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孙钰刘景丰张丹丹
10月19日,济南市民在排队购买“爱心萝卜”。近日,济南市平阴县出现萝卜滞销的情况。了解到这个情况后,济南时报开展了“爱心萝卜”义卖活动。 新华社发□本报记者 孙钰 刘景丰 张丹丹
19日,15万斤萝卜在济南日报社楼前开卖4小时后再被抢购一空。应市民要求,20日(周六)在济南日报社楼前再售6万斤爱心萝卜,买萝卜附送萝卜缨子,欢迎市民爱心认购。新华社对本报举行的爱心义卖活动给予关注,于19日播发了一组题为《山东济南:市民踊跃购买“爱心萝卜”》的图片报道。
15万斤萝卜售光,20日再售6万斤
19日7:00,济南日报社楼前人头攒动,15万斤萝卜开始售卖。此次销售过程中,售卖点分设报社大楼门口两侧,小包装萝卜和大包装萝卜分开售卖,极大方便了市民选购。10:40左右,在众多市民意犹未尽之际,第四批爱心萝卜销售完毕。
19日22:00左右,第五批6万斤爱心萝卜再次送达济南日报社楼前,并于20日7:00开始售卖,售价仍为1毛1斤。在萝卜销售过程中,仍有部分萝卜缨子随萝卜赠送。数量有限,送完为止,欢迎市民前来购买。
老年志愿者为老年公寓捐萝卜
在19日众多认购萝卜的市民中,田友娟算是比较特殊的一位。66岁的她告诉记者,她是济南老年大学的志愿者,要为一家老年公寓捐1000斤萝卜。“我们经常到风合家人老年公寓做志愿服务,18日在报纸上看到这次义卖活动,我们几名志愿者就商量,自己出钱买下1000斤萝卜,送给这家老年公寓。”
许多由家长领着的孩子来到爱心萝卜义卖活动现场,让此次义卖活动更加热闹。“我来搬,我能提得动。”说这话的是5岁的男孩亮亮,他的母亲王女士则在一旁欣慰地笑着。她刚买下一编织袋萝卜,亮亮就急忙掏出一大把硬币,数出7元钱,交给工作人员。“这些钱是从我的小金猪储蓄罐拿出来的,攒了好几个星期呢,交给农民伯伯吧。”
【田间探访】
王舍人镇农民来买5000斤萝卜
“种萝卜卖不掉,有多难俺知道”
□本报记者 张丹丹
一根萝卜值啥钱?个头大的两三斤,小的不足半斤,按1毛1斤论价,一根超不过3毛钱。但是,别小瞧“大路菜”,情谊却是难以估量。城里人来了,开私家车来拔萝卜,亲手把钱交给农民;王舍人镇的农民来了,开着货车来买5000斤萝卜。这位农民说,农民能体谅农民,他来给兄弟加油!
10月19日,记者再次奔赴平阴县孝直镇。在短短6天时间里,种植蔬菜的田间换了模样。从密密的萝卜,到满地的缨子,到翻过的田地,滞销的萝卜有了出路。
19日上午,贯穿前后店子的乡间路两侧,一个个红色条幅映入眼帘。“代收土豆、白菜、萝卜等蔬菜”,条幅后面附有联系号码。村民们告诉记者,只要有客商来收货,大伙就回村“大喇叭”,联络村里人收萝卜。
19日下午,在前店子村一处萝卜地头,记者见到一家自驾游的市民,他们是专程来村里,自己下地挑选萝卜,然后亲手把钱交给农民的:“农民太不容易了,应该多拿点钱。”
在一家收购站附近,记者偶遇一位特殊的收购商。他跟媳妇开着一辆小货车,一次只买进5000斤萝卜,与动辄数万斤的大货车形成对比。“你买萝卜是干啥的?是不是经营餐馆的?”记者询问。他笑着摇了摇头,“不是,俺不是干买卖的。俺在村里住,是个庄稼人。听说这边萝卜卖不动,俺跟媳妇来帮个忙。”
记者了解到,这位农民是历城区王舍人镇的,家住临港开发区附近,看到本报的报道后,特意开车来到孝直。“俺打算买5000斤萝卜,回村里分给邻居。”他说,他本身就是农民,更能体谅“菜烂在地里”的心情,“孝直农民有困难了,做兄弟的哪能不帮?加油!兄弟!”
新闻推荐
同是收费景区,古村景点客流量远逊南部山区景点配套缺乏,济南古村游“冷场”
南崖村保存较为完好的山区居民宅院 记者张勇 摄□本报记者 袁晓辰近日,济南市民刘先生向记者反映,南部山区近期每到周末就游人不少,而济南很多独具特色的古村,却一直未得到游客的关注。记者...
平阴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平阴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