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淌不息的丁泉水,见证了一代又一代人的生活。
爱济南记者张刚 摄
从济南市区向西,驱车百余公里,在平阴县洪范池镇有一个名为丁泉的小山村。在村东的一个山脚下,隐藏着一处极为清澈的泉水。相传这里是古代二十四孝之一丁兰的故里,所以名为丁泉。
说起丁兰,还流传着一段《刻木事亲》的故事。
丁兰,相传为东汉时人,年幼即父母丧亡,想到未能奉养父母,又常感念他们的养育之恩,因此雕刻木头制成肖像,侍奉他们,有什么事还和木像商量,每日三餐敬过双亲后自己方才食用,出门前一定禀告,回家后一定面见,从不懈怠,就如他们活着一样。时间一长,丁兰的妻子便对木像不太恭敬了,还好奇地用针刺木像的手指,而木像的手指居然有血流出。木像见到丁兰来了,眼中还居然掉下了眼泪。丁兰询问得到真相,于是把妻子休了。至今村中仍有石碑刻立于村中古桥边,便是明证。
80岁的李德书说,他出生在丁泉边上,就住在旁边这座有着300多年历史的老院落里。他说,丁泉至少在清朝就有,因为以前泉边石栏有一块清代乾隆年间的重修碑刻,上面写着重修的年代,但是没有挖掘时间,所以至今也不知道泉是什么时候有的。
李德书家里兄弟姐妹八人,他排行老四,还很小的时候,他就跟着哥哥姐姐一块到泉水里趟水、洗澡。他还清楚地记得当时给羊洗澡的情景:抓来一只洗一只,几十只羊排着队洗澡。
[泉水养人] 村中老人多长寿,90岁以上有十几人
从李德书记事起,丁泉好像就从来没断过流,常年喷涌,只不过随着降雨量的变化,水流的大小会有所变化。去年雨水多的时候,池子里的水奔流而下,就连旁边的街道都浸在泉水里,一派江南水乡的模样。
73岁的李元桂还清楚地记得,17岁时,她坐着一顶花轿嫁到丁泉村。第一口喝到山泉水,她就觉得出奇地甜。酷暑难忍的夏天,她最喜欢煮上一锅面条,用新舀的泉水一过,清爽可口的凉面是一家人最好的消暑美食。
李元桂说,可能是这眼泉水的原因,村子里的老人都很长寿,她的一个叔伯婶子今年96岁了,身体依然硬朗。李德书说,他粗略地算过,村里90岁以上的老人至少十几口。他所在的村小组,大概40几户人家,80岁以上的老人就有16个。
这里山清、水甜,民风淳朴,但遗憾的是,这里依然是省级贫困村,村民约1800人,其中贫困户105户,贫困人口190余人。
[古村新生] 建起旅游度假村,村民终能靠水吃水
“三个闺女一个儿,都在外地,不愿意回来。我们老两口,也不愿意跟着他们,进城住不习惯。”李德书说,经常有外地人到这里旅游,但大多转转就走了,也住不下。都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丁泉村山青、水甜,可这里还是有人在受穷。
“从去年开始,来了一拨又一拨人考察,说是要建个旅游度假村,没想到是说真的。”李德书指着泉边的一片古色古香的建筑说,这还不到一年的工夫,眼瞅着就盖好了。
泉水是丁泉村的灵魂,也是不可多得的旅游文化资源。作为丁泉村的结对帮扶企业,祥泰实业有限公司决定将这个人杰地灵的小山村打造成泉水文化民俗旅游基地。
于是,在日夜流淌不息的丁泉泉畔,除了古朴大气的民宿群,还配建了文化广场、游客中心和停车场。泉池周边的老式民居,在保护的基础上进行适度开发,修旧如旧。目前,整个项目已经竣工,并于今年5月正式营业。
相信,这个静谧的小山村会有更多人因为这眼泉水的滋养过上好日子。 (记者董莉)●相关链接
济南时报联合祥泰实业有限公司开展“我的泉水记忆”泉水故事征集活动。继去年成功举办图片征集和展览活动后,今年泉水节期间,围绕泉城、泉水、泉文化,以泉城人记忆、追忆的方式讲述我与泉城、泉水的济南故事和别样情怀,开展“泉·城·人——我的泉水记忆”资料征集活动。
本次征集活动将持续到10月中旬。征集内容包括照片类、实物类、文字类、故事类等几大类,可以是有关泉水的老照片(或普通市民不同年份在同一泉边拍摄的照片);带有泉名的石碑或实物,与泉水相关的信札、文献等,讲述老照片、信札、文献等背后的故事。征集结束,筛选整理后,将组织专门的展览活动,并将评选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获奖者将获得由祥泰实业提供的最高价值千元的奖品。征集电话:0531-67976772邮箱:wodequanshuijiyi@163.com
新闻推荐
明确措施路径 丰富内涵要求 贯穿工作始终,平阴大力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激发队伍活力
今年以来,平阴县公安局党委坚持“思想政治工作是生命线”的理念,把思想政治建设置于首要、核心位置,明确措施路径,丰富内涵要求,贯穿于各项工作始终,有效激发了思想政治教育静水深流、滴水穿石的力量,厚...
平阴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平阴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