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广秋李静夫妇在脱贫攻坚战线上互相帮助。
在济南市扶贫战线上,有这样一对夫妻:丈夫苏广秋是驻村第一书记,妻子李静是街道扶贫办主任。他们曾因扶贫工作拌过嘴,又因扶贫工作成为一对搭档。在脱贫攻坚战线上,他们互帮互助、好戏连台。
丈夫先行扎根村里“不着家”
2016年1月,平阴县编委办选派苏广秋到孔村镇前大峪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驻村伊始,苏广秋先是培训、调研忙不停,后来干脆“扎”在村里不回家,家里的事全都落在李静一人身上。为此,时任榆山街道办事处计生服务站站长的李静也曾埋怨丈夫,甚至拌过嘴。但随着一纸任命书的到来,事情发生了转机:2016年4月,榆山街道办事处在全县镇(街道)中率先成立扶贫办,并在优秀机关干部中公开选拔工作人员。李静因工作认真负责、成绩优异进入组织考察范围,最终被任命为扶贫办主任。
经过岗前培训、外出学习以及系统学习各级扶贫政策,新上任的扶贫办主任李静在短时间内对扶贫工作有了新的认识。她开始理解丈夫的“不着家”,深深地知道作为脱贫攻坚战线上的战士,他们夫妻要在这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打一场不能输的战役。
媳妇出招“奔跑模式”助脱贫
在重新审视新的身份时,夫妻俩发现,他们从事扶贫工作优势互补,简直是绝配。苏广秋从小在农村长大,对农村情况十分了解,非常“接地气”。李静担任扶贫办主任后对各级扶贫政策掌握得比较全面,经常与丈夫一起学习交流各类扶贫政策。
前大峪村土地瘠薄、水源奇缺,村集体无任何经济收入,帮扶工作该从哪里“下手”?当苏广秋为工作一筹莫展时,妻子建议他,要学会借助外力,“不能让扶贫政策停留在纸面上,而是要积极主动地争取扶持,让政策尽早进村入户。”
苏广秋采纳了李静的建议,开启了“奔跑模式”,到各个相关职能部门争取支持、寻求帮助——筹集资金75万元,建起一所养老院和一处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协调市、县红十字会雪中送炭,投入20万元的钱物,为贫困户送去食用油、面粉、大米、棉衣、棉被等物资……短短一年多时间,苏广秋先后争取各级支持200万元,帮助村里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引导群众发展种植养殖业,使前大峪村提前完成脱贫任务。
夫妻同心脱贫攻坚勇担当
“帮扶穷山庄,两年大变样。老人住新房,还想娶新娘……”日前,前大峪村的庄户剧团自发编排了曲目《俺村来了第一书记》,在周边乡镇巡回演出,歌颂第一书记苏广秋到村帮扶的事迹。而与此同时,在另一条脱贫战线上奋进的李静,也在丈夫的出谋划策下,工作做得有声有色——
作为扶贫办主任,李静要为榆山街道10个贫困村、64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1513名贫困人口找准发展路子。哪个路子最适合?担任“第一书记”的丈夫最有经验。
借鉴苏广秋的农村生活经历和工作经验,李静分别为每个贫困村确定一至两个产业扶贫项目,分别种植苹果、樱桃、晚秋黄梨、中药材,发展鱼藕混养等。积极争取上级扶贫资金311.5万元,为21个非贫困村的贫困户量身打造扶贫车间。她还总结分水岭村养老孝亲的经验做法,鼓励子女自愿为70岁以上老人每人每月缴纳不少于150元的赡养费。目前,平阴县计划在全县推广该做法。(本报记者 沙文婧 通讯员 李吉松)
新闻推荐
在“六型”基层院建设年活动中,平阴县检察院探索实施“三铸”工程,响亮提出“铸忠诚担当之魂、铸监督品牌利剑、铸人民满意业绩”的口号,凝心聚力,务实重干,各项工作实现了“半年有起色、一年大变化”...
平阴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平阴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