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涉及民生的部分,最先提到的就是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奔小康路上决不能让一个人掉队。2016年,济南以“算账”为核心,以“N+扶贫”为路径,脱贫攻坚开局之年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全市6.4万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超额完成省下达减贫任务和年度脱贫计划。近日,济南市对各县区脱贫攻坚工作进行了集中考核。如何做到“***”?用什么样的方式脱贫?如何才能永久性脱贫?针对群众关心的问题,日前记者来到在全市考核中成绩优秀的平阴县和天桥区,看看他们是如何帮乡亲们脱贫的——
贫困户入股合作社当“老板”
分水岭村位于平阴县和肥城市交界处,作为省级贫困村,集体经济薄弱,自然资源匮乏。68岁的陈立柱,此前和老伴一直靠自家耕地糊口,忙活一年收成却寥寥。去年村里成立了合作社,如今他不仅在合作社找到工作,还成了合作社的股东,收入比以前多了几千元。和陈立柱一样,分水岭村的贫困村民都是村里合作社的股东。对此,该村支部书记陈立刚介绍,通过土地流转、盘活集体资产、争取扶贫资金和社会资金参与,去年村里成立了农村股份合作社,目的就是为了帮助贫困村民脱贫。目前合作社已流转200亩土地,主要用来种植皂角树等中药材。“我们选的中药材拥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入了股每年都能分红。比如皂角树,长到第5年每亩年纯收入将不低于3000元,到时分红肯定少不了。”陈立刚说。
据了解,像这样发展产业助力脱贫的例子,在平阴县还有很多。在脱贫攻坚过程中,平阴县精准发力,形成了“一体两翼三抓手”的工作模式,即“以产业项目建设为主体,社会扶贫和行业扶贫为两翼,规范化建设、结对帮扶和督查督导为抓手”。据平阴县委副书记翟立波介绍,在产业扶贫方面,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平阴县立足各镇街主导产业和资源禀赋,建设了一批精品扶贫基地,形成了“龙头企业+基地+贫困户”、“扶贫车间+贫困户”、“支部+合作社+贫困户”、“企业+贫困户”4种模式,目前已取得初步成效。截至去年年底,平阴县已有45村、4262人实现脱贫。
发展支柱产业铺就“脱贫路”
“俺村发电站不仅能发电,还能挣钱。”天桥区大桥街道宅胡村贫困户丁克香欣喜地告诉记者。而她口中的“发电站”就是宅胡村2016年9月投入建设的光伏发电扶贫项目。
宅胡村位于大桥街道西北部,村庄占地面积不足800亩,人均土地较少,多年来集体经济薄弱,产业发展缓慢。2016年“光伏扶贫”作为国家、省、市、区各级政府确定实施的***工程之一,让宅胡村“两委”心动不已。宅胡村支部书记杨强介绍,该村选择涝洼地建设了100千瓦分布式光伏并网发电项目,目前可实现年均5万元的稳定收入。
据了解,天桥区尊重民意,精心打造脱贫攻坚支柱产业,2016年批复扶贫产业项目12个,主要涉及蔬菜大棚、食用菌特色种植、林果、光伏、农产品加工等产业项目。实打实的脱贫攻坚措施,也换来了实打实的脱贫效果。据介绍,2016年,天桥区如期完成了全年256户、646人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稳定脱贫任务。其中,人均纯收入达到5000元以上的占72%,人均纯收入6000元以上的占52%,6个市定贫困村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达到3万元以上。
据了解,济南市共有贫困村916个(省定贫困村420个,市定贫困村496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8.41万户、18.52万人(国家标准5.57万人,省定标准4.7万人,市定标准8.25万人)。目前全市尚剩余1.56万人未脱贫,343个贫困村未“摘帽”。2016年12月下旬,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对济南市2016年度扶贫开发工作进行了考核,济南市考核等次为“好”。根据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印发的2017年脱贫计划,今年全市计划脱贫15609人,其中国家标准563人,省定标准3433人,市定标准11613人;贫困村退出343个,其中省定贫困村110个,市定贫困村233个。今年年底前,济南市将基本完成脱贫任务。
(本报记者沙文婧)
新闻推荐
本报6月29日讯(记者张丹丹)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王军民今天到济南市平阴县、长清区,就学习贯彻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进行调研。市委...
平阴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平阴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