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新闻 章丘新闻 平阴新闻 济阳新闻 商河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济南市 > 平阴新闻 > 正文

科技特派员种植、养殖有啥不一样?瓜蒌上架,每亩挽回万元损失

来源:济南时报 2013-04-19 23:13   https://www.yybnet.net/

作者:田珊摄□本报记者田珊

余椿生正在向众人讲解中药种植技术 记者田珊 摄□本报记者 田珊

因为选对了品种,金银花的产量从亩产30多斤提高到300斤,产量增加了近十倍;因为创新了饲料发酵技术,一头母猪一年的养殖成本降低100多元,养殖场因此节约成本上千万……这些可不是天方夜谭,而是济南科技特派员下乡后,给周边乡镇带来的真实变化。

余椿生:

摸准“脾气”种药,亩产扩大10倍

4月16日,春种大忙时节,记者来到平阴县万亩中药材基地探访的时候,年过七旬的科技特派员余椿生正在地里盯着药材播种施肥。

“你看这些瓜蒌,原来趴在地上,怎么都养不活,现在竖起来架在架子上,它就活了。可这么简单的办法,我们一群人愁白了头也没想出来。余老一来,就帮我们解决了大问题。”在中药材种植基地的田埂旁,济南禾宝中药材有限公司的老板刘孟建告诉记者。

刘孟建10多年前就开始做中药材生意,起初只是搞药材经销,后来又涉足中药种植、加工等环节,现在他的公司是济南市中药材方面的龙头企业。不过,随着企业经营范围的扩大,非专业技术出身的刘孟建渐渐遇到了一些难题――― 公司建了自己的种植基地,最初有400多亩,引进了不少中草药。药种上了,可懂得中药种植的技术人员却很难找。

一开始,他们雇用了当地村民来基地种中草药。村民们只种过小麦、玉米,中药材还是头一回见。他们觉得瓜蒌的秧苗和地瓜差不多,就按种地瓜的方法让秧苗匍匐在土地上生长。没过多久,瓜蒌就变得没精打采,很快就枯萎了。正常情况下,一亩地能产3000多斤鲜瓜蒌,按照当时瓜蒌每斤3元多的市场价计算,一亩瓜蒌能卖到近万元。60亩瓜蒌地就是60多万,这可是一笔不小的损失。大伙儿心里干着急,可谁都没辙。

正在这个节骨眼儿上,余椿生作为济南市的首批科技特派员来基地驻扎了。只消一眼,这位1964年山东大学生物专业毕业、从事了40多年中药材种植的“老中药”,就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 瓜蒌伏在地上,果实都被叶子覆盖了,见不到阳光,当然会没精打采。在余椿生的指点下,大伙儿架起棚子,把瓜蒌秧苗搭在架子上充分吸收阳光,这一次,秧苗奇迹般活了。“现在,不但公司种植的瓜蒌活了,十里八乡的乡亲们也开始学着种瓜蒌了。我也终于可以睡个安稳觉了。”刘孟建说。

不过,对于这件事儿,71岁的余椿生却并不以为意。“其实技术问题有时就是一层窗户纸的事儿,捅破了,问题就解决了。”余椿生说。

与解决瓜蒌问题相比,更让余椿生老人感到骄傲的是当地金银花产量的变化。金银花是平阴近几年种植比较广泛的中药材,普通品种一亩地出干花30斤,余椿生来后,通过引进良种,让亩产达到了300斤,比原来提高了近十倍。说起金银花单产提高的秘诀,余椿生告诉记者,除了引进的良种花枝多、单产高,很重要的一点,是要摸准药材的“脾气”―――“不同的药材特性不一样,采摘、施肥等日子,早一天、晚一天,对产量、质量的影响都很大。”余椿生说。最近两周,受禽流感的影响,金银花药材价格迎来了一轮上涨,每斤大约能卖100元,一亩地300斤,亩产值达到了3万元。

越来越多的孝直镇的农户加入到种植中药材的行列,目前种植面积已超过一万亩,品种也达上百个。“收益如何,光靠说是没用的,眼见为实。这些年在技术方面都顺过来了,当地企业和农户获得了实实在在的收益,也就愿意继续投入了。”刘孟建告诉记者。

盛清凯:

改善饲料技术,一头猪少赔100元

“科技局给我们派财神来了。”济南绿安食品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张广珠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自从公司采用盛博士带来的饲料发酵技术,饲料成本降低了40%。按照年出栏10万头生猪计算,仅饲料成本就能节约上千万元。”

张广珠告诉记者,受猪肉价格周期影响,现在各地的养猪户都在赔本,山东很多地方每卖出一头猪要赔两三百元。“饲料成本占总成本的70%以上,降低饲养成本,成为各地养猪大户的头等大事。”

“盛博士”是山东省科学院的研究员盛清凯,也是济南市的第二批科技特派员,2012年初在张广珠的养猪基地驻扎下来,一边指导养猪基地和周边养殖户科学养猪,一边在基地的实验室进行自己的项目试验。他根据猪的生长习性和营养要求,利用平阴县当地的秸秆、酒糟、淀粉渣、麸皮等廉价饲料原料,通过添加乳酸菌等有益生物菌种来制作优质、廉价的发酵饲料。

这种发酵饲料不仅节约成本,还有很多优点。以前,公司收购玉米会因为霉变导致猪腹泻。公司花费几万元买了套玉米良种筛选机,最多时能筛去一半有瑕疵的玉米,但这样成本一下就被抬高了。发酵技术不仅解决了玉米霉变问题,还通过培养猪肠道有益菌群落,提升了猪的消化能力。

张根平:

把穷沟沟变成鸡腿菇之乡

平阴有个孔村镇,这里有个别称,叫“济南的黄土高原”。因为土壤结构疏松,被风一吹、雨一淋,形成了千沟万壑的黄土地貌,像极了陕北一带的景象。尽管独特的风景令人叹为观止,但对当地农民而言却是个大难题。

“老一辈人都讲:‘穷在沟里住\’。我们这原来也是穷沟沟,看天吃饭,以前遇上大旱大涝,这里的粮食经常绝产。”采访中有当地农户这样告诉记者。不过,现在的孔村,却成了全国有名的“鸡腿菇之乡”了。记者在孔村看到,在这些土沟沟里,每隔几十米就有一个拱形的窑洞入口,当地人介绍,这是用来种植鸡腿菇的窑洞。因为窑洞里冬暖夏凉,保温好,湿度大,特别适合鸡腿菇菌种的生长。而要说到鸡腿菇技术的推广,就不得不提到科技特派员――― 孔村镇蔬菜站的张根平。

种鸡腿菇,选择优良品种很重要,张根平利用自己的技术,反复做实验,帮助当地农户不断引进新品种,提高产量。现在,这里的鸡腿菇食用菌基地有土洞3000多条,直接从业人员近7000人,年销售收入超过1.9亿元,反季节上市量全国第一。

相关新闻

200名科技特派员走向田间地头

近日,济南市下达了第四批科技特派员计划项目,又有50名科技特派员奔赴农村种植、养殖一线。

记者了解到,济南市从2010年开始在全市范围内正式启动科技特派员工作,向各区县输送科技工作者,与农户和农业基地无缝对接,带动农民增收。截至目前,济南市共选派科技特派员四批,总数达到200人。

市、县两级累计安排特派员财政专项资金700余万元,带动社会投资2亿多元。其中济南市认定的市中老家农场、槐荫黄河湾公园、长清伟农庄园、平阴禾宝中药材等18个特派员示范基地投资已超过1亿元,通过特派员的创业和服务吸引了大量人才和技术聚集于此。

3年来,科技特派员们深入全县300多个村进行农业技术传授及新品种示范推广,共举办实用技术培训班30余次,累计解决实际问题3600多个。他们分发各类技术宣传资料12000余份,有效培训各类特色产业乡土人才5600余人、农民群众26000人,指导引进水稻、西瓜、番茄等优良新品种 20余个,建成西红柿种植、奶牛养殖等5处农业协会。

新闻推荐

济南一季度GDP同比增8.7%

□本报记者 赵云龙济南经济建设今年稳中有进。28日,全市一季度经济形势分析会召开。记者从会上获悉,今年一季度,全市生产总值达1089.5亿元,同比增长8.7%,增幅比去年同期高1.2个百分点。接下来,济南...

平阴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平阴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科技特派员种植、养殖有啥不一样?瓜蒌上架,每亩挽回万元损失)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