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下午4点放学后,济南市景山小学的校园里就会热闹起来,操场上,学生们专注地打网球、踢足球;教室里,有的学生在自主完成作业,还有的在练习书法、玩转益智器具……看到学生们专注的神情和乐在其中的状态,最开心的无疑是家长。
“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各学校从过去注重知识技能学习的课堂变成关注素养提升的乐园,从书本的世界变成全面发展的海洋,不仅拓宽了孩子的视野,而且促进了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孩子健康成长赋能。
国家统计局调查显示,73%的家长表示孩子完成书面作业时间比“双减”前明显减少,85.4%的家长对课后服务表示满意。不过,也有家长表示,学科类培训“隐形变异”等违规行为依然存在,非学科类培训升温趋势明显。为学生“双减”之后,如何帮助家长更好地认识焦虑、缓解焦虑,如何为家长“减忧”呢?“正餐”更科学,作业更有效
以更高质量的学校教育赋能学生
“‘双减’既要减轻负担,又要求高质量,这就需要学校不断加快课堂教学改革的步伐,不断提升育人质量。”在市中区汇诚小学校长张绪昌看来,“双减”落实的着力点如果仅仅放在作业、课后辅导的优化上,这将难以达到“整体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要求,“‘双减’背景下的改革路径,必定是基于学校办学脉络、整体化推进的系统变革,课堂改革则是其中最为本质的核心要素。”
为此,汇诚小学一直将汇美课堂改革作为推动“双减”有效落地的重要举措,课堂初步呈现出以“目标导学、自主初学、合作研学、互动深学、检测评学”为主的模式构架,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能,使学生整体的学习状态也有了明显改观。
“学校各级校本研修都秉持‘问题即课题、过程即成果’的理念,以问题的剖析与解决带动课堂教学改革。”张绪昌介绍,在提升教师教学执行力和教学质量方面,学校实施“双师课堂,研教同步”的方案,骨干教师和任教教师同步准备,在不影响课堂秩序的前提下,听课者围绕主题现场开展即时性教研,极大地提高了教师团队的教学质量。
其实,对学校而言,既要减轻学生负担,又要求教学高质量,这是一道难题。
济南市市中区原山小学校长唐忠亮同样认为:“高质量不是从题海中来,也不是考试考出来的。而是要培养智慧型教师,在教师承担更多‘双减’责任的同时,做好针对教师的减负工作,让他们有更多时间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方法。”
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家庭书面作业;小学三至六年级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60分钟,初中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90分钟。“双减”政策对作业量划了红线。
作业“减量”后,如何“提质”呢?
“家长担心最多的就是减少作业量,教学质量会随之降低。为了让家长放心,我们力求把减负增效落实到每一节课每一份作业布置中。”济南市市中区教体局教研室相关负责人介绍,“双减”政策的本质是减负不减质,作业、训练少了,就要从内容、难度上研究其精准性;负担减了,就更要研究如何强课提质,保障学生在课堂上吃饱吃好,“我们对作业的要求是‘减量提质’:减去那些机械、重复、无效的‘繁难偏怪’的作业,提高作业的整体质量,让所留的作业具有诊断和学情分析的功能,并能从中看到学生的思维过程和学习过程。”
“有的家长说,每天放学后给孩子辅导是一大难题,经常由母慈子孝变成鸡飞狗跳。”济南市育贤小学副校长刘婷表示,针对这个问题,学校以多年开展的学本课堂研究为切入点,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对课后服务进行了新的探索。对作业设计、诊断策略和质量要求有了进一步升级,引领孩子们探究学习、互助合作,分享学习思路、方法、作业等,学习他人,内化自我成长。
“作业是教育的显性呈现,背后承载的是教学、课程、教育观。”济南市市中区育秀小学校长李雅告诉记者,除了常规作业设计,学校特别注重周末实践性作业研究,这类作业基于大空间、主题式,在周末时,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完成,真正能将知识从“知道了,理解了”转化为“会应用,会整合”,通过周末实践作业,不仅丰富了作业形式,更重要的是这类作业让学生在评价中获得满足和成功的体验。
“加餐”更营养,服务更暖心
让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更加彰显
“作为一位家长来说,我觉得课后延时和晚自习特别好,既能让孩子专注学习写作业,还能远离手机等电子产品,回归这个年龄该做的事情,就是老师们多付出心血,辛苦啦!”家长刘新磊表示。
半年多来,“5+2=?”成为教育工作者一直在努力求解的一大问题。
“双减”不只是书包轻了、作业少了,也不只是学生减压、家长松绑,更重要的是打造更多元的成长路径,营造更广阔的成长空间。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与社会发展研究院发布的《全国“双减”成效调查报告》显示,83.5%的学生未参加校外学科培训,75.5%的家长认为周一至周五孩子在家阅读、运动、劳动、社会实践总时间增加。
显然,只是看护、写作业不是最优解。
而记者的调查显示,学生最喜欢的课后服务内容分别是兴趣小组和社团活动、体育类、艺术类、科普类,分别占比18%、17%、16%、12%。
“课后服务在指导孩子们完成课后作业后,应该给孩子们提供多样化的科技、艺术、体育等活动,也可以到社区开展社会实践,到博物馆、科技馆开展参观活动。”市中区教体局副局长王鲁明表示,为此,市中区实行了“5+2”模式全覆盖,发布《课后服务项目清单》,涉及艺术、劳动等十大类100小项,让“学校受启发,老师有抓手,家长好操作,学生能受益”。
历下区则实现了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100%全覆盖,平均服务时间2.1小时/天,全区共开设课后服务种类16类,包含音乐、体育、美术、传统文化、棋艺、劳动实践、语言、阅读、益智、科技、心理辅导、环保、法律、生活健康等内容,各种类服务具体分项计70余项,各校合计开展具体项目总计1320余项,参与延时服务教职工近6000人。
记者了解到,为了让课后“加餐”更有营养,济南市市中区泉海学校专门制定了课程审核程序,避免了课程设置的随意性。“学校推出的36门拓展课程中,有13门课程是由家长和社区提供的,参与的校外教师和家长达到20余人。”学校教学管理部部长马明诗表示,这些资源的引入,既融洽了家校关系,弥补了教师在某些方面的专业不足,又让孩子从不同的角度去发现自己,为终身发展蓄能。
如何在为家长减轻接送压力的同时,让参与课后服务的教师也有获得感、幸福感?
采访中,不少老师呼吁有关部门进一步优化中小学教师绩效工资方案,并提出了将课后延时服务成果纳入教师职称评审条件、建立对课后延时服务的表彰激励制度等建议。
“双减后,让孩子高兴的是作业少了,担心的是分数降了;家长高兴的是花钱少了,担心的是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而学校退休教师的加入有效缓解了学校的这些压力。”济南十四中副校长徐彬表示,“双减”落地后,学校退休老师组成了“泉映银龄”志愿者服务团队,加入学校课后延时服务,有效缓解了学校师资紧张的问题,“老师们有时间教研了,教学质量不断提升,同时也保障了课后服务的质量。”不减家长责任,打通家校合育网
更多家长成为学校教育“同盟军”
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学生闲暇时间增多,与家长接触时间变长,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在校长和老师看来,家长教育理念和教育行为的改变是决定“双减”政策能否落地的关键因素。
“家长应该明确减负不代表减轻家长的责任。作为孩子成长的第一责任人,家长要发挥好家庭教育的积极影响,营造健康向上的家庭氛围。”教师张晓娜告诉记者,“双减”后,家长应该充分利用多出来的亲子时间,加强体育锻炼和劳动教育等,培养孩子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习惯品行,促进孩子全面发展。
在济南市纬二路小学校长烟文英看来,家长要着眼于孩子的终身发展,要让今天的学习能为孩子一生的发展奠基,而不是一味地让孩子早学、多学、快学。“很多家长的注意力往往放在孩子的短板上,对如何发现并发挥孩子的特长关注度不够。”烟文英建议家长把孩子的全面发展与特长发展结合起来,给予孩子更宽广的舞台。
并非所有家长都拥有科学的教育观,家长同样需要“教育”。
为此,自实施“双减”以来,原山小学通过“暖阳工程”和“七彩原山”课程体系,打通家校合育网,让家长更多地参与到学校的活动之中。同时,通过编辑暖阳报刊,分享更多的育人方式,给家长更多的指导方法与策略,让更多家长成为学校前行路上的“同盟军”,共同构建起全面育人体系。
“学校1470名学生的背后是1470个家庭,只有当家长们了解学校的教育目标,和学校保持统一步调时,才能形成高效共育。”景山小学校长韩广玲表示,学生的健康成长是学校、家庭乃至社会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景山小学,大家享有充分的表达机会,家长们可以通过电话、微信、校长接待日等方式直接和校长沟通,“我也常利用下班后的时间进行入户家访,把学校的做法和想法传递给家长,让家长们明白,‘双减’不是减家长的责任,家长要与学校一起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助力、加分。”
“‘减负’减的是学生的负担,但随之应该‘加’上去的,是课堂学习质量。家长们不应该把分数看得太重,让孩子主动学习、快乐学习、全面发展才是良好的教育教学生态。”济南市槐荫区实验学校校长赵相甲告诉记者。
赵相甲表示,今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明确规定,家庭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国家和社会为家庭教育提供指导、支持和服务。“这说明家庭教育已经不是‘家事’,父母必须‘依法带娃’。学校也一直在通过家长课堂、家长会、家访等多种形式,加强对家长的家庭教育指导,让家长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为孩子规划适合的成才道路,为孩子们提供良好的家庭生态环境。”“双减”不是减掉孩子的成长
将家长教育焦虑化为向上动力
“从小学开始,孩子就报了多个学科辅导班,成绩还算稳定,在班级能占到前十名。孩子今年读初二了,是初中阶段关键的一年。‘双减’政策出来后,孩子的辅导班减少了很多,取而代之的是买了不少试卷和教材,我们给孩子‘加一些作业’,主要还是怕孩子的成绩下滑。”济南育秀中学一位家长向记者表示。
“双减”后,部分家长仍有顾虑,担心孩子的课业成绩,担心将来升学仍以“分数为王”。为何部分家长的教育焦虑、分数忧愁依然难消?
《全国“双减”成效调查报告》显示,家长对教育期望值较高,91.2%的家长希望孩子将来能取得本科或本科以上的学历,32.6%的家长为让孩子上好学校常常感到很焦虑。
“看到孩子闲下来,确实有些不安心,所以我现在会安排闺女周末整理错题、做一些教辅资料,至少也要跟着自己多读几本书。”在采访中,不少家长表示仍然没有改变“不能让孩子闲下来”的态度,“空出来的‘辅导班时间’做什么?真的需要好好想一想……”
对于部分家长的担忧,记者采访了多位教师,他们认为改革必然有循序渐进的过程,“双减”后,需要聚焦家长的焦虑根源,破解深层次问题,避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家长需要教育观念的更新。”济南市舜耕小学副校长庄颖表示,家长以为把孩子送到培训机构学习是对子女教育的重视,要比“躺平”好得多,“但是重视孩子教育的最好方式恰恰是更多的陪伴、倾听和支持”。
“‘双减’后,孩子们在学业上‘松绑’了,拥有了更多家庭时间和休闲时光。‘空出来的时间怎么安排’‘亲子关系怎么维护’等问题,又在家长群体中产生了新的焦虑。”庄颖告诉记者,为了缓解家长焦虑情绪,变周末和闲暇时光的教育“空白期”为“有为期”,学校积极开展家长教育,对学生的家庭生活进行指导,形成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闭环,“通过‘家教好故事’分享课、‘幸福家庭日’活动等很好地缓解了家长们的焦虑。”
“如果家长观念不转变,学校减少作业量,家长就自己给孩子布置作业。校外培训机构严格监管了,家长就转向家教。这样一来,‘双减’工作不仅大打折扣,甚至还会带来更无序的校外补课。”济南市市中区文景小学校长任伟提醒道。
“学校是育人的主阵地,家长是孩子教育的第一责任人。在‘双减’工作中,学校和家庭是执行‘双减’政策的重要践行者。”任伟表示,家长观念能否转变,家校能否协同育人,教育评价体系能否及时调整,是“双减”政策能否取得实效的关键。“‘双减’不是要减掉孩子的成长,而是需要家长和他们共同完成一场成长的修行。家长应该更积极地应对,思考如何把焦虑转化为和孩子一起向上改变的动力。”(本报记者 史春勇)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周芳通讯员陈东林徐德洋)“哎呀,你们赶紧来看看,把我这埋在地下10多年的钱存进银行吧,再不存,这些钱就烂了!”3...
济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济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