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新闻 章丘新闻 平阴新闻 济阳新闻 商河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济南市 > 平阴新闻 > 正文

“农闲”变“农忙”喜看新变化咱们的农民不猫冬

来源:济南日报 2017-12-11 14:31   https://www.yybnet.net/

编筐已经成为度过“冬闲”的最佳选择。(李鹏 摄)

村民董广孝正在练习敲鼓。 (钱堃 摄)村民正在村里广场上练习秧歌。(钱堃 摄)

一般每年的11月以后,农村开始进入冬闲时节。忙完秋收秋种的村民们,大多放松下来,准备歇歇好过年。而每到这时,农村几乎没有什么业余文化生活,常常是几个人围坐在一起拉家常、打扑克、打麻将来消(冬季空闲时间。

如今,随着现代农业的不断发展,村民的这一习惯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农民入冬不“猫冬”,都在忙着“淘金”。他们利用农闲时节,打零工、学技术、搞培训,增加收入,把原来的“农闲时间”,变成了增收致富的“农忙时间”,而“冬闲”时节变“冬忙”,也成为当下农村的一

道风景线。

那告别往日冬闲时节的村民,如今都在忙着啥?近日,记者在乡村采访时,见

到了“冬闲”变“冬忙”的一幕幕。

“编几个筐俺就能喝上豆腐脑啦”

7日下午3点,平阴县榆山街道东阮二村的小广场和胡同里空无一人,冷冷清清,但村头的济南至尚艺品工艺品有限公司门口却很是热闹,村民们正在有说有笑地忙碌着。其中,有两位工人紧张地将货物一点一点搬上车。建档立卡贫困户翟廷则在阳光下美滋滋地编着筐。

翟廷说:“俺编一个小筐能挣1块5,一天能编上3个。现在俺天天都能喝上豆腐脑!”他告诉记者,由于自己手有残疾,一天只能编3个小筐,但他为这家公司搬搬东西,一天则给50元工钱。“之前哪敢想啊!”翟廷一指旁边的小广场说:“往年这时候,俺就在自己村里的小广场上‘猫\’着,晒晒太阳,要么骑个三轮车去逛逛集,整天混日子”,谈起那段不堪回首的往事,他不好意思地笑笑,“这家公司找到俺,问俺愿不愿干活。俺就问,能喝上豆腐脑不?她说能,俺就来了。”

这家被平阴县扶贫办与人社局联合评为该县“就业扶贫车间”的老板,是“80后”女孩张芳芳。她告诉记者,翟廷是安城镇西平洛村的贫困户,也有残疾证,手、腿、智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残疾。“他可以进行简单的小筐编织,加上搬运等工作,虽然挣得也不多,但起码把原先浪费的时间给利用起来了。”

今年刚入而立之年的张芳芳原先在济南打工,她在2010年的春节回家时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冬闲的男女老少都“猫”在阳光照耀的墙角,东家长李家短地闲聊,有些人还喜欢赌博,甚至挥霍,这让张芳芳有了回乡创业的打算。“冬天这样悠闲真是太浪费时间了,我就拿着1万元存款,在老家榆山街道石庄村干起了手工编筐,”为了让乡亲们学编筐,刚开始她(破了嘴皮,“要让他们见到效益才行。”

说干就干。她先是来到专注小商品批发的济南西市场,劝说商户帮她售卖编织的工艺品。由于编织的质量好、材料好、样式新,时间长了,卖她东西的商贩越来越多。“俺教会了村民们编筐后,就去石家庄、郑州、沈阳等城市推销。后来,越来越多的农民来我这里打工,产量逐渐大了起来。接着,我找到外贸公司,请他们尝试帮忙出口。”现在,她的“扶贫筐”已经远销日本、韩国、澳大利亚、英国、德国等国家,而且出口成为了主要销售渠道。“我们只接受订单,一个订单大概在20万件左右,供不应求。”张芳芳说。

省定贫困村石庄村的车间大获成功之后,她又来到邻村前阮二村开了“分车间”。张芳芳说:“最多的时候,每天有600多人同时工作,而且他们都在家里编织,不耽误做饭、接孩子。”她的扶贫车间不但接收了平阴当地的农民、贫困户,德州、聊城、泰安等地的农民也慕名而来,寻求打工机会。她说,她最看不惯的就是冬天的“闲”,“太浪费时间了,有这工夫挣点钱不挺好。”经过她的努力,一到冬天,不管天气怎样,周围几个村子已经很难见到“冬闲”的场景,而更多的则是在家里、在车间紧张地编织。不管是普通农民还是贫困户,“冬闲人不闲”的理念已经深入了大家骨子里,“冬天挣点钱,挺好!”

“弘扬祖宗传下来的宝贝,心里甭提多开心了”

近日,记者来到商河县孙集镇袁窦村。刚一入村,就听见一阵敲锣打鼓的喧闹声,以为是哪户人家正在办喜事。但当记者走到村子南头的颐和农业生态园内,才看到园区里的小广场上聚集了不少人,他们身着艳丽的彩绸服装,跟随欢快的锣鼓扭着秧歌,彩扇迎风飘舞,个个笑脸盈盈,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正在练习敲鼓的村民叫董广孝,今年66岁,是一名退休教师,家里有6口人,如今儿子、儿媳和孙女都外出打工了,家里只剩下老两口和一个正在上初中的小孙子。

说起以前的生活,董广孝说,他们家分有7亩半的地,年轻的时候,他在乡里教书,家里的地全靠老伴儿照料,他只有在周末的时候,才能帮着家里做一些比较重的农活。往年到了冬天,基本上农活很少,就走街串巷到处找人聊天,唠唠家常,或者是打打牌来消(时间。自从去年村里成立了鼓子秧歌培训学校,有了一支长期驻村的秧歌队,他的生活开始丰富多彩起来。

“如今我们算是赶上了好日子,吃得好、穿得好,就差一个玩得好。但以往农闲的时候不会玩,不是打麻将、打扑克就是喝酒,那样的生活不健康,”董广孝说,“自从村里组建了秧歌队,没想到队伍越变越大,现在已经有50多个队员。”

“我年轻的时候就喜欢跳秧歌,而且商河从古至今就有跳秧歌的传统,以前由于要教书,还要种地干农活,根本没时间参与。现在好了,村里有了鼓子秧歌培训学校,我还跟着村里的秧歌队到处去演出,心里甭提多开心了。”

据了解,董广孝所说的秧歌培训学校,是2016年7月由秧歌古村创办人李传英组建的,如今培训学校由最开始的半年1个班,发展到了现在一年4个班,每个班40多人,学习时间是三个月。

“自从加入到村里的秧歌队后,不仅身体硬朗了许多,以前教书时得的肩周炎都被‘跳\’好了,还能挣钱呢。”董广孝介绍,他们周末在村里的颐和农业生态园内进行鼓子秧歌表演,每天能挣50元,一个月就是400元,如果到外地进行演

出,一次就是100元。“今年商河县举办的花博会

期间,我们连续表演了11天,收入就达上千

元。”董广孝说道。当记者询问为何如此喜爱跳秧歌时,董广孝介绍,商河鼓子秧歌作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

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民间舞

蹈艺术的瑰宝,也是北方

汉族男性舞蹈的代表,列山东三大秧歌之首,“但现在村子里的年轻

人基本上都外出去打

工了,没有多少年轻

人再关注这一非物质

文化遗产,我们就想

通过自己的实际行

动,来弘扬中国传统

文化,好让鼓子秧歌

能够更好地传承下

去,带动更多人来这

里学习鼓子秧歌。”

“冬天不闲在家,心里更踏实”

凌晨5点,天上还挂着星星和月亮,赵永年便出门了。他打着手电,走得很快,显然对这条通往目的地的路已十分熟悉。20分钟后,天边有了一丝亮光,赵永年已经看到了他要去的地方——村头的4个火龙果和樱桃大棚,在漆黑的历城区荷花路街道程庄村,像三块炭火,灯火通明,于是他便又加快了脚步。

此时,大棚里已经有人在忙碌了。赵永年换上工作服,背起水桶,开始给火龙果浇水。这4个大棚,每个都有180米长,火龙果大棚占地15亩,樱桃大棚则小一点,只有5亩多。这是两年前吴庆江从村里流转土地后建起来的。大棚建起后,很多像赵永年一样在村里无法外出打工的贫困户有了生计。

“我们种植的是红心火龙果,以及大樱桃,主要销售渠道就是采摘。从6月到11月是火龙果采摘期,来年春天就是樱桃采摘期。但即使不采摘时,也需要人来打理。所以我就近雇用村里的农民,而且优先雇用贫困户。目前我这里的长期工大概有4个人,都是贫困户。”吴庆江说。

赵永年把每一个火龙果浇透需要一个半小时的时间,吃过早饭之后,他便开始了下一项工作——授粉,这是一个技术含量高的活儿。“火龙果自花授粉坐果率较低,它们花多为夜间开放,其雄蕊与花柱等长或较短,并且家庭种植昆虫数量少,虫媒传粉的成功率也较低,因此,需进行人工辅助授粉。”赵永年像专家一样给记者说,“要先把棉签放进里面,转一转,棉签上已经粘满花粉了,把带有花粉的棉签涂在雌蕊上,下面短小的是雄蕊,上面这个高起来的是雌蕊。”

“我们不仅让农户从事浇水、施肥等简单的工作,还专门请技术人员来教他们种植火龙果的技术。目前我们还有扩大经营规模的意向,如果农户们掌握了技术,今后可以直接当技术人员。”吴庆江说。

听到“技术人员”这个称呼,赵永年有点脸红,如果不是来大棚工作,估计这个农闲的冬天他又要像往年一样“猫”在家里了。

因为家里有亲人需要照顾,所以赵永年没法像其他人一样外出打工。而火龙果大棚既解决了他就近打工的问题,也让他在冬天不至于一分钱也赚不到。“每天从早晨5点工作到10点,每天100块钱,家里要是有事,20分钟不到就能赶回去。在这里干了一年半了,学了不少技术,冬天不闲在家里,心里就更踏实。”赵永年说。

(本报记者钱堃李小梦李鹏)

新闻推荐

身残志坚,与疾病斗争23载的陈泽忠—— 用刻刀书写别样人生

□本报记者饶翔宇本报通讯员石蕾在平阴县孔村镇李沟村的大山深处,有一群从事绘画和石雕工作的残疾人,陈泽忠就是这群人中的一位。来自平阴县东阿镇苏桥村的陈泽忠,16岁...

平阴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平阴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农闲”变“农忙”喜看新变化咱们的农民不猫冬)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