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新闻 章丘新闻 平阴新闻 济阳新闻 商河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济南市 > 平阴新闻 > 正文

“师傅带徒弟”早落伍了?这“傻事”福胶干了60多年——马皮化妆充驴皮,扫一眼就能揪出

来源:济南时报 2016-07-12 22:45   https://www.yybnet.net/

平阴福胶制胶车间内,工人翻晾胶块。 记者郭尧 摄□本报记者 董莉

几米开外,就能一眼辨出是真驴皮还是化了妆的骡子皮;用手一摸,就知道这驴皮用什么火候熬出胶最多;看看“汗珠”,就能判断出15%的水分还得晒多久……在福胶集团的生产车间,一线工人都会做一件在外人看来土得掉渣甚至有些落伍的事儿——拜师学艺。对于阿胶这个传统行业,一边是绝不能放弃的尊古,另一边又是不得不做的创新,“以师带徒”究竟能给现代企业带来什么?

选料>> 一看一摸,一车驴皮里揪出24张冒牌货

“小黑驴,白肚皮,粉鼻子粉眼粉蹄子,狮耳山上来啃草,狼溪河里去喝水,永济桥上遛三遭,魏家场里打个滚,至冬宰杀取其皮,制胶还得阴阳水。”这首古老的民谣,至今还在传唱,不仅唱出了古人制作阿胶的工艺和方法,也能看出制胶工匠们对驴皮选料的讲究。

李迁是福胶原料前处理车间的主任,他说这个车间就跟战场一样,自己每天干的活就和打仗似的。随着原料市场的紧缺,不断上涨的驴皮价格让一些人动起了歪脑筋。

“一张纯正的驴皮,和马皮、牛皮、骡子皮比起来,价格至少相差一两千块钱,能没人想钻空子吗?”李迁说,有句俗话是:是骡子是马,拉出去遛遛。可不论是骡子、是马,还是驴,当只剩下一张干巴巴的皮囊时,就不那么好认了。问题是,万一“混”进来一张假驴皮,就是砸牌子的大事。

“前几天,一个客户送来一车原料,我们一张张地看、一张张地摸,最终揪出24张假驴皮。”李迁说,其中有几张马皮被剪短了鬃毛,还修饰了马尾巴,功夫要是修炼不到家就真被蒙过去了。

一旦发现了疑似假驴皮,和客户之间的“辩论赛”是怎么都少不了的。“客户会说,明明耳朵够长,尾巴毛也是短的,我们也会拿出我们的证据,最后的结果往往是3个地方像驴,3个地方像马。”李迁说,这种时候,年数不长的员工会把老师傅请过来“过眼”。

其中最厉害的陈培和师傅与驴皮打了20多年的交道,是大家眼中的“专家”。即便是站在几米开外的地方,他也能一眼认出真假驴皮。每个新手一有问题,就会跑来找“专家”解惑,他也成为车间里最受尊敬“老师”。

熬胶>> 驴皮厚薄不一,加减0.03兆帕压力全凭经验

和浑身散发着激情的“后生”李迁不一样,1991年就进厂的王磊身上,更多的是沉稳,这和他熬了20多年胶是分不开的。

打18岁一进厂,王磊就进入了福胶最核心的生产部门——制胶提取车间。提取胶汁,其目的是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将驴皮的有效成分胶原蛋白提取出来,并使它水解成降解产物。这中间,水怎么加、加多少,气压控制在多少,时间火候怎么把握,刚开始王磊都是一头雾水。

“当时厂里有不少老师傅,我一来,就拜了个好老师。”王磊回忆说,庞统利老师傅上世纪七十年代就进了福胶,他也是老师傅收的最后一个徒弟。如今老人家已经退休,可几十年的熬胶经验却传授给了他的徒弟们。

驴子有胖有瘦、有大有小,驴皮也就有厚有薄,宰杀的季节不同,驴皮的厚薄也不同。每一张驴皮进锅前,王磊都要用手仔仔细细地摸一遍。以此来判断水量、气压和时间。

“按照标准,我们设定的气压在0.12到0.15兆帕之间,这0.03的空间怎么调控,就全凭个人经验了。”王磊说,这看似非常细微的差别,对熬出的胶质影响却是很大的。

“一般5年能熬出一个好工人就不错了,我干了20多年,还不敢说能做到一点不差。”几年前,王磊因为这一身的本事,被调到了质管部门,胶好不好,哪里出了问题,他一望便知。

晾胶>> 胶块水分咋控制在15%,全靠手摸、眼看、耳听

熬好了胶,是不是就可以直接包装销售了?2000年,18岁的赵锋刚从医药学校毕业,第一天来福胶报到时,他就被领进了晾胶车间。看着工人们不停地翻动着胶块,他心想:这活也太简单了,看不出有什么技术含量啊!

16年后,当记者在福胶生产车间见到个头不高、脸上总挂着笑容的赵锋时,他已经从当年的毛头小伙成长为晾胶车间主任。刚一开口,他就告诉记者:“别看整天拾啊、翻啊,这里头学问可大着呢,不是一天两天、一年两年就能悟出来的!”

最开始,赵锋看着师傅一块块地把胶翻过来,觉得再简单不过了。他也依着葫芦画瓢,可不是因为胶块太软一拿就变形,就是已经晾过头了,胶块有些变弯。老师傅告诉他,这里面的门道多着呢,早一点或者晚一会儿,都会让胶块不平整。这个“火候”,只能靠在车间里一遍遍试,一点点悟。

胶块晾到一定程度,要把它拾起来,然后放到箱子里,这叫“瓦箱”。这一道工序看似更简单,可也是整个晾胶环节最考验人的地方。晾好的胶块只是表面干了,入箱后会有一个自然“出汗”的过程,这又会出现一个新问题,原本变硬的胶块又会变软,所以很容易变形,要依靠其自身重量来控制胶块形状。

赵锋说,瓦箱后,让胶块在里面待一段时间后,还要再拿出来晾一遍,然后再收回去“发汗”。看看胶块的边缘弯度,伸进箱子里用手摸摸出了多少“汗”,拿起一块胶敲一敲,听听声音,赵锋说,在晾胶车间这十几年,就干了“这点活”,但练就的这身“眼观、耳听、手摸”的绝活却不是人人都会的。

《药典》规定,阿胶的水分不得超过15%。这15%怎么控制得恰到好处,还真是个技术活。用赵锋的话说,每一块胶块都是有生命的,当你用手触摸它时,它可以和你心灵相通。有了这种默契,才能生产出最完美的胶块。如今,他已经把这手从老师那学来的绝活,又教给了好几十个徒弟。记者手记

当工匠精神遇上智能制造

在东阿镇的福胶胶块生产车间,记者注意到这样一个现象,偌大的阿胶提取车间,基本都被一台台大机器占据了,只是偶尔闪过几个工人的身影,而曾经靠人力较多的切胶工序,也已经实现自动化操作。当智能制造时代来临,我们还需要像王磊、赵锋这样的工匠吗?

“我们不光是需要这些工匠,还专门组建了一个工匠团队。以后不论机器发展到多么智能的程度,也永远无法取代这些真正的工匠。”福胶集团董事长杨福安说,“就像最先进的DNA驴皮检测技术,在我看来,DNA检测比人更精确,但人比DNA检测更重要。”

福胶集团自建厂以来一直实行三级传承人制度,每年冬至那天都会举行非常隆重的拜师仪式。对于有30年以上专业工作经验的员工,都有资格成为一级传承人,享有终身传承阿胶技艺的权利,福胶集团内部实行以师带徒政策,师父会向徒弟传授技艺,并时刻督促徒弟。

“福胶的传承人,也是曾经的老工匠,都是和我光着膀子一块儿拼过来的。他们有绝活、有经验,但并不是说这些技术有多深奥,我更看重的是他们对阿胶事业的忠诚。当年他们为把阿胶做好,可以不吃饭不睡觉。这种精益求精的精神正是现在的年轻人最缺少的。”杨福安说,正因如此,要常常请他们回来坐坐、聊聊。

杨福安说,现在社会上很多对工匠精神的解读都只是炒作,一说工匠,就一定强调是纯手工操作,如何严格遵循古法。真正的工匠精神,不应该排斥现代化的设备、工艺,要在传承的基础上,学会用更科学的方法提升产品的品质。

他举例说,原来都是桑木取火、大锅熬胶,现在有更好的蒸汽封闭锅,可以更精确地调控压力和时间,为什么不用呢?再比如,原来晾胶完全依靠自然风干,现在有了微波风干技术,晾胶周期缩短了,而且胶块更平整,我们有理由排斥吗?

但是,再好的设备和技术,也只是工具,只有到了真正的工匠手里,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以师带徒”传授的不仅仅是技巧、经验,还有钻研、专注、吃苦耐劳的精神,这才是最难培养的。正因如此,这件在很多企业看来很傻、很落伍的事儿,福胶却坚持了60多年。(记者董莉)

新闻推荐

本报3·15公益行动昨日推出多项惠民活动

作者:携商家传播消费正能量市民记者携商家传播消费正能量昨日,济南日报市民记者团3·15消费者权益公益行动吸引了众多市民参加。(陈长礼 褚福涛 摄)本报3月15日讯 今天是国际消费者权...

平阴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平阴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师傅带徒弟”早落伍了?这“傻事”福胶干了60多年——马皮化妆充驴皮,扫一眼就能揪出)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