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晁明春
本报通讯员赵军
今年11月28日,平阴县玫瑰镇俄庄村的孙长福又住院了,这已经是他自今年年初查出患食管恶性肿瘤后的第5次住院治疗。躺在平阴县人民医院洁净的病房里,他的心里既有失落,也有欣慰。
今年73岁的孙长福是村里公认的贫困户,快到30岁时才成家,婚后发现妻子精神有问题,老两口一生没能生育子女,后来领养了一个女儿,现在已经出嫁。再后来,患有精神病的老伴走失了多年,只留下老孙一个人守着一亩三分地苦熬。今年初,他感觉嗓子里不舒服,硬撑了很长时间之后到医院一检查,没想到已经发展成了食管恶性肿瘤。虽然女儿很孝顺,但由于小两口也是靠打工、务农生活,住院治疗后,一点积蓄很快就花光了。
“像孙长福这样的贫困户患病住院,在今年6月20日之前,是参照《济南市医疗***实施办法(试行)》的规定,对其进行报销救助。前两次住院,总共花了31056.2元,按规定,医保报销23098.7元,省市健康扶贫报销救助4770.72元,剩余的部分就得靠自己承担了。”平阴县卫计局局长陈泽成介绍。
今年6月20日开始,在县委书记朱云生的亲自推动下,平阴县实行了健康扶贫住院财政兜底政策,在针对贫困人口救助帮扶8种慢性病和7种特种病的基础上,把救助范围扩大到了所有病种。贫困患者住院治疗花费的医疗费用,在经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支付、大病救助、残疾贫困人口残疾救助、商业保险赔付等5道报销或帮扶手续后,剩余个人承担部分,先执行《济南市医疗***实施办法(试行)》相关规定进行救助,最后剩余应由患者个人负担的费用,全部由县医疗扶贫救助专项基金承担。
孙长福念叨已久的“平阴看病不花钱”就始于此时。今年6月26日,由于病情又有所反复,孙长福再一次住进了医院,经过17天的治疗,有所缓解,他准备出院。女儿去住院处结算时,却发现医院把交的押金全部退给了自己。一打听,才知道县里出台了这么一个“健康扶贫财政兜底”的好政策。在此后,孙长福住院治疗的心情就好了许多,每当感到不舒服时就主动往医院里跑,又先后住院治疗了3次,花费52026.98元,都通过县里的政策实行了财政兜底报销。
据介绍,平阴县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1889人,其中6147人约51.7%属于因病致贫、因病返贫。这一数字深深地刺痛了从沂蒙山区走出来的县委书记朱云生。尽管财政非常困难,但县里经过广泛调研和讨论,决定今年先设立100万元的医疗扶贫救助专项基金,视今年救助贫困户人数和救助资金的支出情况,测算明年的基金规模。考虑到绝大多数贫困群众自费购买商业保险有困难,9月30日,平阴县与中国人寿济南分公司开展合作,安排资金142.6万余元,在全省率先为贫困人口购买医疗商业补充保险,进一步巩固贫困户住院“零负担”的基础。
与此同时,考虑到很多贫困人口本身就存在出行等障碍,让他们一趟趟跑六七个部门去办理报销手续实在是太不方便了,平阴县卫计局多次与民政局、人社局、财政局、残联等成员单位召开协调会,依托智慧健康平台,把涉及基本医保、大病救助、残疾救助等所有相关报销、救助的程序全部嵌入这一系统,实现了贫困患者办理出院手续时“一站式”结算,打造起“闭环式”服务流程。
平阴县人民医院副院长梁亮介绍,贫困群众来医院就诊时,只要一刷全县统一的健康卡,智慧健康平台系统就会自动弹出贫困户识别提示,点击确定后将自动开通慢病大处方、长处方、先诊疗后付费等健康扶贫就医绿色通道。除了向他们印发“贫困人口健康扶贫就诊”明白纸,医院还会马上安排一名工作人员负责全程陪同贫困户就诊、结算,让群众少跑腿,直到看完病送出医院大门。
陈泽成告诉记者,根据全县智慧健康平台最新的统计结果,自6月20日县健康扶贫住院兜底救助政策实施以来,累计已有828名患者享受到医疗兜底帮扶政策,帮扶资金152万元,初步实现了贫困群众看病不花钱。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李鹏通讯员赵军)去年以来,平阴县榆山街道贫困村洪口村在“第一书记”郭斌带领下,以党建为根,以产业为基,让洪口村发展兴旺起来。郭斌积极对接水务和农业部门,对村内一处老旧平塘进行防渗...
平阴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平阴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