭医生服务签约模式,确保签约率今年达到60%以上;投入150万元补贴符合条件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实施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投入120万元对辖区4-5岁适龄儿童免费实施牙齿涂氟防龋工作。

此外,槐荫区还将强化医疗服务机构监管,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做好“全国基层中医药示范区”复审工作,打造“食安槐荫”品牌,培育、创建一批“食安山东”示范单位。(本报记者 张龙)历下

建设区级养老服务中心投1.5亿元打造多元养老体系

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快,社会对养老服务的需求不断扩大,这也对养老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目前,历下区共有老年人11.9万人,占户籍人口的近20%。今年,历下把养老服务作为民生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投入1.5亿元,着力打造以居家养老为主、社区养老为辅、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多元化服务体系。

2018年,历下区将继续加大投入,增加公办养老服务供给,主要是新建8处1500平方米以上的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改造23处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同时,以历下三院迁建为契机,打造一处1万平方米以上的区级养老服务中心,建成后将以医养结合为特色,能够同时为1500名老人提供长期照护、短期托养、日托料理、康复保健、助医助餐等服务。

为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养老产业,《关于加快推进全区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也将在今年出台,从而加大对养老机构日常运营和新增床位的扶持。对新增床位一次性给予5000元建设补贴,按照服务对象给予每人360元—720元不等的运营补助,并发放取暖补贴,促进养老产业快速发展。

去年底,历下区被国家工信部、民政部、卫计委评为全国首批智慧健康养老示范基地。2018年,历下将围绕“互联网+健康+养老”的工作思路,积极培育智慧健康养老服务新业态,推动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建设,打造真正的线上线下相链接,社区、居家和机构养老无缝对接的智慧健康养老服务模式。(本报记者 黄佳杰 通讯员 杨荣超)

市中实施12大类100项民生红利“12100”工程再增民生福祉

2018年1月17日,记者从市中区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获悉,市中区将大力实施“12100”民生工程,即12大类100项民生红利,帮群众解难题、为群众增福祉、让群众享公平,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2017年初,市中区投入50亿元推出“1260”民生工程。一年来,市中区认真对照各项承诺,从便民生活改善到宜居环境打造,让市中人获得感、幸福感十足,民生福祉在城市经济向上发展中更有质量、更加饱满。

关注民生、创造幸福是一项长期持续的过程,民生改善之路亦永无止境。今年,市中区再一次将“民生品质更实”的理念放在显著位置,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谋划推出了12大类100项民生实事,涉及教育、就业、养老、居住、交通、文体、生态环境等多个民生领域,通过建立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完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提高救助保障水平、落实就业政策、坚持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推进“健康市中”建设,坚定不移推进民生改善,加快社会治理创新,不断增强社会向心力。(本报记者 刘阳 通讯员 宋洪慧)

高新集中开展北大沙河清河行动

1月16日,高新区创新谷街道办事处组织机关干部、执法大队、公安分局工作组、小区物业等50余人,针对北大沙河河道乱植、乱种现象进行集中清理行动。

创新谷街道全面落实河长制,成立了专门的“清河行动”领导小组,多措并举加大河库整治力度,制定了“清河行动”工作方案,对辖区河道内树木、违法建设、排污口、垃圾点等进行逐项排查,彻底解决乱占乱建、乱围乱堵、乱倒乱排等“八乱”问题。此次“清河行动”结束后,创新谷街道将不断总结经验,巩固提升“清河行动”成果,防止问题反弹,从制度建设入手,加强巡察及日常监管,建立长效机制,强化宣传教育,着力引导辖区各单位增强河库保护意识,积极营造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共同关心、支持、参与和监督河库管理保护的良好氛围,实现河库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和永续利用,实现创新谷辖区“山清、水绿、天蓝、地净”。 (本报记者 黄智义)

章丘3800套防寒服发到保洁员手中

为切实做好一线环卫工人冬季防寒保暖工作,确保他们在寒冬中温暖作业,日前,章丘区环卫中心将3800套冬季防寒棉服发放到环卫工人手中,让他们实实在在感受到寒冬里的温暖。

这些新棉服由环卫中心自筹资金,通过向社会公开招标的方式统一采购。新的棉服以橘红色为主色调,不仅防寒保暖,而且显著部位装上醒目的反光条,确保环卫工人夜间作业安全。近年来,该区环卫中心始终把环卫工人的冷暖放在心上。通过提高工资待遇,发放防暑降温物品、高温补助、防寒保暖棉衣,提供免费早餐等一系列举措,全力为一线环卫工人办好实、办实事,环卫工人社会地位、幸福指数显著提高,工作积极性、主动性明显增强。(本报记者 刘高君 通讯员 高兆洲 袁洋)制图/郑芳

新闻推荐

锦水街道“三大平台”助力脱贫攻坚

本报1月18日讯(记者李鹏通讯员逯太堂吴磊)2017年,平阴县锦水街道积极创新,在做好常规工作的基础上,建立“三大平台”,促进“第一书记”履职尽责,做好驻村工作。该街道全面推行党建E管理平台,为每个贫...

平阴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平阴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棚改、就医、养老、河道治理、城乡环卫一体化……一大波红包来袭都是你关心的事儿)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